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上校七十五歲了, 他花了七十五年, 度過這輩子的每一分鐘, 走到了這一刻…… 馬奎斯:我寫《百年孤寂》的原因, 是為了讓大家看見《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20世紀小說中最難忘的人物! 所有文學作品中最完美的結局!
風將會摧毀這座鏡子之城,將它從人類的記憶抹去, 所有的一切從一開始到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一次, 因為遭詛咒百年孤寂的家族在世界上不會有再來一次的機會…… 諾貝爾文學獎大師最膾炙人口的代表作! 出版50週年,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全新翻譯!
《地下室手記》是認識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關鍵之作。他似乎透過小說告訴我們當時最缺乏而卻是世上最可貴的東西──個性,又彷彿藉由小說主角的任性來諷刺失控的個性導致規範崩潰、社會瓦解,並提出一連串刻薄的質疑圍繞在這些看似矛盾的議題上,來拷問讀者……
全台唯一完整中譯,毛姆心中最偉大的小說 費時六年,五百五十九個角色,如史詩般的信念與生存之戰,堪稱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小說 安德烈拋下妻子麗莎來到了戰場,渴望成為一名英雄;公爵的私生子皮埃爾,在偶然機緣下繼承了龐大遺產,開始受人諂媚;正由女孩蛻變成女人的娜塔莎,在眾多追求者面前,還搞不清楚愛...
因為愛情,予伊放下傲慢,改頭換面 因為愛情,予伊智覺偏見,激出真情意 珍.阿斯頓傳世的浪漫經典《傲慢佮偏見》 這回,咱用台語來啖愛情的鹹酸苦汫、糖甘蜜甜
《愛在瘟疫蔓延時》以戰火動盪的大時代為背景,在前後橫跨超過半世紀的時間裡,寫盡了愛恨嗔癡的眾生百態。馬奎斯巧妙地將愛情的相思之苦比喻成瘟疫的病狀,而這段無法觸碰、充滿無奈的戀情,也如同無法治癒的絕症般,永無止盡地蔓延下去。 馬奎斯:有兩本書我寫完後整個人好像被掏空了一樣, 一本是《百年孤寂》...
★真正全新譯本 ★師大翻譯研究所與遠流合作「經典文學新譯」計畫第二本書 在一個語言墮落的時代,作家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在抵抗暴力和承擔苦難上做一個永遠的抗議者。 ──喬治.歐威爾 他不怕分離,不怕被出賣,不怕受盡折磨, 他唯一害怕的,是那股讓他不能再愛人的力量。 在二十...
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一九八四》,是一個人的夢魘式奧德賽遠遊,他經歷的是一個由交戰國家統治的世界,以及一個不但控制資訊、也控制個人思想記憶的權力結構。一個名叫溫斯頓・史密斯的小公務員,在大洋洲共和國冰冷灰白的環境下,加入了一個秘密兄弟會,追尋一段禁忌的婚外戀情——結果卻成了被追捕的國家公敵⋯⋯也是...
《十日談(套裝上下冊)》作品敘述一三四八年佛羅倫斯瘟疫流行時,十名年輕男女在一所別墅避難,他們終日歡宴,每人每天講一個故事,十天講了一百個故事,故名《十日談》,其中許多故事取材於歷史事件和中世紀傳說。
這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決! 睽違六十年,翻譯名家陳榮彬全新譯本《白鯨記》,見證亞哈船長與大白鯨莫比敵的海上傳奇。
「你的短處就是看誰都不順眼。」伊莉莎白說。 「而妳呢,」達西笑著說,「就是喜歡誤解別人。」 然而,在愛情的面前,他們都得放下傲慢與偏見 文學史上最著名的歡喜冤家,珍.奧斯汀最膾炙人口的一部作品
小說家心目中最完美的小說!
馬奎斯顛峰狀態的殿堂級神作!
12個關於流浪的故事,12種孤獨到底的情狀
每個人物都光彩奪目,每篇故事都宛如寶石
胡淑雯 專文導讀
王定國、伊格言、吳曉樂、高翊峰、陳雪、郭強生、黃崇凱、童偉格、韓麗珠 等小說家致敬推薦!
〈一路順風,總統先生〉
談論一個總統,
最惡劣的行為或許是兩種混在一起講:真話與謊言。
我們國家所經歷最悲慘的遭遇,就是我當上總統。
而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功,是讓大家都忘了我……
〈賣夢女郎〉
她從沒說過她的真實姓名,
我只聽過一個饒舌的德文外號:芙烈達夫人。
我興高采烈地以無禮的口吻問她如何在遙遠的異鄉安頓。
她回了我一個不可思議的答案:「我賣夢。」
〈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醫生將她編入住院名單,並註記了「躁鬱」的診斷。
看著她不斷哭泣,醫生卻催眠般地說道:
「想哭盡量哭,眼淚是最佳良藥。」
然而她仍不停地呼喊:「我只是來借個電話……」
〈雪地上的血跡〉
「沒事,只是刺傷。」
她舉起那隻戴著鑽戒、被玫瑰刺傷的手指。
「想像一下,從馬德里一路滴到巴黎的雪地血跡,
你不覺得很美,很適合一首歌嗎?」
因為一個無法解釋的葬禮夢境,馬奎斯寫下了這些奇異又荒謬,寫實又夢幻的故事:落魄的流亡總統、賣夢維生的婦人、被關進瘋人院的正常人、泅泳在流光中的孩童,以及血流不止的女子……他以舉重若輕的筆法,將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寫得靈動輕盈、充滿魔力。本書也讓我們知道,馬奎斯不僅是一位實至名歸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更是一位最會說故事的小說家!
作者簡介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3月6日生於哥倫比亞阿拉卡塔卡,自小與外祖父母一同生活在炎熱多雨的小鎮巴蘭基亞,鄰近一個名叫「馬康多」的香蕉園。1940年與父母一同遷往內陸小鎮蘇克雷,1947年進入位在首都波哥大的哥倫比亞大學修讀法律,並沉迷於卡夫卡與福克納的作品,同時也開始在《觀察家報》發表短篇小說。1948年因內戰舉家遷往卡塔赫納繼續大學學業,並兼任《環球日報》記者。1954年出任《觀察家報》的記者與影評人,1955年發表〈一個船難倖存者的故事〉系列報導廣受好評,隨後出任該報的駐歐記者。1957年在巴黎與海明威邂逅,並奉其為「大師」。因景仰古巴革命,1960年擔任古巴的拉丁美洲通訊社駐波哥大和紐約記者。
1965年駕車前往墨西哥城途中萌生《百年孤寂》的寫作構想,在閉關十八個月後,終於完成這部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的經典之作。1967年《百年孤寂》甫出版便造成轟動,並於1969年獲頒義大利「基安恰諾獎」與法國「最佳外國作品獎」。1970年《百年孤寂》英譯本在美國出版,並被選為年度12本最佳作品之一,同年馬奎斯並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72年馬奎斯再獲頒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以及拉丁美洲文學最高榮譽的「羅慕洛.加列戈斯獎」,1981年則獲法國政府頒發「榮譽軍團勳章」,1982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並擔任法國西班牙語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
其他作品包括《預知死亡紀事》、《愛在瘟疫蔓延時》、《迷宮中的將軍》、《異鄉客》、《關於愛與其他的惡魔》、《苦妓回憶錄》等,每每一推出都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
2014年4月17日逝世,享年87歲。
譯者簡介
葉淑吟
西文譯者,永遠在忙碌中尋找翻譯的樂趣。譯有《百年孤寂》、《謎樣的雙眼》、《風中的瑪麗娜》、《南方女王》、《海圖迷蹤》、《愛情的文法課》、《時空旅行社》、《黃雨》、《聖草之書:芙烈達.卡蘿的祕密筆記》、《螺旋之謎》等書。
【《異鄉客》與我】
文學經典的重讀,是唯一真正能夠深入作家堂奧的門檻,這幾年來,除了孟若、石黑一雄,馬奎斯一直是我長期親炙的大師,一如這本寫實又深刻的《異鄉客》,雖只是短篇,卻不比《百年孤寂》遜色,反更顯其人間處境的孤寂,直探幽微的生命情境。——作家/王定國
〈聖女〉的故事結尾是屈指可數令人想「起立鼓掌」的經典終局;而關於命運,〈雪地上的血跡〉則是我所讀過最恐怖的短篇之一──以上都是馬奎斯寫的,收錄於《異鄉客》,與魔幻寫實這件事幾乎一點關係也沒有。(出自《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16講》)——作家/伊格言
什麼時候你會確信馬奎斯的《異鄉客》是一部經典?以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在許多場合,從不同人口中,聽到馬奎斯與他的這部作品。一位文壇前輩指出,馬奎斯形成不少作家創作上的阻撓,今日若有誰企圖處理國難,流離失所,不可抗力的命運等等此材,很難迴避掉一個命題,「有馬奎斯了不是嗎」。一位作家造就的氣象,莫甚如此。從前讀《異鄉客》,彼時思緒多在鑽研技巧,感受懸疑氣氛,與摸索故事的敘事邏輯。今日重讀,竟深受故事底下的伏流所觸動,魔幻寫實的形式底下,馬奎斯暗中運勁的,是他對於「人可否主宰自身命運」的探究與關懷,十二則元素紛陳的故事則展現出,縱使俗務荒謬、動亂頻仍,我們的日子、情感與掙扎,永不失其意義。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夢。最終謝謝皇冠出版社完整了馬奎斯的創作譜系,讀者彷彿步入一場燈火漸暗的盛宴,抬眼一數,那麼晚了,竟也沒有一個人離開。——作家/吳曉樂
在那段漫漫寫作短篇小說的時光,每當在文字的謎團迷路,或被突然造訪的故事困住,馬奎斯的《異鄉客》是引領我發現下一個詞彙的重讀之書。——小說家/高翊峰
年輕時我熟讀馬奎斯的著作,只要坊間能找到的版本,我都買回來看,我喜愛他的作品,到了癡迷的程度。但《異鄉客》對我來說卻是非常特別的一部,有段時間,我時常帶在身上,好像護身符似地,那些短小的篇章,都很完美,他向我揭示了一個充滿寓言卻又無比真實的世界,至今我都還可以想起那每一篇內容,如果說入手馬奎斯的起點是《百年孤寂》,要看另一種馬奎斯,就一定是《異鄉客》。——作家/陳雪
多年以來,《異鄉客》裡各個小說的情節,都像閃閃發亮的碎片,一直留在我的腦海,在許多個無意的瞬間,片段亳無原因地溢出,令人快樂而痛苦。例如,〈十七個中毒的英國人〉中,旅館裡那些並排而坐的粉紅色膝蓋;〈燈光似水流〉中那些淹沒在公寓裡的小孩;還有,讓我震慄多年的〈我只是來借個電話〉中,最後接受了這世界一切的荒謬與瘋狂,在療養院平靜地生活,稍微過胖的瑪莉亞。這些精緻的小說,全都在耐人尋味的骨節眼上收結,準備地擊中心之要害。——作家/韓麗珠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