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的生成、消滅,就是理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出發點
英國皇家學會2014年度科學書獎決選書 物理世界之書2014年度決選書 “費瑞拉承襲了物理學界數十年來的優良傳統,由做過重大學術貢獻的物理學者,主動積極的撰寫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科普著作,使社會大眾能適當了解科學最前沿的發展” 愛因斯坦在1915年11月25日發表廣義相...
「懂不懂量子力學是物理學家的事,會不會用就是咱們的事, 利用好的話,你就可能是下一個馬雲或比爾‧蓋茲。」 ——百萬YouTuber老高與小茉
全書以物理定律貫穿,差別地對待所有原子、分子、生命和你與我。第三人稱的外部科學觀察,加上第一人稱的內在思索,將個人歷程、科學理念、概念與事實交織匯集。作者論述時大量運用類比和隱喻,以非技術用語來解釋所有必要的觀點,特別艱澀的概念以簡短摘述代之,讓只具最粗淺背景的讀者都能一路跟隨不致迷途。
笑鬧中的真智慧 費曼得過諾貝爾獎,是近代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他同時也可能是歷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請去畫裸體畫、偷偷打開放著原子彈機密文件的保險櫃、在巴西森巴樂團擔任鼓手的科學家。他曾經跟愛因斯坦和波耳討論物理問題,也曾在賭城跟職業賭徒研究輸贏機率。
李嗣涔博士結合最新實驗研究發現, 以穿梭陰陽界的「撓場」科學解密,成就人類大躍進的下一步! 從解開特斯拉日誌機密、風水原理, 領航靈界取能、星際通訊、物理農業和醫療新科技,可望解決能源危機, 預言21世紀的「撓力文明」即將興起!
量子糾纏、頻率、共振、時間旅行 「拿掉數學,物理就變成純粹的魔法⋯⋯」 科學與宗教、靈性的超級碰撞! 沒有數學公式 寫給文科生的量子物理入門 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科學類)! 紐約時報暢銷No.1作者蓋瑞・祖卡夫 開啟新時代量子力學與宗教結合先驅 拓展你的思維邊界 進入奇異又迷幻的...
★本書榮獲吳大猷第十屆科普著作翻譯類佳作獎★ 《週日泰晤士報》2017年度科學選書 暢銷科普作家 馬特.瑞德利盛讚:當代最好的宇宙學作家!
什麼是元素週期表? 這份最廣為人知的科學圖表從何而來? 表上的元素是如何發現?怎麼命名?什麼樣子? 這些排列又代表什麼? 週期表問世後,百年來出現了上千種形式, 包括螺旋、同心圓、樹狀等等, 為什麼這麼多種?是否有最理想的版本? 關於元素,又有哪些最新發現?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本書將是你最後一次能讀懂霍金的機會 牛頓給了我們答案,霍金卻給了我們問題。 而且霍金所提出的問題,仍將在往後數十年間, 持續引領出重大的突破與進展…… 我們將可歸因於,我們是站在霍金肩膀上的緣故。 ——索恩(Kip S. Thorne),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學教師常在想,要怎麼把科學教得更有趣, 我想他們應該取經本書,教點科學史吧! ——《每日郵報》(Daily Mail) 這是一門課本不會講的化學課, 不只告訴你整個千迴百轉的化學發展過程,豐富的化學知識, 還有宛如小說情節般精彩的化學家故事: ...
本書與《別鬧了,費曼先生》齊名,是透析科學奇才費曼博士一生精彩故事的另一門徑。這本書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描寫對費曼性格形成影響最大的人,他那立志培養出科學家的父親,以及與他相知相惜,常淘氣的要他「你管別人怎麼想」的初戀情人。此外還有費曼的生活感想,充滿感情家書等等。 第二部談到費曼此生最...
隨著書中娓娓道來量子理論的誕生故事,你會看見如今鑲嵌在萬神殿中的大名: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在成為世界尊崇的英雄之前,都是飽受質疑的科學家。追尋他們的訝異、掙扎、發現和猶疑,有如親臨大師的工作現場,你可以和他們一起困惑、摸索、思考,最後一同享受發現的震撼與喜悅。
康乃爾大學梅森哲講座歷年最著名的演說 入選「近代世界最佳書籍」大系, 與達爾文《物種原始》、亞當斯密《國富論》齊名 在這一系列七講的演說裡, 費曼從重力出發,再談及守恆、時間等大自然最廣泛的特性, 不僅描繪出物理之美,也告訴我們應該具備的科學態度。
「物質皆由原子組成。」——理察.費曼
粒子的生成、消滅,就是理解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出發點
自古以來,人類一直在追求所有物質的終極樣貌,
包含自身的肉體、眼前的東西,甚至是夜空中遙遠的星體。
「物質由原子構成」這個想法在古希臘時期便已存在,
但當時對原子的概念僅止於「無法再分解下去的粒子」而已。
後來在輾轉曲折的發展下,20世紀時終於了解到原子的正確樣貌。
本書即為在極力避免提到數學式的情況下,
盡可能描述物理學前因後果的入門書。
我們將從牛頓力學開始,一直談到20世紀的基本粒子物理學,
說明這一系列物理學的發展過程。
◎從核子到夸克
基本粒子指的是構成物質,且無法再被分解的粒子。
1930年代時,人們便已知道原子核由質子與中子構成。
那麼,質子與中子是「基本粒子」嗎?
事實上,在發現中子後的近30年內,人們確實認為中子是基本粒子。
但如果中子是基本粒子,便不能解釋後來發現的幾個現象。
後來有人提出核子是複合粒子,由3個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組成。
經過輾轉曲折的過程後,這個假說終於獲得了多數人的認同。
無論如何,核子不是基本粒子,夸克才是基本粒子,
這就是目前的基本粒子標準模型。
另一方面,就目前而言,電子仍被認為是基本粒子,
至少是和夸克同一個等級的粒子。
當然,隨著學問的發展,未來不管是夸克還是電子,都有可能不再是基本粒子。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