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出道的第一次到生前最後一次,
絕無僅有的馬奎斯訪談集。
「我很期待某位《觀察家報》的報童會看我的小說,這樣我就可以詢問他的心得,我也很想知道司機、擦鞋匠還有彩券小販是怎麼想的……我相信一般百姓都會喜歡這部小說……這部小說會受大家歡迎,如此一來也就證明當代小說可以與社會大眾心靈相通。」——馬奎斯談第一本小說《枯枝敗葉》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挪威版普魯斯特,當地狂銷500,000冊,人手一本 《我的奮鬥》全六冊的半自傳體小說,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每一冊都從生活中洞察出深刻反思,以樸實的日常經驗喚起讀者強烈的共鳴。 作者不避諱揭露的事實的寫作風格也是造就出如此精彩敘事的原因。
倘若你有以下症狀: #以前的我話太多了 #我想要寧靜 #太多信沒回且太多人要見 #我嫉妒魯賓遜 #實在很懶得買菜 #為了能鬼吼鬼叫和過一絲不掛的生活 #因為討厭電話和引擎噪音 那麼讀讀這本書,並且找個地方,讓自己短暫地 靜靜休息一陣子吧
寫作這件事情,絕對是一場團體戰! 與《史蒂芬.金談寫作》齊名的暢銷小說寫作書 邪典教主恰克‧帕拉尼克解剖社群時代的創作攻略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從剛出道的第一次到生前最後一次,
絕無僅有的馬奎斯訪談集。
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被《紐約時報》譽為「文學魔法的魔術師」的馬奎斯,他以《百年孤寂》為讀者所熟知,影響力跨越數個世代至今,無疑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小說家。本書除了馬奎斯生前的最後一次訪談,還收錄了小說家的初次訪談。此外還收錄了馬奎斯與好友孟多薩(Plinio Apuleyo Mendoza)的對談,其中包含了作家對女人、真愛與迷信的見解。
對於馬奎斯的終生粉絲和初次接觸大師作品的讀者來說,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書。
「我很期待某位《觀察家報》的報童會看我的小說,這樣我就可以詢問他的心得,我也很想知道司機、擦鞋匠還有彩券小販是怎麼想的……我相信一般百姓都會喜歡這部小說……這部小說會受大家歡迎,如此一來也就證明當代小說可以與社會大眾心靈相通。」——馬奎斯談第一本小說《枯枝敗葉》
作者簡介
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
1927年生於哥倫比亞小鎮阿拉卡塔卡;2014年於墨西哥墨西哥城離世。記者出身,作品涵蓋長篇與短篇小說。他是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最受世人喜愛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有數千萬人讀過他的小說《百年孤寂》,也樹立了「魔幻寫實」的典範。其餘著作包括小說《枯枝敗葉》、《預知死亡紀事》、《迷宮中的將軍》、《沒人寫信給上校》、《異鄉客》、《愛在瘟疫漫延時》、《苦妓回憶錄》等,以及回憶錄《活著是為了說故事》。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編者簡介
英文編輯/大衛.史崔佛(David Streitfeld)
《紐約時報》記者。他所屬的新聞團隊榮獲2013年普立茲獎的釋義性報導(Explanatory Report)獎項,主題是蘋果電腦如何改造了經濟型態;2012年他因假書評工廠的報導,榮獲美國商業編輯與作家協會「最佳商業報導獎」(Best in Business)。現在他與家人還有瀕臨崩塌的書堆一起住在舊金山。
譯者簡介
林熙強
輔仁大學比較文學博士(2010),現任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研究員、國立臺北大學中國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2011–2020)。早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英國語文學系及語文教學中心,講授英美文學及語文課程十年(2005–2015);近年特別專注於十六世紀末耶穌會士東邁來華之後,譯介的西方古典迄文藝復興時期各類宗教文學文獻。著有《修辭.符號.宗教格言──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2015),榮獲科技部104年度博士後研究人員學術著作獎,另撰有學術論文十餘篇;曾任五卷《晚明天主教翻譯文學箋注》主編之一(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4–2021)、九卷《古新聖經殘稿》副主編(中華書局,2014)、二卷《清代基督宗教小說選注》副主編(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18)等;譯有《吠》(寶瓶文化,2016)、《大汗之國》(臺灣商務印書館,2018)等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