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雙獎得主
林新惠
最新長篇賽伯格小說
認同,有那麼難嗎?無論是族群的、性別的...... 奇形怪狀的台灣歷史,慘絕人寰的愛慾重生 今年最駭人的小說 這是屬於女孩的必經之路嗎?這是屬於台灣的國族寓言嗎? 張亦絢長篇小說代表作
本書收錄四篇小說,成篇最早的〈淫婦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應《金瓶梅同人誌》的邀稿寫成,是一篇以蘭陵笑笑生《金瓶梅》人物為底的新小說。小說裡的潘金蓮與白玉蓮,都是原來《金瓶梅》中就有的人物。〈四十三層樓〉則是應「字母會」的企畫寫成,〈性意思史〉既是12篇文本也是一個作品,原是刊在《聯合文學》的專欄。〈風...
愛可以死。愛也是冷靜的事。 2013年,作家首次接受訪談,對其擅長描繪的男性孤獨與女性的蒼涼,以及愛情在他小說中的定位,他這樣回答:「我不是個喜歡說話的人,自然也不喜歡以說故事的方式來成為小說家。……表面雖然寫著愛情,著眼點其實為了打開現代人的苦悶荒原,這是對我個人而言除了愛情形式之外我無法做...
九種表相掩蓋耳目的交鋒,被現實痛吻的關係。 是欺瞞,也是救贖。 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獎 得主 以黑色幽默筆法,殘酷中悲憫情懷 懸疑跌宕,敘述手法與主題完美呼應,讓這篇小說出現了讓人意外又不禁低迴的深度。──〈最多三八的那支〉評審感言 郭強生
★Readmoo讀墨獨家——內附作者給犢友的獨家簽名! 婆羅洲雨林巨鱷,不列顛王冠鑽石,砂拉越革命,甘蜜河尋寶── 三百年華人墾殖傳奇,三百萬年曠世情緣。 星沉海底,地裂天邊,物種滅絕時刻,鱷魚流下一滴眼淚。 南洋從來沒有如此壯闊,如此幽黯。《鱷眼晨曦》是張貴興創作最重要的突破。 ──...
遭到國家背叛比遭到他人背叛更難承受,埋藏近60年的委屈與辛酸,這份傷痛該如何平復? 每年冬天,百分之九十的知更鳥會往南移棲,只有少數冒著風險留下來。如果遇上溫和的冬天,這些選擇留下來的知更鳥就可以先選好理想的築巢地點。如果牠們賭錯了,就得在寒冬中賠上性命。這個風險成敗參半,就看牠們願不願意賭一...
橫跨十八年 七大名家嚴選評介 第一本台灣年度書中書 盡收絕版作 最新作 得獎作 完整呈現耐人尋味的王定國小說 這本書裡有我不斷重複的人類情感、愛的品格、底層生命的暗光,以及身為寫作者該當涵養的救贖欲望。當然,也許你真的以為我在重複,其實我在超越,我守在傳統巷口,正在前往已經無法到達的地方。─...
霧漸漸散的時候,她們已經不在那裡了。 該如何懷著那些傷害的故事繼續生長下去?不能忘卻,又不能時時記得;傷害的故事往往既美麗又醜陋,那其中,無論如何,曾將一個人最好的可能、最壞的黑影展演到極限,如果我不足以理解那其中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資格去保存這些── 生命之書某一些頁數被撕去,難再前後連...
★ 吳曉樂獻聲朗讀後記〈曾經這世界有她〉 ★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獻給所有求愛不可得,卻依然努力的人。◣ 跨性別戀人、人工生殖、多元成家、囤積症⋯⋯ 以「愛」與「家」的變貌,顯影後同婚時代的愛欲群像。 婚約締結不再囿於性別,我們卻仍在愛欲的難題中奮力泅泳: 愛與性是必然?是遊戲?還是叛離? 那些令人欲生欲死的愛,那些渴望圓滿卻扭曲破碎的家⋯⋯
如果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贏得內戰,現在的中國將會如何? 如果國共內戰歷史改寫,「中華民國」在大陸,台灣絕不是今日的模樣? 華語世界最敢於批判中國現象的小說家──陳冠中最新話題小說, 顛覆中國歷史的想像,挑戰兩岸三地最敏感、最大膽的國共歷史反轉。 這是一部烏有歷史寫就的政治寓言。 一九七八年,國民...
歡迎來到人機配種世界,人類失而復得的樂園
舊人類會死去,而你將永遠幸福健康
人和人無法彼此理解,但人和機器可以
「我盛裝你。擁有你。成為你。」
人類因何而痛苦?如何得到永遠且絕對的快樂?答案可能有成千上百種,但透過AI龐大精密的計算後,答案卻只有一個。只要一步驟,人類就能獲得永恆的幸福,而你,是否願意執行?
在未來,人類將進入零接觸生活,杜絕情緒干擾與疾病傳播,觸覺受到管控,人們在虛擬實境中活動,一旦在實體世界違法接觸,即會遭受「清除」。現實,就只是個無聲的世界,永恆的寂靜。渴望人際關係與觸覺經驗的人,可以參與「人機配種計畫」,將大腦重置到為了配種生化人伴侶量身打造的身體上。隨著人機同步率的提升,幸福即在眼前,卻也不禁令人產生種種疑問:禁止觸覺的背後原因?為何要不斷提升同步率?
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雙獎得主林新惠,再次透過賽伯格元素,探討現今社會如何廣泛運用科技,將健康、成就、財富交予數據分析與運用,做為未來生活的標準與依歸。我們究竟是人類?還是機器?而未來又會如何?同時整合生物學、腦神經科學以及科技社會學,思考人際關係、心理與科技衝撞後引發的諸多效應,藉此拋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解決人類所有難題」的疑問。
作者簡介
林新惠
1990年生,政大臺文所博士候選人,2022-2023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人。小說集《瑕疵人型》獲2020年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暨蓓蕾獎。作品關注人與非人之間模糊曖昧的界線,以及平庸日常的超現實時刻。創作之外,評論及研究發表於各大媒體,著重文學、科技、生態的多重交織。
好評推薦
韓麗珠(小說家)──專文推薦
Ariel Chu 朱詠慈(作家,美國南加州大學創意寫作博士班)──導讀
王聰威 伊格言 李奕樵
柯裕棻 紀大偉 高翊峰
許俐葳 陳國偉 陳雪
陳楸帆 童偉格 賀景濱
楊佳嫻 蕭熠
──文壇名家.真人推薦
在《零觸碰親密》中,林新惠設定了人類與科技的二元對立視角。在人類歷史過往的革命中,我們都能找到倫理上的施力點去展開抗爭,讓個體與世界擁有討價還價的機會。但在以滿足人類群體需求為前提衍生的科技制度之下,抗爭的理性基礎更難建立,只能以抒情不斷對虛空提問,如同奏鳴曲漫長樂章中不斷重現的主題。這是整個文明依然在親身經歷,無比哀傷的成長小說──下一場革命也許永遠不會到來,也許革命不必到來。──李奕樵
一場看似驚天卻合乎歷史邏輯的「人機配種計劃」,誘使人類逐步將由肉身到心靈,由愛慾到自我的種種操控權力讓渡給智能生化人,最終究竟獲取的是永恆的喜樂,還是文明的沉淪?《零觸碰親密》以細膩精準的女性視角,如手術刀般層層剝離我們習以為常的人本主義概念,逼近人類獨特性的核心。這是一本屬於後人類時代的寓言,也是預言,生育率崩塌的現實面前,救贖與奴役或許只在一線之間,人類終將何去何從?──陳楸帆
在男性主宰的科幻領域裡,我只讀到三位女作家,瑪麗.雪萊、勒瑰恩,和艾特伍,林新惠是第四位。正當大家狂歡擁抱GPT、AGI這隻來自外星的新寵物,邀請它們共享共管地球時,林新惠以駭人的手術刀,揭露了後人類時代的冷酷異境。也許是母親的角色和身分,使得女作家更關注後人類、生化人的議題,例如唐娜.哈洛威和凱薩琳.海爾斯。但林新惠不從枯燥的文化論述入手,《零觸碰親密》講了一個身體、政治和故事演化的醒世錄。缺少母親擁抱的嬰兒,終將長成下世代異形的法蘭克斯坦。──賀景濱
《零觸碰親密》有著深廣的人文關懷,小說引發思考的是,在一個孤獨而失去連結力量的時代,AI取代了國家機器執行任務,個體已喪失自主的力量,那麼人在哪個程度和層面可以實踐自由?人又是在哪一點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讀完小說,置身在AI將會逐漸普及的世界的我們,要如何掙脫這個恐怖情人的綑綁,或許只是,保持覺察,覺察作為個體的自己,身體內靈魂裡那不可或缺的人性和神性,預備在每個猝不及防的瞬間,以所有的力量和看不見的黑暗搏鬥。──韓麗珠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