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9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10/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79.2MB
  • 商品格式:固定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9668700
  • ISBN: 9789868711020
  • 頁數: 190
紙本書定價:NT$ 280
電子書定價:NT$ 280
電子書售價:NT$ 252
本書為固定版面 EPUB,建議您使用 mooInk Pro 系列、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我早在漂移 像一個出海的夢 在過去之間漂移
I've been drifting
Like a dream out on the sea
I've been drifting in between what used to be
- 截錄 Tim Buckley, 1969 , “Driftin' "(漂移), Album: Live at the Troubadour.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300

    人間有情,如此萬般眷戀,你會捨得呢,還是捨不得? 蔣勳書寫以來,最最柔軟心的一本書。  

  • 電子書: NT$ 379

    縱谷的雲在山巒谿谷間舒卷 大山篤定,流雲自來自去,彷彿天長地久   ★春日迷濛、夏日金夕、秋日低迴、冬日晃漾,縱谷一年,蔣勳找到心方向   ★收錄蔣勳縱谷四季光影紀錄,美學大師走過的池上遍地,攝影百分百呈現   「有時候覺得,風景其實是一種心事。」蔣勳細細說著,他與縱谷的緣分,朗讀他...

  • 出版日期:2014-07-28
    電子書: NT$ 195

    閱讀本書時,如果不小心笑出魚尾紋,本公司恕不負責! 玩到後來怎麼了?還會更慘嗎? 承認吧!我們最有興趣的,就是別人的不幸!

  • 特價 電子書: NT$ 208

    美——從自己的身體解嚴開始 《欲愛書》探索自己的身體,探索所愛的人的身體 蔣勳跨世紀最私密的感官書寫,最孤獨動人的愛情故事。 十二封手寫信,只給某一個特定的人的話語;允諾在一千年交界的分手時刻,用古老的書寫方式,記認彼此肉身的緣分、細節、體溫,記憶「欲愛」時的狂喜與傷痛……歷時一年的流浪、思念,終...

  • 電子書: NT$ 99

    繼《鎮痛》、《共生》、《輪迴手札》三本膾炙人口的詩集之後,詩人宋尚緯的第一本雜文集!  

  • 電子書: NT$ 196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 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 我們今晚因為相愛而懂得狡猾,老派的。 苦踟躕,甜懊惱。《我是許涼涼...

  • 電子書: NT$ 280

    俗女養成之後,看似平凡的日常卻處處靈光閃現 還原那些寄附於俗常,卻也不安於俗常的生命輪廓 暢銷影視原著作家江鵝最新散文集 重磅上市

  • 電子書: NT$ 266

    我想為自己寫下墓誌銘: 這裡躺著一個這輩子都很開心,而且也讓很多人開心的人。 這本日記救了我。  

  • 電子書: NT$ 252

    我到底要做到多好,才有資格得到幸福?」 每個女人的人生,都是一場生存遊戲。

  • 電子書: NT$ 255

    想起時令人傷心、害怕 卻也溫暖的地方, 是台北,是我們的家。 她的同事是貓,出口是筆, 她是三千公里外的馬來孩子,也是二十多年的台北住客, 這是她在台北努力活下來,活成最好幾年的文字告白。 我很想離開台北。 我在這裡沒有安全感。 可我對未來一點想法也沒有。 想了也沒用。...

  • 電子書: NT$ 252

    最好的演出, 從來不是每個音符都彈對。 再破碎的人生,也有一首主題曲。 |網路上最會撩撥心弦的音癒系作家| | 瓦力唱片行 最新音樂故事集 | ▍一些你原以為是插曲的間奏旋律, ▍後來都成為重要的生命線索。 ▍再不起眼的一瞬,在他筆下都有了慎重的發聲。

  • 電子書: NT$ 240

    華文小說傳奇作家鍾曉陽 睽違十年最新短篇力作 香港文壇神秘才女鍾玲玲 與鍾曉陽的創作對話 用一本書,合說一個時代的故事,說說自己。是她的重新開始,也是她的。

  • 電子書: NT$ 225

    生命中其他消失的過往,我都可以放下,但這次不能! 我五十一了 單身,母親與哥哥都已過世 家中只有我,和九十歲的老爸 突然發現,人生走到這一步,也不過這麼幾句話就道盡 快樂的回憶只能點到為止 否則就要驚動了失落與遺憾 偏偏總有久遠的往事偷渡上岸…… 生與...

  • 特價 電子書: NT$ 167

    背生第三眼,歌中有風雷 黃麗群最新散文集 繼幽冷剔透,刁鑽如刀的《海邊的房間》之後,小說家黃麗群推出聰明好看、黠慧刁鑽的散文隨筆。集結中時人間副刊「三少四壯」專欄精華,以及之前只藏在部落格裡不世出的絕妙好文。

  • 出版日期:2018-05-15
    電子書: NT$ 190

    故事從身體裡被拖出來 斬開後再縫合,撕裂後又黏貼 拼湊成母親與故鄉的樣子 有血、有肉,由恨生出愛 這一本光明的厄運 「我老早就想寫自己的母親。就算頭腦一片空白。就算題材老套。 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愛。哪個人不想天長地久地把母親保存下來。」

  • 電子書: NT$ 150

    閉上眼睛,問自己:您能夠說的出幾位泰國作家的名字?越南呢?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呢? 本期《秘密讀者》策劃的超大型專題「東南亞文學,與台灣的距離」,就是從上述的提問開始的。光是專題本身就有十篇文章,試圖為大家介紹地理上離我們非常近、但理解上離我們非常遠的東南亞文學。

  • 詳細資訊

    我早在漂移 像一個出海的夢 在過去之間漂移
    I've been drifting
Like a dream out on the sea
    I've been drifting in between what used to be
    - 截錄 Tim Buckley, 1969 , “Driftin' "(漂移), Album: Live at the Troubadour.
    要去法院註冊的前一天我在被窩裡哭。 我不想住在這裡。一間沒 有陽光的房子。我住進我先生的房間。一間放了一張加大單人 床。一張書桌。一個書櫃。一個衣櫃。一個沒有辨法走動的空間。 我先生很高興把我放在他家。他跑到外地上班。他很高興我能 在家裡陪他退休的老母。
    那時我關在房裡畫了這張畫。在無法走動的空間擠了支畫架及 三十號的畫布。我在這間家沒有味道地走進,走出。
    看著自己把一片片的空間,刷成了灰色。 他們冷冷地看我的畫在客廳晾乾,傻傻地看著。
    -而,故鄉是母親留給你命中的一塊糖
    多年前母親收起我出發那天的日曆
    像樹一樣矗立著目送我上車

    多年來鄉愁從唇邊漫溢出來
    黏在我肌膚上 源源不絕地滋養著我
    它們溶化長成了一棵樹
    搖著我 撫摸我

    01故鄉是母親留給你命中的一塊糖

    我知道母親和我說,發亮去吧,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我沒有辨法和任何人長期共處,即便是自己的家人,因此我選擇了這樣的身分。一種逃離在外的身分。我喜歡這樣冷卻的過程。這樣稀釋的過程。因為注定會有死別,我預習。離開又見面叫你懂得珍惜,叫你去選擇記得更多的美好。慢慢的,我不再對相聚特別的執著,不再對共處一室特別在意。

    我媽媽一整天都在勞作。做家事、種田。我到家的時候,她總是煮湯麺給我吃,我將行李箱扛進一間很久沒人睡的房間,那也許曾是弟弟的房間,也許曾是姑姑的房間,也許也曾是我的房間。離開的時候,我會將房間打掃好,物歸原位,扛著我的行李箱去坐車,到機場,到另一個國境,打電話給她,說,媽,我到了。然後大概隔了半年或一年我又打電話給她,媽,我幾號要回去。

    我念美術系。她都說我畫的不好看,我一點都不介意。她有時會說誰誰誰的孩子在台灣賺多少錢、多好多好;我一點都不在意。她總是叫我不要買書,我卻越買越多。最後她花錢買了一個大書櫃來裝我的書。

    她喜歡實用性的果樹。一整天蹲在楊桃樹下將一顆顆小楊桃包起來。即便如此,這些果實還是布滿瘡疤,尤其在結蒂處總有一堆白色的蟲卵,或是褐色如傷口的結疤。我吃著這些難看的水果長大。沒有幫她包過一次水果,沒有幫她鋤過草。我對這裡完全沒有貢獻。她放任我像旅人一樣,像野貓一樣。

    在家裡我沒有自己的房間。因我總是在外。中學六年我在學校附近租房間住。幾乎每年搬一次。她總是幫我搬家,幫我收東西。每個週末我回家吃飯睡覺。要走的時候,她都會切一包水果給我。那時候,我已經懂得自己洗衣服。國小時我住奶奶家,每回假日她來,要幫我洗一整桶的衣服,手洗,水一直嘩嘩地流著,還有刷子涮涮的磨擦洗衣板,我卻只是躲在房裡,靜靜聽著這一切聲音,沒有出去幫她,她也沒有喚我。

    我媽媽作菜比餐館還快,她老是在做事,一堆做不完的事。我扛回家的行李箱,裡頭的衣服亂七八糟,當我外出一陣回來,赫然發現一件一件整整齊齊地摺好,該熨的也熨過了,還有一件破了個洞,已經補好放在縫紉機上。她到台北來,刷我的浴室;一件一件依顏色摺叠好我老是凌亂的衣物。還說,妳買的衣服都不好看。

    小時候喜歡跟著她,她走到哪,我都愛跟著,靜靜地跟著,很小的時候有次跟丟了,哭著,她走過來,用沾了口水的手帕擦我的眼睛。她總是騎腳踏車載我,長大了一些,我騎另一台跟著,跟著她去買雜貨,跟著她做小生意,那時我心想,一直跟著,就永遠都不會失去她。

    小時候的照片裡,我一定是怯生生地拉著她的衣角。她不在時,便想著她,甚至幻聽見開門的聲音,甚至因過於害怕失去她,作了她死去的夢,那樣地小,卻要那樣地擔心。那樣早熟的擔心,原來在那時便起了頭。而我後來才發現,每一年,都在擔心她的離去。

    從留學台灣一直到揹上了這一場異國婚姻,我一再地離開她。她成了凝結在腦海裡的一朵冰塊,遇熱就溶化,我必須小心控制著溫度。離開表面上成了麻木的機場。每離開一次,我的心不是越堅厚,而是越來越地薄、越來越地纖弱。年歲的增長增添了我的不好意思說出口的鄉愁,曾經我引以為恥的鄉愁變成了緊貼在皮上的一塊疤。

    我媽媽沒教我幾件事。她不教我作菜,不叫我作家事。她什麽都沒教我,老是自己在做。我用盡力氣想到的只有兩件事,她教我騎摩托車,教我踩縫紉機。但我縫的東西醜之又醜,上不了檯面,我在生活上的能力弱之又弱。因此,若我進入了一個傳統性特重的家庭,我注定被嫌棄。

    我不光被嫌棄,還沒有辨法習慣城市。我沒有辨法習慣坐公車、捷運,好像被吞沒一樣。我不光滑,我說話不若你們溫柔,太粗,我不如你們的溫和圓滑地待人。彷佛我是我媽媽種的水果,那樣粗糙。我不服從這座城市。

    十九歲的時候,我開始在這座名為台北的城市求學。我只買一件一百塊錢的衣服,冬天便一件一件地亂套。因為沒有好的冬衣,我討厭冬天。離下課還有一個小時我就溜出去打工,一直到晚上十一點回到宿舍。上課的內容不吸引我,老師不吸引我,同學不吸引我。我作畫速度很快,作功課也是。我過了四年像河一樣的生活,沒什麽特別的味道,但流動著。我不特別高興畢了業,看不起畢業典禮。我帶著空白離開。這空白像夾在書頁裡的花瓣,枯竭的褐色汁液,已經失去味道的扁平花瓣,殘留在我心裡頭。

    那個時候,我開始想畫一種沒有什麽顏色的畫,有一些文字。我長著一雙憤懣的眼睛,叫人害怕。我成了一張沙漠,常缺水,亁涸,都是沙子,不斷流失水分;像洩氣的大氣球,把什麽都放掉。我嫌棄那時候,嫌棄那所大學,那裡面所有的人。我體內張牙的那些雜質推擠著我,我卻無處可去。

    大學畢業後,我為了居留跑去結婚。我厭惡那張有限制期限的證件,我無法理性處理這種事。大學裡空白的那枚褐色印記,漸漸被雨水飛濺、滲透而癱軟。那個時候愛情只是異鄉的一種方便性,我不相信那是一張真的愛情。我原來以為愛情她是貼在我傷痕上的矽膠片,貼近而柔軟,可以一洗再洗,安靜地護著我的傷,直到她平整。結婚後那傷痕卻開始隆起,長成一塊疤,一個黏在我肉體上的疙瘩。我有時可以聽見那塊疤在跟我說話,癒合起來嫩紅的一張唇,乳色的單薄。沒有人願意貼近它。

    我知道我是我媽媽種的水果,那種滿是瘡疤的果實。我其實一點都不平滑誘人。我沒有辨法去理解愛情,因為愛情她肢解了我。我沒有想到這張婚姻不請自來了巨大的晃動。在我的畫作裡,悲傷就坐在那裡,大剌剌地,剎那之間讓我難堪,我無法注視自己的畫太久,故鄉與愛情的撕裂,碎成一地,徹骨,且孤寂,是沒有人的下著滂沱大雨的廣場。

    媒體推薦

    序|掀開鉛華之後

    乖離之必要,負面之必要,反人類之必要:
    閱讀《帶著你的雜質發亮》
    文 / 洪凌

    ……面對可能撲身包裹的人道憐恕攻擊,作者馬尼尼為,不但不順勢迎向並討饒求寬容,反而以犀利的外來者角度批判移居地(台灣)的含蓄虛偽樣貌,戳穿了讓她倍感噁心的樣板異性(非)戀家庭之醜怪難堪。焊接融合於作者反人類、反人道的行止(對於其容身的直家庭充滿嫌惡,全然背反常態的「妻子」與「媳婦」與「外籍新娘」等淒慘委婉生命藍圖),最是閱讀刺點所在,約莫是她大剌剌、毫無顧忌的貓戀情感投資。她的伴侶貓時而是從未自肉身脫胎的兒子,時而又是她迷戀磨蹭的母親化身。身為酷兒愛貓族,雖然我認為這個貓被迫負載的情愛需求顯得強烈過激,但也欣喜於書中亦圖亦文的陰沉豐饒愛意,將多重角色∕視線互識的貓人情感結構拉拔成真誠扮演的慾望日常生活。

    (節錄:《帶著你的雜質發亮》,p8-11)

    洪凌,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台灣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出版多部文學、創作與評論文集,獲全球華人科幻小說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學創作獎助金、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翻譯出版補助等。出版作品計有論述∕散文集《魔鬼筆記》、《酷異劄記》、《倒掛在網路上的蝙蝠》、《魔道御書房》與《光幻諸次元註釋本》;短篇小說集《肢解異獸》、《異端吸血鬼列傳》、《在玻璃懸崖上走索》、《復返於世界的盡頭》、《銀河滅》、《黑太陽賦格》。



    強悍而失落的敲擊樂—(非)異鄉姊妹的生命之歌
    文 / 鄭美里

    《帶著你的雜質發亮》是一本讀了讓人清醒、痛苦、卻又捨不得放下的書,從第一頁,不,從它的書名開始,我就完全被這本書吸了進去。在作者帶著詩化的文字中,我們步步驚心地目睹一位同樣使用中文的異鄉女子,如何在我們自以為友善的城市裡、在一向被視為提供溫暖庇護的愛情/婚姻/家庭裡,經歷了失望、挫折,和我們難以想像的歧視、壓迫,因而凋萎、失語、封閉自己的歷程。但這本自傳性的文本卻不是悲情的傾吐或弱者的求助;相反的,就算被當成「碎葉」、被當成「一棵亂長的樹」、可以當作「殘渣」丟棄,但「我依然是一棵形狀良好的樹」,這個「跟別人不一樣」的我,在台灣的十多年,她的自我遭遇嚴重斲傷,但她並沒有被打倒,終將意氣風發揚起風帆,開啟下一段旅程,「我將要進入更廣大的所在/我要敲打這個世界」。

    (節錄:《帶著你的雜質發亮》,p12-15)

    鄭美里,文化工作者(寫作班。曾任文學與文化媒體編輯和記者,《婦女新 知》雜誌編輯;女書店「女書文化夜沙龍」 企畫、主持與訪談;女書文化出版總編輯;社區大學人文學術類課程講師。著有《女兒圈:台灣女同志的性別.家庭與圈 內生活》,與(合)編《遇合—外省/女性 書寫誌》、《紫色桃花緣 : 女書店故事話從頭》、《太空人與小紅帽》等。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3)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