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是死亡的鮮血,也是忠誠的信仰與熱烈的愛情。
這本書讓世界知道--
帕慕克是土耳其最好小說家,也是世界一流的說書人!
紅色是死亡的鮮血,也是忠誠的信仰與熱烈的愛情。
這本書讓世界知道--
帕慕克是土耳其最好小說家,也是世界一流的說書人!
◎十週年紀念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帕慕克奠定國際名聲之作
◎榮獲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法國文藝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BBC改編廣播劇
◎特別收錄|【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川流臺灣研究講座教授】廖炳惠導讀〈故事的拼圖〉、【小說家‧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阮慶岳談帕慕克〈哀傷男孩與魔法師〉
【內容簡介】
我是一具屍體,沒有人知道我躺在這裡,但我可以告訴你,凶手當初如何誘使我走入死亡的陷阱,而且我的死背後,還有一樁更大的陰謀……
我是布拉克,浪跡天涯十二年後,再度回到伊斯坦堡,親友已經相繼離世,我卻只渴望能夠想起愛人的面容……
我是莎庫兒,我寫了封信給十二年前向我示愛的那人,刻意在他途經之處展現我如今的美麗。同時,還有另一個人也無可救藥地想得到我……
我是凶手,我放棄自己身為細密畫家應有的細緻優雅,讓粗糙的手法為我抹去犯罪者的簽名,因為我亟需找到「那幅畫」,否則,我的信仰將陷入崩潰危機……
十六世紀的伊斯坦堡,蘇丹下令製作一本偉大的書籍,手法高明的細密畫家加入這項作畫工程,卻也捲入難以預料的危險。這時,一位細密畫家失蹤了,在事件如漩渦般浮動之際,屍體、撒旦、畫家、少年、寡婦、返鄉者、狗、樹、金幣,全都齊聲開口,紛紛說出自己看見的故事。
作者簡介
奧罕‧帕慕克Orhan Pamuk
(1952~)
200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2010年諾曼‧米勒終身成就獎得主
出生於伊斯坦堡,就讀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伊斯坦堡大學新聞研究所畢業,曾客居紐約三年。自1974年開始創作生涯,至今從未間斷。
帕慕克在文學家庭中成長,祖父在凱莫爾時代建造國有鐵路累積的財富,讓他父親可以盡情沉浸在文學的天地間,成為土耳其的法文詩翻譯家。
生長於文化交融之地,令他不對任何問題預設立場,一如他的學習過程。他在七歲與二十一歲時,兩度考慮成為畫家,並試著模仿鄂圖曼伊斯蘭的細密畫。他曾經在紐約生活三年,只為了在如同伊斯坦堡一般文化交會的西方城市漫步街頭。
約翰.厄普戴克將他與普魯斯特相提並論,而他的歷史小說被認為與湯瑪斯.曼的小說一樣富含音樂性;書評家也常拿他與卡爾維諾、安貝托.艾可、尤瑟娜等傑出名家相評比。帕慕克也說自己非常喜歡尤瑟娜。尤瑟娜在其傑出散文中所呈現的調性與語言,都是帕慕克作品的特質。
帕慕克時時關注政治、文化、社會等議題,一如他筆下的小說人物。他尤其關心政治上的激進主義,例如二戰中亞美尼亞人大屠殺事件的真相究竟為何?庫德族問題是否有完美解答?九一一之後,他積極參與「西方的」與「伊斯蘭的」相關討論,嚴厲反對「黑白問題」的激化。
2006年,帕慕克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殊榮,得獎評語為:「在追尋故鄉的憂鬱靈魂中,發現文化衝突跟交疊的新表徵。」
譯者簡介
李佳姍
美國天普大學大眾傳播系碩士。在文字堆中打轉,寫過劇本、專欄、影評等。譯有《黑色之書》、《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
【各界讚譽】
本書以酒館說書人的遣辭用字敘述一則歷史懸疑故事……帕慕克的小說將在國際間引起一陣風潮,就如同在土耳其一樣大受歡迎。本書有三個層面;它是一個謀殺推理故事……一本哲思小說……也是一則愛情詩篇。珠玉般的詩文、引人入勝的旁徵博引、糾結羅織的故事,讓人不禁讚嘆。如引用書中細密畫大師奧斯曼的用詞,帕慕克擁有的是「迷人的藝術天賦及邪靈般的智慧」。這本易讀、優美、充滿智慧的作品,將能吸引廣大的讀者。
──《出版家週刊》
令人目眩神迷……歡樂、睿智、加上一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以及一幅栩栩如生的角色刻劃。《我的名字叫紅》將使廣大讀者愛不釋手。 ──《密爾瓦基新聞衛報》
同樣的人性與哲學詭計交織糾纏,也出現在《玫瑰的名字》中,伴隨著緩慢、濃稠的開端,逐漸加快節奏……然而,我個人認為,帕慕克的書更勝於《玫瑰的名字》……他不僅捕捉了伊斯坦堡過去和現在的衝突,更展現了城市的詭譎、永恆之美。可以說,這本書近乎完美,只差諾貝爾獎的榮耀。 ──《新政治家》
透徹、深奧、無限犀利且引人入勝,彷彿把波赫士一篇晶瑩剔透的作品延長成為整部長篇小說。我從沒讀過如此精湛的作品。每個人都應該讀讀奧罕‧帕慕克。 ──《英國新政治家》
完美展現了帕慕克的小說功力──在易讀的故事中融入文學的狡計,讓人一頁接一頁地讀下去…… ──《每日電訊報》
讀者將發現自己被誘入一個富麗堂皇的世界……閱讀這本小說就好像在作一場魔幻的異國美夢……一本可以讓你徹底沉浸其中的書。 ──《蘇格蘭人報》
一具屍體、一隻狗、一個凶手、一枚金幣、兩位戀人和一棵樹,共同說出這篇迷人的故事……這個充滿智慧的懸疑小說,必然會吸引所有喜愛艾可的書迷。 ──《書單》
帕慕克是一位偉大的小說家……《我的名字叫紅》是他至今最輝煌也最撼人的內在東西方戰爭……書本中溢滿了無限的聖潔與罪惡。 ──《紐約時報書評》
帕慕克的作品內容博學多聞,形式前衛實驗,但又流暢好讀,讓人不忍釋手,其小說成就為他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紐約時報》
帕慕克有能耐跨立於兩個世界,無論在國內外,都因此在商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功,無疑地,他是土耳其最暢銷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他的小說豐富華麗,間接援引舊蘇菲派的故事與伊斯蘭傳說並富涵大眾文化……無庸置疑,他是土耳其這一代小說家中能夠置身歐洲文學主流的第一人。
──《時代雜誌》
帕慕克不帶感情的真知灼見,與阿拉伯花紋式的內省觀察,讓人聯想起普魯斯特。……而將讀者帶回十六世紀伊斯坦堡細密畫家的謀殺事件,也像湯瑪斯‧曼的《浮士德遊地獄》般具有音樂性,他探索民族的靈魂。 ──約翰‧厄普戴克/《紐約客》
《我的名字叫紅》已臻至經典的層次……閱讀帕慕克已經超越世俗主義與基要主義的紛爭。 ──強納森‧李維/《洛杉磯時報書評》
跨立於達達尼爾海峽的伊斯坦堡……奧罕‧帕慕克是一位清醒的城市編年史家…….他的小說洞察東方與西方的不同……推理謀殺……被瘋狂的神學駕馭的人……帕慕克承繼了從海德格到德希達的現代思潮……《我的名字叫紅》是一本說服力、原創性,以及強大企圖心的作品。 ──《芝加哥論壇報》
土耳其最重要的小說家,各地矚目的人物、第一流的說書人。《我的名字叫紅》就像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們》一般,超越一切既有界線,雖然是以古典的伊斯蘭文學技巧來說故事,卻富涵十九世紀歐洲小說處理細節的手法。帕慕克的小說技法融合東西方技藝,於兩者之間遊刃有餘並具獨創性……形式出色,措詞巧妙詼諧,有高潮迭起的情節,以完整且具說服力的手法充分傳達情感。 ──《泰晤士報文學副刊》
一部很動人的作品!帕慕克帶領讀者進入奇妙且華麗的伊斯蘭藝術世界……在上個世紀結束前,他以這部作品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全新而有力量的小說世界。 ──《觀察家報》
一本精采的小說,如夢似幻、熱情洋溢,令人肅然尊敬,極具原創性以及令人興奮的觀點,無庸置疑,奧罕‧帕慕克是非常重要的小說家。 ──《目擊者報》
《我的名字叫紅》是一本令人驚喜的豐富小說,非常令人注目……這是一本重要的作品,這本小說為帕慕克奠定全世界最好小說家之一的重要地位。 ──《獨立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