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源自何方?
0 篇書評

我們源自何方?

古代DNA革命解構人類的起源與未來

Who We Are and How We Got Here: Ancient DNA and the New Science of the Human Past

4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3/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1.1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156674
  • eISBN: 9786267156735
  • 字數: 170,945
紙本書定價:NT$ 620
電子書售價:NT$ 434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出版社不提供本書朗讀功能
此書不可於以下區域購買:中國

購買領書額度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06

    獲普立茲非文學獎、《衛報》新人奬、《紐約時報》年度好書 《衛報》評審盛讚:(本書)應該提名「僅此一部作品獎」! 穆克吉:「寫《萬病之王》耗盡了我所有故事,沒收了我通往寫作國度的護照,扣押了我未來做為作者的權利,我再沒有事物要說了。」

  • 特價 電子書: NT$ 289

    人類製作工具、獵捕動物、萬里跋涉、發展社交 只為了──吃頓美食? 獲獎無數的科普作家羅伯・唐恩,攜手人類學家莫妮卡.桑切斯 結合神經科學、生物學、人類學,一探風味與味覺的發展之謎

  • 電子書: NT$ 375

    人類的過去,與鳥緊密相依 鳥的未來,就是人類的未來 倫敦塔渡鴉、飛鴿傳書、感恩節火雞、達爾文雀、納粹黨之鷹…… 看鳥類如何影響文明進程,甚至改變世界! 

  • 電子書: NT$ 375

    .翻譯超過二十五種語言、全球熱銷百萬冊,演化生物學大師理查.道金斯成名著作 我們都是求生存的機器——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裡已被輸入某些程式,用來保養這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道金斯

  • 電子書: NT$ 588

    分子生物學翻新了演化樹,也重新定義了演化 ◎入圍美國國家非虛構類圖書獎 ◎紐約時報2018選書 ◎程延年(台灣演化生物學權威)專文推薦

  • 電子書: NT$ 525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 電子書: NT$ 1022

    全面理解生物演化,從現在回溯至生命起源 《自私的基因》、《盲眼鐘錶匠》作者道金斯 企圖大一統生物學之磅礡力作! 入圍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科學圖書獎 《祖先的故事》為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理查‧道金斯的力作,可說是他博大精深生命起源觀之集大成。

  • 電子書: NT$ 294

    「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 ★《歐普拉雜誌》盛...

  • 出版日期:2024-02-27
    電子書: NT$ 356

    ★國文課閱讀補充最佳文本★ ★為每一個閱讀經典的讀者,提供一條參考方法的路徑★ 一字一詞多詩意,一草一木總關情 穿越三千年旖旎時光,讀懂詩經草木中的浪漫詩意 古典文學和自然科學美麗邂逅的 《詩經》筆記體讀本

  • 電子書: NT$ 315

    從羅馬帝國到中世紀以及現代,中毒是歷史上最令人難忘的死法之一。毒殺是暗中進行並且蓄意的犯罪行為,必須事先計劃。然而,帶毒性的藥草用於治療和施毒之間只有一線之隔――重要的差別只在於劑量!縱觀歷史,不同文化的人類在試驗和錯誤中學習,作者整理了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有毒植物故事,有時則是嚇人的謠言。

  • 電子書: NT$ 364

    想守護生物多樣性,就得先全盤了解它究竟是什麼? 一本由英國皇家植物園科學主任撰寫的人文科普書, 結合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和最新科學研究,為我們展示生物多樣性的奇蹟!

  • 電子書: NT$ 150

    本書主要介紹2023年與植物有關的科學新發現60篇,也有幾篇與真菌有關的文章。 作者 葉綠舒,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師,致力於科普傳播,著有《有邊讀邊學生物英文》、《番薯原來是外國人》、《植物與人類社會》、《老葉說ㄏㄨㄚˋ學》、《作物的故事》、《作物人類史:穀物與香料》。經營部落格「老葉的植物王國...

  • 電子書: NT$ 435

    ⚡首部橫跨電學、神經生物學、醫學的科普巨作⚡ ⚡2022美國專業與學術傑出出版獎(PROSE Award)大眾科學和數學類決選⚡ ⚡讀完這本書,你將對「電」完全改觀⚡

  • 電子書: NT$ 385

    第一本由野生動物現身說法 深入生命教育的動物生態小百科   你覺得「瀕臨絕種」這件事,離自己的生活很遙遠? 你是否好奇他們的生活哲學,甚至是對死亡的看法? 你希望用不同的方式了解野生動物的生態習性, 並親口聽他們說說世界在他們眼中的模樣嗎?

  • 電子書: NT$ 220

    渥雷本將樹木的言語譯為文字,樹木在其筆下綻放光華。 《明鏡週刊》2015年度暢銷書冠軍、長據《明鏡週刊》TOP1四十週 2015年德國最美麗的自然書寫 全球25國語言授權,德國亞馬遜2015年度百大選書,《紐約時報》特別跨海專訪 終日徜徉在綠色世界的渥雷本,用優美恬靜的筆觸與自身的實際經驗,描繪...

  • 電子書: NT$ 364

    以演化生物學智慧, 給予21世紀人類的生存指南 大膽!挑釁! 我們如何以智人祖先的大腦與身體, 應對現代生活挑戰!

  • 電子書: NT$ 390

    第一本整合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革命性巨著! 既然我們和其他動物都是由同樣的化學物質組成的,也有同樣的生理反應,為何人類如此獨特? 人類很特別,常常能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問題,當我們手上拿著大包小包走到家門前,馬上就知道怎麼伸出小指勾住門把開門。人類的心智活動也很旺盛:我們有同情心、道德感,懂得抽象...

  • 電子書: NT$ 406

    ◎南半球高寒植物山薰香如何跨越赤道來到中央山脈? ◎與加州巨杉齊名的東亞珍貴巨木就在臺灣! ◎臺灣唯一的特有屬植物華參你可曾見過?而它的姊妹竟遠在地球彼端的熱帶美洲? 第一部臺灣高山植物自然溯源史

  • 電子書: NT$ 263

    讚嘆人體多奇妙的書有上萬種, 告訴你如何從人體缺陷找到樂趣的,只有這一本!   「看哪,人體多麼神奇、多麼偉大!」 才怪!

  • 電子書: NT$ 379

    有些菇,你一生只能吃一次。有些真菌,你不得不對它肅然起敬! 好吃的蘑菇不是植物,而是真菌,是一種「真核生物」,屬於「真菌界」。真菌除了以「菇」的身分在日常生活中出現,更存在於各個被我們忽略、卻掌握存亡關鍵甚至改變人類歷史的位置。當真菌難纏的菌絲開始暴走時,請當心了,它們有可能動搖國本、扭轉戰局...

  • 電子書: NT$ 460

    ●把牠們全都殺了! ●不准傷害任何一隻! 某些野生動物族群恢復的程度,讓牠們開始出現在人類的生活裡,例如熊、狼、彌猴等等。與此同時,則有更多人類搬進動物們的地盤。過去野生生物學界探討的大多是如何「復育」和「計算族群數量」,現在的問題卻逐漸變成「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

  • 出版日期:2017-09-06
    電子書: NT$ 300

    生物學,是多采多姿的科學, 是獨一無二的科學,是明心見性的科學。   這本書讓我們領悟到生物學的重要與豐富, 獲得廣闊的視野與理念架構, 並清楚自己在生物世界的起源與地位,以及人類對自然的責任。   ◎ 顏聖紘、程樹德  專文導讀 ◎ 《中國時報》開卷...

  • 詳細資訊

    一本關於古代 DNA 如何深刻改變我們對人類歷史重新理解的專書

    「哈佛醫學院的大衛.賴克是古代 DNA 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BBC
    「賴克在這個領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他的部門的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衛報
    「賴克記錄了科學史上的一個非凡時刻」—華爾街日報

    哈佛大學醫學系教授、古代DNA研究先驅者
    大衛.賴克重量級作品

    2015 《自然》雜誌票選十大科學人物
    2017 丹.大衛考古與自然科學獎
    2019美國國家科學院分子生物學獎
    2020倫敦林奈學會授予達爾文-華萊士獎章
    2021 馬西里獎(MASSRY PRIZE)
    2022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史萬提特‧帕波(Svante Pääbo)重要研究夥伴
    美國第一所全基因組古代人類DNA的實驗室創立者
    發表超越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全基因組人類古代DNA研究成果。

    ★紐約時報暢銷書★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黃貞祥──專文導讀
    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寒波──撰文推薦
    林秀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共同推薦

    「人類的族群故事不斷重複著散播與混血,『純粹』族群只不過是假象而已。」


    過去主流的考古學理論,認為只要依據現今人類的基因差異,便能完整還原人類大遷徙的過程。哈佛教授大衛.賴克認為人類遷徙、生命的故事遠比我們想像還複雜,而唯有古代DNA科技得以為我們解答!

    古代DNA科技帶來的嶄新資料,與近百年來考古學家提出的典型說法相當不同,並大力批判過往的「民族」概念。這個基因組革命帶來了一個大驚奇,從一萬年前的人類身上取得的DNA我們可以發現,現今的族群是以往族群的混合體,但以往的族群本身也是混合體!

    人類身上帶著的DNA,帶著不同世代祖先們的基因。一部分的我們身為現代人類的後代,混有一定程度的尼安德塔人基因,最終我們都是混合體,純粹的民族只是想像。

    透過古代DNA科技不僅可以了解我們的祖先,提供了我們這個物種隱藏的故事,還能幫助未來的預防醫療有更精準的預測及疾病預防!

    作者簡介

    大衛.賴克David Reich
    任職於美國哈佛醫學院遺傳學系,以及霍華休斯醫學研究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學者,是分析古代人類DNA以研究歷史的先驅者。
    二○一五年,《自然》雜誌選他為當年十大科學人物,因為他讓研究古代DNA資料「從小眾研究轉變為工業規模」。
    他獲頒許多獎項,包括紐科姆•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及二○一七年的丹.大衛獎(Dan David Prize),因為他利用電腦分析,發現了尼安德塔人和現代人類之間有混血。

    譯者簡介

    甘錫安
    學業結束後轉職成為「譯人」,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現仍定期為《科學人》、《BBC知識》及《國家地理》等知識類雜誌翻譯。書籍譯作包括《造反的細胞》、《天生不愛動》、《巫師與先知》、《不用數字的數學》等。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旅行、攝影和水上活動。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最大的心願是知識普及、人人快樂。

    鄧子衿
    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碩士,專職生命科學、飲食以及醫學範疇的科普翻譯,曾獲得吳大猷科普翻譯獎銀籤獎,雜誌譯稿散見於《科學人》與《國家地理》,近期的翻譯書籍有《尼安德塔人》、《美的演化》與《瑪瑪的最後擁抱》等。

    媒體推薦

    國際好評

    「很少有主題像『人類起源』讓我們著迷。 ……如果你想了解我們過去十萬年的起源,這本書將是最適合你的!」
    ——賈德.戴蒙,暢銷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賴克記錄了科學史上的一個非凡時刻……一個潛在的政治重磅炸彈。」
    ——華爾街日報

    「古代 DNA 正在改寫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歷史。死去已久的基因組正在出現各種意想不到和有爭議的發現。《我們源自何方?》描繪了古代 DNA 研究用無數的方法投擲炸彈進入既有智慧的殿堂。」
    ——大西洋月刊

    「非凡的.……壯觀的……在對人類不斷做出新發現的過程中,賴克和他的哈佛團隊現在正在進入未知的學術領域……賴克在這個領域的影響是相當大的,他的部門的研究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其清晰度和範圍令人激動。」
    ——衛報

    「哈佛醫學院的大衛.賴克是古代 DNA 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他的團隊的工作為人類歷史開闢了新的視角,重建了塑造全球不同地區人民的史詩般的遷徙和基因交流。」
    ——BBC

    「這是一本簡鍊的書……它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其中一些最好的故事也是。」
    ——星期日泰晤士報

    「《我們源自何方?》提供了該領域的奇妙總合。」
    ——金融時報

    「賴克實驗室的工作重塑了我們對人類史前史的理解……他和他的同事闡明了地球上的人口和農業的傳播,以及其他重大事件。」
    ——卡爾.齊默,美國科學工作者、科普作家

    「在《我們源自何方?》,大衛.賴克……向我們介紹了 21 世紀的羅塞塔石碑:古代 DNA,比起放射性碳測年,這將對史前史的理解更有幫助……《我們源自何方?》這裡的文字不到 300 頁(編註:美國版),但它充滿了驚人的事實和新穎的啟示,推翻了科學和常識的傳統期望。」
    ——國家評論(The National Review)

    「摘自大衛.賴克的新書《我們源自何方?》最近在美國引發了一場媒體和文化風暴。 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遺傳學如何改變我們對「種族」的理解〉,賴克表示他擔心『那些否認人類族群間存在重大生物學差異可能性的好心人,正在把自己挖了一個無法防禦、科學衝擊下無法生存的坑。』這就像對著公共廣場,扔一枚手榴彈。
    但身處哈佛、身為這一代最傑出的人口遺傳學家其中之一,賴克將毫髮無損地向前邁進。 原因很簡單:《我們源自何方?》……基本上不是一本有爭議的書,而是一本奇妙的書。 它揭示了古代 DNA 的新興領域——古遺傳學,它通過追蹤人口歷史來揭示人類的過去。 給古遺傳學家一個單一的基因組,他們將展開整個民族的歷史。」
    ——今日印度

    「一個關於人類穿越時間和地點,激動人心的描述……基因組和統計學已經拉開了人們在權力遊戲中期望的那種性和權力鬥爭的帷幕……我們確實需要一個無包袱地談論遺傳多樣性和相似性的方式。這本書在某種程度上開啟了這種對話。」
    ——自然(Nature)

    「在這本全面且具啟發性的書中,大衛.賴克使用來自人類遺傳學的有力證據挖掘並檢驗了關於我們的起源和未來的基本問題。在 2018年的『種族』是什麼意思? 我們有多相似,又有多不同? 身份是什麼意思? 賴克的書發人深省,思路清晰,同時也令人激動和發人深省。 有時我不得不站起來理清思緒,才能繼續閱讀這本驚人而重要的書。」
    ——辛達塔.穆克吉,普立茲獎得主、《萬病之王》作者

    「賴克的書讀起來就像來自『古代 DNA 革命』前線的筆記,其中充滿了引人入勝的戲劇和陰謀,伴隨著我們對人類歷史理解的巨大轉變。」
    ——Anne Wojcicki,美國加州基因技術公司23andMe 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短短五年內,古代DNA研究改變了我們對於史前史的了解。這個領域的先驅、遺傳學家賴克以清晰流暢的第一手文字,道出了人類起源的新見解,以及後來散播到全世界的過程。」
    ——柯林.藍夫(Colin Renfrew),劍橋大學考古學名譽教授

    「賴克這本權威著作引人入勝,從研究古代DNA結果發現的人類史前史與歷史。人類的族群故事就如同他所描述的,不斷重複著散播與混血,『純粹』族群只不過是假象而已。」
    ——莫莉.普沃斯基(Molly Przeworski),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

    「這本動人的書讓我們對於人類這個物種在非洲與其他地方發生的歷史大幅改觀,文字流暢,讀起來像是偵探小說,帶領我們發現一個往往讓人不舒服的冰冷事實:所有的人類都是混血的,而且我們對於全世界族群結構演化的直覺看法也不可信賴。」
    ——亨利.路易斯.蓋茨(Henry Louis Gate Jr.),哈佛大學教授,電視節目《找尋根源》的執行製作

    「這本充滿吸引力的書會帶給你震撼。對於人類的來源與其重要性,有詳盡與驚人的說明。賴克娓娓道來人類遷徙到世界各地的過程,其中有許多是他和其他科學家在研究古代DNA之後才揭露出來的。其中的激勵人心的動情節與個人故事,將會改變你對於血統與種族意義的看法。」
    ——丹尼爾.李伯曼(Daniel E. Lieberman),哈佛大學人類演化生物學教授,著有《從叢林到文明,人類身體的演化和疾病的產生》。

    「由世界頂尖的科學家所撰寫的迷人著作,文字具有說服力,見解驚人,讓我們了解現代人類的本質,以及我們祖先遍及世界各地的過程,令人手不釋卷。」
    ——羅伯特.溫伯格(Robert Weinberg),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學教授

    「大衛.賴克利用現代基因組分析的力量,展示人類遷徙和歷史的迷人複雜性。通過數據的引導,他一方面在種族主義者和仇外者,與另一方面左翼理論家之間走了一條狹窄的道路。雖然他的許多結論將可能引起爭議,但他開始了一場必要的對話,討論現代基因組分析能說出什麼關於人類種群的變異性。」
    ——Venki Ramakrishnan 爵士,諾貝爾獎得主、倫敦皇家學會主席


    國內重磅專家學者推薦

    黃貞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物研究所助理教授)
    寒波(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版主)
    林秀嫚(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副研究員)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71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