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出現的,都會消失。
超越「我是那」——一代宗師最後的開示
你需要什麼,他就是什麼 超越「我是那」——一代宗師最後的開示 本書《能知之力與究竟實相》收錄的是尼薩迦達塔辭世前的開示紀錄。尼薩迦達塔的臨終教言共有三部曲,本書為其中一部。
在家庭責任與靈性修行之間,如何找到平衡? 如果《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已觸及你的靈魂,那麼《帕帕吉傳》將帶你到更遠。 紛亂世道中,要養活一大家族的修行者,怎麼行走人間?
★2011 英國百年書店《沃特金斯評論》列出百位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艾克哈特.托勒居冠。★2010 博客來身心靈類Top100。金石堂分類榜Top20。2009 博客來暢銷外文作家Top20。 這是一個自我了悟的旅程,我們每個人都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一個新世界就是由你開始的……
「你始終是自由的。而那個自由,並無限量。」 被當代靈性導師艾克哈勒・托勒、肯・威爾伯奉為心靈導師的傳奇人物 本書收錄一九四〇年代間,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與故事
【靈性導師阿迪亞香提的覺醒修練手冊】 本書共分為三十堂課、二十九個練習, 以你的步調前進即可; 做這些練習時,不要求快;相反的,好好享受它們, 這本書將引領你一步一步過上覺醒的生活。
覺醒是從「關係」的土裡開出的花 美國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KFA),2021年最新出版作品 引領我們反思人與人之間的正確關係 什麼是愛?什麼是關係?這一生到底為什麼而活?
「若能傾聽拉瑪那的智慧之語, 那麼我們身上所有的壞,必將一掃而空。」 █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連續四年紀錄 █一窺拉瑪那道場的日常,沐浴於尊者熠熠生輝的智慧之在 █恆在平靜與幸福的終極指南 著名超個人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的荒島書單——《對話真我》
「印度有一位偉大的聖哲拉瑪那, 能見到他、讀過他書的,都是有福報之人。」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帕若堤 █拉瑪那與信徒、訪客間的對話,連續四年紀錄 █一窺拉瑪那道場的日常,沐浴於尊者熠熠生輝的智慧之在 █恆在平靜與幸福的終極指南 著名超個人心理學家肯恩‧威爾伯的荒島書單——...
真實的台灣版「與神對話」 老神總是存在的,你尋找過嗎? 生命從來不是簡單的,卻可以是容易的! 只要有一粒芥子的信心,你就可以移山。 當你看著這些文字,你的起始思維已經轉換, 於是宇宙也跟著轉了一個彎,在豁然開朗處,真正活出光,活出愛。
《受苦的力量》(二版;初版書名:在生命的盛放處)現在邀請你,不用盤坐冥思、不透過各式的靜心法門,只要種下意願,靈性的曙光便會灌注其上。苦痛不需要去逃避、抗拒,逃避抗拒只會使痛苦更加強大;苦痛是生命的邀請、內在和解力量的源頭,生命的艱難處境其實最能夠開啟我們的心靈與思想。我們會費盡心機避開這樣的時刻,...
了悟真我,僅是駐止於我們的「在」,而非知道什麼或成為什麼。人若了悟,他便是那個獨然的「在」,而那個獨「在」,始終是存在的。他無法描述那個,僅能是那個「在」。 近代最著名的印度靈性大師 拉瑪那尊者(Sri Ramana Maharshi)唯一中文傳記 年輕時,你的身份是學生, 也許成為上班族,然後...
種子和體驗都會消失,甚至你最美好的記憶總有一天也會消失。
你所認知的一切,都是從存在感中萌生出來的。
尼薩迦達塔是備受尊崇的印度聖人。各國求道者來到他座下,只為學習生命的奧秘。
他雖聖名遠播,卻蝸居於孟買一所陋室,只有電燈照明及窗外街聲,來訪者不知今夕何年。
陋室瀰漫著永恆,室內談論的話題,超越時間的限制。
他所開示的,是歷久彌新的問題:我是誰?從何而來?將往何去?
尼薩迦達塔的教導本身就是一粒種子,種在求道者的心田,
他說過:「你在此所學到的,會種下種子。你可能會忘掉。
但是這顆種子會存活,然後在適當的季節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帶來花朵和果實。一切都會順其自然。
你不需要做任何事:只要,不去阻止。」
書中的對話一再流露出馬哈拉吉的苦心:
人要去認識並成為自己的本來面目,那是超越時間的本然存在。
而上述對話,也由簡·鄧恩筆錄下來,
結集成為這本《能知之力的種子》及其姐妹卷《先於能知之力》,
這兩本書在保留大師的精神遺囑上,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今時今日,踏上求道之旅的人們依然能從這些對話中得到啟發,藉此走出痛苦和悲傷。
作者簡介
尼薩迦達塔·馬哈拉吉(Nisargadatta Maharaj, 1897-1981)
生於孟買。從小幫忙務農,雖然沒有接受正式教育,但常聽到其父念誦聖典、唱拜讚歌,及和道友談論宗教話題。二十多歲時開了一家雜貨店,因經營有方,陸續擴張到多家。二十七歲成家,育有一子三女。1932年,他搬入孟買鬧市一條陋巷中的範馬里大樓,此後未曾移居。
1933年,拜見了室利·悉達羅摩濕瓦·馬哈拉吉(Sri Siddharameshwar Maharaj),成為其弟子。三年後,上師圓寂,不久後他離家出走,踏上了朝聖之路。
在外雲遊了八個月之後,經師兄弟勸說,他回到孟買,經商熱情也已消逝,只留住所附近的一家菸雜店,維持生計。但他此時只專心靈修,在範馬里住所搭建了一層閣樓,供自己靜修之用。此時二戰正酣,但他沉醉於靈修的狂喜之中,絲毫不受影響。有人想拜他為師,但他一直拒絕,只在白天顧店時,站在店門口與人談論靈性話題,遲至1951年,才開始收徒。
1973年摩里斯・佛里曼(Maurice Frydman)翻譯並編輯的尼薩迦達塔早期的教言集《我是那》出版,使他舉世聞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求道者前去拜訪,擠在他的禪修閣樓上,聆聽智慧教言。
1980年他確診為喉癌,但拒絕治療。1981年9月逝世。
在他離世前一年,來自美國的弟子簡·鄧恩(Jean Dunn)得到他的授命將談話整理成書,為其最後的開示留下完整的紀錄。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美國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在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後,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顧象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法國巴黎第三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出版碩士。現居紐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