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ZIK古典樂刊 04月號/2014 第85期
0 則劃線
0 篇書評

MUZIK古典樂刊 04月號/2014 第85期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套賣商品
電子書售價:NT$ 130
此為套賣商品,購買前請先確認個別商品的格式。
此雜誌目前尚未開放訂閱。

【當月音樂家】
上帝的號角手

一八六七年,方才經歷普奧戰敗,失去日耳曼最高共主地位的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為安撫手握三分之一國土、勢力強大的匈牙利貴族,於二月改制,建立奧匈雙元帝國。此際革命正……

詳細資訊

【當月音樂家】
上帝的號角手

一八六七年,方才經歷普奧戰敗,失去日耳曼最高共主地位的奧地利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為安撫手握三分之一國土、勢力強大的匈牙利貴族,於二月改制,建立奧匈雙元帝國。此際革命正炙,加上義大利與德國逐步邁向統一,歐陸政局可謂風起雲湧。然而這一切,似乎是巴黎、維也納、羅馬與柏林的事,在上奧地利的巴特克羅伊岑(Bad
Kreuzen),只有五月的初夏與潺潺的泉水,在城郊山間靜靜地等待著,等待那些在時局裡徬徨、在人生中躓踣的疲憊心靈。
曲目導聆:征服.布魯克納交響曲
該怎麼來談布魯克納的音樂呢?他的作品不是交響曲,就是彌撒曲之類的教會音樂,彌撒音樂在台灣不受歡迎,而他的交響曲規模宏大卻缺乏優美旋律線條,這樣的東西似乎不容易得到共鳴,於是布魯克納長久以來乾坐冷板凳。
真的那麼難聽嗎?其實若稍作瞭解,再抓到重點,靜下心來多聽幾次,終有一天會豁然開朗,發現桃花源,畢竟意境高的東西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去體會,一旦頓悟,自然會有一種莫名的喜悅。
【封面故事】
一張唱片,「管窺」莎翁樂史

二○一四年,全世界表演藝術團體在瘋什麼呢?答案無疑的是今年四月二十三日適逢四百五十年誕辰紀念的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這位創作數十齣經典名劇的英國文豪,影響力不只在於戲劇圈,舉凡文學、音樂、美術、電影……後世諸多創作,皆可以看到莎翁影響的痕跡。根據統計,光在歌劇領域中,就有超過四百齣以莎士比亞劇作為靈感的創作,更別論歌曲、交響詩、戲劇配樂、舞蹈配樂等等其他樂種了。在篇幅有限下,本期《MUZIK》無法一一細究如此豐富的「莎翁樂史」,僅以本期附贈之「莎士比亞450週年誕辰紀念特輯」唱片,與大家一同「管窺」,發現當莎士比亞遇上古典音樂時,所製造出來的精采火花!
【MUZIK
No.
83
閱讀焦點】
音樂熱氣球:傳統激盪現代美

有時候衝著大師名氣前去觀看的表演,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多年前衝著劇場界大導演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名氣,看了改編自印尼創世神話的舞台劇《加利哥的故事》。這是一部流傳於印尼蘇拉維西島(Sulawesi)部吉斯人代代相傳的長篇史詩,原稿抄本超過六千頁,能讀原稿的人已愈來愈少,英譯本尚不知是否有完成的一天。編劇和導演在著手編導此劇前,曾到島上經長老代為向神請示獲准觀看部落祭拜儀式,以期編導出更接近原汁原味的舞台劇。不少觀眾在看過此劇後對印尼文化大感興趣,突破過去對印尼只有峇里島海邊觀光、雇傭、和外籍新娘的短淺印象。我同樣在欣賞精彩表演過後,憧憬著有一天去到印尼某個島上觀看部落祭拜儀式,聽長老敘述逐漸失傳的古老傳說。心中暗自排定未來計畫,這將是我拜訪印尼的最大動機。
音樂面對面:音樂追尋的紀錄-那娜擊樂二重奏首張專輯「謐光」
以女性的婉轉姿態,豐富著剛毅多變的打擊世界——由台灣擊樂演奏家張育瑛與鄭雅心組成的NanaFormosa,自學生時代即展開合作,一同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與法國里昂高等音樂院,獲得多項比賽的殊榮。融合東西文化的技法精粹、跨越古典民族的風格色彩,NanaFormosa要在音樂的演繹中述說屬於她們的故事。
MUZIK(以下簡稱M):能否分享你們認識的過程?
那娜擊樂二重奏(以下簡稱娜):剛認識的時候我們是個性相當極端的兩個人,雅心非常活潑,育瑛則比較安靜;雖然大學時就常因為學校的練習有所接觸,但同時考入里昂音樂院其實是個巧合,原本個性相反的兩個人,被同樣喜歡的東西吸引而產生越來越多的交集。剛開始當然會有磨合,但也是因為這樣,我們幸運的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另一個人相處,不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上,都是一種很緊密的關係。
音樂面對面:
發現木笛的無限可能
木笛是許多人小時候音樂課的記憶,也是最常見的樂器之一,但正因為它的通俗性,常讓大家對它有刻板的印象,以為那就是個小朋友玩的樂器。事實上,木笛的演出一直具有很多可能性,能做的絕對不只是吹吹兒歌而已!透過這次漾木笛的音樂會,亞洲首位美國木笛古樂博士陳孟亨,將帶我們穿越古今,跨越木笛音樂的想像世界!
特別報導:第十七屆國家文藝獎音樂類得主-那些陳茂萱老師教我的事
「人類不可能離開音樂,這是本能;也不可能離開創作,因為這是人類發展自己至最大極致的方式。」
老師的作品,總是透露著一種我認為的維也納紳士氣質。他的音樂,在巴洛克式的永恆律動節奏中,以五聲音階為和聲之基,以對位手法交織,不急於使用先進的當代器樂技巧,以純粹的音符音樂表達「美」之本質。
自始以來
老師秉持一個創作者的精神,誠實面對自己,在自己欣賞的、理解的、具共鳴的範疇中創作;他的音樂,自然但卻又不預期,如果要說我的解讀,像是自然界中海浪的潮起與潮落。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