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魅考(二版)
0 篇書評

狐魅考(二版)

從獸、妖到仙,狐狸精的千年演變

  • 出版日期: 2024/09/02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9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6267568057
  • eISBN: 9786267460993
  • 字數: 193,955
紙本書定價:NT$ 460
電子書售價:NT$ 322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此書僅限以下區域購買:台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

購買領書額度

◤狐界即是人間◢
妖精的原罪,讓狐男狐女們的命運在文史筆墨下顯得特別坎坷——
從獸到妖、從妖到仙,看狐道鬥法,觀魅惑之術。

詳細資訊

古人認為狐狸是最有靈性的動物,與人最為接近,因此對狐狸精有特別多的著墨,蘊化出千年的狐狸人格化歷史,如今仍是綿延不息的思想暗流。狐狸精形象在不同時代中的形態各異,由此和人、鬼、仙之間衍生出許多故事。

★九尾狐——《詩經》是最早出現狐的文學作品,也是狐的悲劇命運有據可查的開始。在《山海經》中,狐是諸多怪物的一種,尚未被黑化,只是讓狐長出了九尾:「青丘國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在狐長出九尾之後,便開始有了變化的本領。

★狐狸修煉——幻化人形時,最難處理的是尾巴。妖精想成仙,必須遭受攸關生死的雷劫,狐狸精為了避雷劫,使盡各種手段對付雷公。

★爭「狐權」——人們對狐狸精喊打喊殺始於東晉史學家干寶的《搜神記》。狐狸精經常作祟媚人、調皮搗蛋,但他們都有「賤類」的自我認知,心理上屬於弱勢群體。對他們格殺勿論的態度,到唐代有了轉變,狐狸精們開始爲自己爭取「狐權」:《廣異記.謝之》中,狐狸精幻化成人跑到中書令張九齡處,為被殺的父兄告狀。南宋也有狐狸精告人的故事。在此階段,狐狸精爭狐權從未勝訴過。

★人狐平等——宋代對狐狸精大多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理性態度。到了清朝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對狐狸精則相對友善,而乾隆時期袁枚的《子不語》,以狐告人有了突破進步,創造歷史性的人狐權利平等。  

★情與色——千年來人狐情感的糾葛,有動人、有悲悽,還有人狐斷袖之戀。狐狸精貌美善媚,然而狐狸要成為美女,是要經過艱難的學習過程,其美麗程度與修煉難度往往成正比。

狐狸人格化千年史,「狐魅」集大成之作。
揭開狐狸精的幻化過程:如何變化成人?如何修仙、渡劫?如何魅惑人?
從千年的狐文化,追蹤狐狸精的汙名化始末。

「物老成精」的觀點,源於對歷史有深遠影響的神仙思想。「人成仙,物成精」有相同的思想源頭。以神仙思想為核心的道教,千百年來一直在裝扮狐狸精的面容:修仙的正邪之分、變化、隱形、飛天、攝取、採補術……

本書輯錄《山海經》、《搜神記》、《聊齋誌異》、《子不語》、《閱微草堂筆記》、《太平廣記》等數十種典籍,追溯狐文化的來龍去脈。
——狐丹有何效用?尾巴的煩惱是什麼?狐形的變化順序。狐狸精一詞何時開始成為指稱妖魅女子?狐變之術首先需要骷髏?狐狸變人還有變大變小問題?!

狐狸精作爲一個文化題材,很少進入學者的視野,然而狐與狐精挾帶著許多極爲重要的傳統觀念:世俗和宗教,倫理和哲學,歷史和審美,因此,它才能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形成一種內涵豐富的獨特文化現象。

作者梳理出狐狸精的各種故事,以現代人觀點深度探討狐文化的諸多新奇領域,從歷史、心理、宗教等多個角度切入,透過八大主題講述狐狸精與人類千百年的愛恨情仇,一窺狐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奇幻詭譎,是難得一見的狐文化發展史。
 

作者簡介

呼延蘇

資深出版人、媒體人,天涯社區第一代BBS玩主。曾為《年輕人》、《生活經典》等刊物撰寫專欄。近年來致力於以多元文化視角解讀中國傳統志怪文化。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267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