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太白金星有點煩》+《長安的荔枝》,套書共二冊
《太白金星有點煩》
★長踞各大書店暢銷榜,逾120,000讀者熱烈好評
★馬伯庸繼《長安的荔枝》後又一神作,闖蕩職場的人必讀的西遊新敘事!
「地下取經隊伍降妖除魔百般威武,天上神界仙界各懷心思鬥智鬥勇。現代視角另類演繹西遊故事,就算成仙也得講究職場智慧。」──《收穫》雜誌
「西天取經」本是精心安排的弘法大業,
怎麼就變成了各路神佛勾心鬥角的大戲?!
太白金星李長庚的專業,就是替有背景的神仙或凡人設計劫難,謂之「護法」。這工作雖然瑣碎,倒也不是太難,怎料仙算不如天算,自從莫名接下玄奘的護法任務,他的神仙生活全都亂了。
上一秒合作窗口觀音話只傳一半,在他執行完一難之後才說有八十一難!下一秒玄奘突然和孫悟空組隊成功?這些就夠頭疼了,沒想到更扯的還在後面,隨著每一難不斷推進,麻煩也接踵而至:
天上大神都想安排親信加入,地下小妖動不動就脫稿演出,
各層級神仙想方設法撈好處,隔壁部門大搞破壞花招百出,
取經隊伍不是罷工就是內鬨,連大鬧天宮的舊帳都被翻出……
都說神仙要「超脫因果,太上忘情」,李長庚怎麼覺得自己越沾越多因果,越來越難忘情,成就金仙的道路也越來越渺茫了?!
看來,想當「不沾因果」的逍遙神仙,真沒想像中簡單,神仙上司交派的任務,實則與凡人相似,甚至更錯綜複雜……
讀者好評
《太白金星有點煩》也可以說是另類西遊記,以太白金星的視角來看一遍西遊記的故事,之前沒想過西遊記還能這麼解讀,果然是奇才,原來一個好的故事內核衍生出來的東西也很好看。取經路不是修行,而是博弈,各方的暗鬥。有句話說有人的時候就有江湖,即使成仙了,七情六欲也並非完全剝奪,人間該有的東西一樣不少,人情關係,利益往來。只要有利益就有爭鬥,神仙也不能免俗。可能因為現在的工作跟本書太白金星所做的有相同的地方,所以有時候覺得作者真的是太寫實了,貼近生活但又超脫生活。真正的藝術就是如此,從生活中來,但又不限於生活。故事情節構思叫人拍案叫絕,確實值得一看,妙不可言。修行,修己身。
超出預期的好看!看前半部分的時候雖然也很有娛樂性,主要是裡面人物說話做事的思路實在是太體制內了,讀後不免又好笑又笑不出來。但越近結尾越讀出態度,其實也是馬伯庸一貫的審美,老吏的衝動一刻,明哲保身者的血性時分,功名利祿追逐之外人性的璀璨瞬間,動人的不就是這些。以及很有意思的一點,西遊記原書本來就是借西游諷喻彼時的官場,而如今馬伯庸寫西遊故事,也完完全全是折射當世。重要的永遠都不是故事講述的時代,而是講述故事的時代。馬伯庸在借奇情故事寫常情洞察這點很有金庸感,而寫世故裡的少年心這點也類似。比長安的荔枝那本更好看!雖然是短期內寫就,卻筆筆有交代,毫無倉促收尾之感,喜歡喜歡。
《長安的荔枝》
銷售破百萬冊!數萬網友評為神作,最受期待影視大IP!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馬伯庸再一次挖掘大唐盛世不為人知的祕辛!
★豆瓣2022年度中文小說NO.3,近10萬人8.5高分推薦
★當當小說暢銷榜NO.1,16萬讀者100%熱烈好評
「這是一次久違的計畫外爆發,寫得格外酣暢,從動筆到寫完,恰好是十一天,和李善德的荔枝運送時間相同。」――馬伯庸
一顆小小的荔枝,道盡大唐九品小官的職場血淚……
天寶十四年,楊貴妃生辰當日,一人單騎十萬火急地衝入長安城,無人知道馬上乘載著什麼,更無人知道這關乎一個人的性命……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背後涉及多少權勢爭鬥?是多少人的辛酸血淚?
賞味期限只有四天的新鮮荔枝,如何在沒有高速公路和冷藏運送的年代跨越五千里路?
文字鬼才馬伯庸從底層小人物的視角刻劃偉大王朝步入末日的景象,
看唐朝「社畜」李善德在泥沼般的官場職場掙扎向上,展現小人物視死如歸的氣魄――
「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
各種利益的博弈、管理層內部的矛盾、職場的情商、不得已的違規,甚至還有不斷修改需求的「甲方」。閱讀每一行字,都像是在閱讀自己。――歷史學教授 于賡哲
進入官場幾十年卻依然是個九品小官的李善德,終於迎來職涯的高峰――人生第一個肥缺。不僅是替聖人辦事的體面工作,不用看三省六部的臉色,更有無盡的油水可撈。原以為從此飛黃騰達,置產買房,豈料這個肥缺竟是個保證掉腦袋的坑。眼看鍘刀已懸在頭上,這會兒才來求神仙傳授縮地術為時已晚,李善德只好硬著頭皮先下嶺南看荔枝,然而他萬萬沒想到,自己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荔枝如何保鮮、快馬如何加鞭,竟然還有節度使親兵半途截殺?!至於為了一顆荔枝,跟他這個九品小官過不去嗎?
【讀者好評】
l 全書緊鑼密鼓節奏緊湊,閱讀過程暢快淋漓,以一個小人物的視角窺視了大廈將傾的唐朝盛世。
l 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我如今讀第二遍依舊津津有味。
l 雖是第三人稱角度敘事,卻讓我不由得代入主人翁的視角,隨他一起經歷命運浮沉。
l 有價值的歷史小說都是符合史實,能夠深刻反映當時社會面貌的歷史小說。好久沒有看到能讓我沉醉其中忘記時間的書了。
作者簡介
馬伯庸
暢銷作家。
曾榮獲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茅盾新人獎。
被譽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致力於對「歷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
代表作有《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顯微鏡下的大明》等。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