冠絕古今、穿透時代的人性幽光
蒲松齡身處亂世,屢試不第,一生潦倒,見證官場黑暗與人間百態,化名異史氏將其孤憤之情入筆;故事題材蒐羅自地方傳說、風土民情、奇談異聞,怪力亂神中真實反映塵世間的愛、憎、情、仇,以雋永之筆取得中國文言小說創作的至高成就。
《聊齋志異》成書以來,不止受文人雅士欣賞,更為民間所喜愛,流傳至今,已翻譯為英、法、日、韓等二十餘種語言,更有中國「短篇小說之王」之盛名。《新白話聊齋志異》期望透過忠實還原聊齋精神的白話譯文,帶現代讀者重新認識這部穿越古今的志怪經典。
談狐說鬼經典新譯
志怪傳奇登峰造極之作
◆本書特色
1.完整收錄十二卷、四百九十餘篇白話譯文,專家審定,謹遵原著,簡潔流暢。
2.精心摘選《聊齋志異》問世以來名家精彩評論。
3.隨附兩百多幅清代《聊齋志異圖咏》中絕妙繡像。
4.華文作家龔萬輝獨家繪製,古典新詮插畫封面。
5.與點堂創辦人陳茻專文導讀,一窺聊齋風靡至今的魅力。
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
蒲松齡筆下的狐精、鬼怪、花妖靈活可愛,現形山水竹林間,悠遊試場華府茅草屋;書中各種奇人奇遇,跨越身分階級,嘗盡冷暖無常,生離死別中領悟世緣皆有定數,而尤寄懷於真摯情誼。《聊齋志異》既勾勒社會貪婪險惡的樣貌,也頌揚人間高潔光輝的一面,是為驗證人性的試金石。
作者簡介 |
蒲松齡
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生於明崇禎十三年(西元一六四○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西元一七一五年)。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享有極高聲譽。
他穎聰勤奮,學識淵博,不但對於經史、文學素有研究,而且涉獵天文、農桑、醫藥等科學技術。十八歲中秀才,此後卻屢試不第。現實生活使他更加接近社會大眾,從而認識到社會的不平,以及官僚、科舉制度的腐敗,他將滿腔心緒傾注於《聊齋志異》的創作中。除《聊齋志異》外,他還著有詩、詞、賦、俚曲、雜著等,均收於《蒲松齡集》中。
封面插畫 |
龔萬輝
出生於馬來西亞,曾就讀於吉隆坡美術學院和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目前從事繪畫和文字創作,辦過三次個人插畫展,並參與多次國際水彩聯展。插畫作品見於台灣和馬來西亞報章副刊以及文學書籍封面。著有圖文集《如光如影》、《比寂寞更輕》,並出版文學創作《人工少女》、《卵生年代》、《隔壁的房間》、《清晨校車》等。
◆歷代名家評《聊齋》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清.王士禎
「才子之筆,莫逮萬一。」──清.紀曉嵐
「恍惚幻妄,光怪陸離,皆其微旨所存。」── 清.余集
「當代小說家言,定以此書第一。」──清.馮鎮巒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民.老舍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民.郭沐若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民.魯迅
◆專文導讀
「究竟是人間確有如此玄奇精怪?抑或是來自人性幽微深邃的慾望、念想、焦慮或關懷?每個神怪的聚成,皆有著人的意志,我想這也是『志異』最迷人之處。」──陳茻 與點堂創辦人
◆聯合推薦
宋怡慧 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家
郝譽翔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創系教授
陳柏洋 厭世國文老師
廖玉蕙 語文教育學者、散文作家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