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來自烏克蘭女性因2022年俄烏戰爭,不得不遠離戰地家園的真實心聲。作者索爾斯卡以日記形式,記錄俄烏戰爭爆發前一刻以及身為難民的悲痛心路歷程,描述入侵如何展開、民眾的應對、自我的心境,同時分享豐富的成長經歷與家庭故事,讓讀者不僅看見一位堅毅的女性,還有一個值得世界支持的美麗國家!
「友誼在於去認識的意願,而非被認識的渴望。」 一部台裔美國人的成長故事,一則獻給逝去好友的真誠告白 「一部優雅而深情的成年記述。」 ──2023年普立茲獎評審委員會評語 徐華按時間線性書寫,娓娓道出自己成長與尋找歸屬的過程。台灣移民第二代的他,一九七七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後隨父...
金融鉅子J.P.摩根最狂熱的藝術追求 貧窮女孩最魔幻的紐約上流社會大冒險 兩人的相遇, 竟造就一間媲美大英博物館的私人圖書館! ★《紐約時報》暢銷書 ★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年度選書 ★《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圖書 ★《早安美國》讀書俱樂部選書 ★《今...
在秘魯,一名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牠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畫和智慧。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畫?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全球獨家收錄書迷敲碗已久主角凱西爾精選中篇〈迷霧之子:祕史〉!】 奇幻界最高榮耀雨果獎得主,全球千萬冊暢銷大師 邪惡奇幻天才作家布蘭登.山德森 口碑爆棚暢銷作《執法鎔金》又一續章, 重溫「迷霧之子」系列經典故事! 傳說中的聖物降臨之際,奏起的竟是陣陣不祥的樂音……
◉中醫如何從被斥為「非驢非馬」,到獲致諾貝爾醫學獎, 成為全球另類醫療的主力?◉ ◉一部醫學發展的政治史,也是國家形成的醫學史◉ ◉美國醫學史學會William Welch Medal◉ ◉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術性專書獎◉ 《身體的語言》栗山茂久、《傳教士的詛咒》沈艾娣、《帝國的醫師》李...
1922年,紅色政權席捲蘇聯。 一位帝俄時期的青年貴族, 被迫在莫斯科一家豪華飯店度過餘生。 他以紳士風度對抗遭囚禁的命運,用品味緬懷過往的美好, 在劇變的時代,成為最不自由也最幸運的人。
人生就像一段有目的地的漂流 ——想去某個地方,卻往往不得不去另一個地方 歐巴馬2021年度最愛小說 比爾.蓋茲2022年夏季書單 銷售破1,000,000冊,賣出30國語言版權
吳照中、房慧真、林育立、鍾文音 等 / 感動推薦
即使一覺醒來,已置身戰火中,也要看清戰爭的貪婪與荒謬!
她寫下俄烏戰爭親身經歷,戰爭引發心理衝擊的所有瞬間——
作者如實描繪戰爭爆發帶來的心理衝擊,控訴戰爭的殘忍!更誓言重返家園。她希望透過這本書堅決傳遞一個訊息: 「我不要住在俄羅斯,只要住在烏克蘭!」
作者以德語自行翻譯烏克蘭文,旋即交德國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字字懇切。
● 首部於俄烏戰爭開打後,於德國出版的烏克蘭難民日記。
● 作者深刻寫下2022. 2. 24,俄烏戰爭開始的那一天……
● 烏克蘭女子逃離戰地家園,流露真實心聲的反戰書。
「和其他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樣,我的人生在那短短幾分鐘內有著巨大的變化!」
俄烏戰爭之後,作者感觸甚多,「就像所有烏克蘭人一樣,自從新的時間算法開始後,我現在只能用入侵第幾天來數算日子。」
摘自作者的話
親愛的讀者:
對於我的書能夠走出歐洲,讓歐洲以外的台灣人也能讀到,我既欣喜又深感榮幸。雖然我還沒有機會親訪貴國,但我確信,那裡也和我的故鄉一樣,有許多真誠、堅強的人願意站出來捍衛自己的權利,願意為不公義而戰。我相信,那裡也有許多人珍視自由與民主。──茱莉亞.索爾斯卡
一本來自烏克蘭女性因2022年俄烏戰爭,不得不遠離戰地家園的真實心聲。作者索爾斯卡以日記形式,記錄俄烏戰爭爆發前一刻以及身為難民的悲痛心路歷程,描述入侵如何展開、民眾的應對、自我的心境,同時分享豐富的成長經歷與家庭故事,讓讀者不僅看見一位堅毅的女性,還有一個值得世界支持的美麗國家!
這本書烏克蘭難民日記,深刻紀錄2022年俄烏戰事發生後九十天內見聞,希望將親身經歷分享讀者。作者也特別撰寫中文版作者序給台灣讀者,亦感動於台灣對烏克蘭的支持。
2022年二月二十四日清晨,還在基輔自家住處睡夢中的茱莉亞.索爾斯卡被一陣爆炸聲驚醒。接著,她親身經歷了這座城市陷入恐慌的模樣。經過幾天痛苦的掙扎、每一部都在不斷猶豫,留下家人、離開祖國到底是不是正確的決定後,終於決心離開受到戰火波及的地方。她的烏克蘭日記完整寫下逃到德國的細節,與面對人生一夕之間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衝擊。
和大部分烏克蘭人一樣,茱莉亞.索爾斯卡也感受到一直以來俄羅斯帶來的武力威脅。只是她從沒想過自己的家園會被大軍席捲。書中不只揭露烏克蘭人民對戰爭的無奈與憤怒,對野蠻的控訴,也有對戰爭與和平的省思,她試圖為世人解說莫名被改變現狀的衝擊,也為了留住美麗的烏克蘭。
「戰爭!真是個邪惡的字眼!代表了無謂的死亡、無謂的苦難和沒有意義的破壞,也代表逃亡、驅逐、悲劇和精神創傷──反正戰爭代表的,都是我們人類不需要的一切、是凡人從來不會想也不該經歷的一切。
但是我們都知道,偏偏就是在人料想不到之處,命運的打擊往往來得特別沉重。
我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因為我親身經歷過在戰火中醒來的那一天。和其他四千一百萬烏克蘭人一樣,我的人生在那短短幾分鐘內有了巨大的變化。」
作者簡介
茱莉亞.索爾斯卡(Julia Solska)
烏克蘭人,於蘇聯解體前不久的1989年,生於基輔附近的小城沃澤爾。大學分別在基輔和德國波鴻大學研修日耳曼語文學系。在家鄉烏克蘭時曾任職於資訊科技業。烏俄戰爭出逃到德國前,擔任過人像攝影師。德語流利,目前暫居德國杜塞道夫。
托馬斯.施莫勒(Thomas Schmoll)
1966年生於萊比錫。受過專業木匠訓練,但三十多年來一直以各種文字工作為業。過去擔任記者期間,曾為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路透社(Reuters)及《德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 Deutschland)等知名新聞通訊社與媒體撰稿。如今身兼作家與媒體顧問數職,定居柏林。
譯者簡介
黃慧珍(Magda Huang)
擔任國內外博覽會現場及企業會議口譯員、國際產經新聞編譯,也有多本譯著。譯有《青春造反》、《穿雲少女》、《地球生存地圖》、《造假新聞》、《在沙發上的經濟學》、《為什麼我們最幸福?》等書。聯絡方式:mgdhuang@hotmail.com
各界推薦
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房慧真(作家)
林育立(駐德記者)
鍾文音(作家)
「害怕戰爭的到來一直像懸掛在我們頭上的一把鍘刀。只是,斷頭台的鍘刀吊在那裡好多年。時間久到我們不再抬頭確認,那把鍘刀是否還在原處。久到,我們都習慣了在鍘刀下的生活。」
很令人動容、不捨、心痛的一本書……
這不是本理性論述的書,而是本充滿情感的日記,擺脫專家條理分析,呈現如你我一般平民最直接的反應。書中描繪烏克蘭的景色,將我帶回留學那段時光,是如此鮮明。每回我與在台烏克蘭友人聚會時,這些風景就不斷在我腦海中浮現。同時,烏克蘭人對親情及友情的重視,也讓我印象深刻。但對作者來說,這些美好都在俄羅斯發動戰爭後消失殆盡。同樣面對威脅處境者,都應從本書吸取教訓。
即便平民如你我,像瞭解防空洞位置或急難背包,都是承平時期能提前準備的。
如果你對此毫無概念,戰爭初期對作者的衝擊,相信能由本書文字傳遞給大家。──吳照中(Podcast「烏克蘭什麼」創辦人)
「一部緊扣人心的當代之作。」──shz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