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爸媽不懂的事
你曾經想過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又或是,你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那是現在的你嗎?《小日子》在一年之初,採訪了幾位「新世代職人」,希望大家看看他們,也回憶自己曾經握在手中的夢想。他們做著爸媽無法理解,甚至一般人覺得陌生的工作,不追求世俗認同,在人生路上,用獨一無二的姿態前進。
被譽為「當代最擅長旅行的女作家」角田光代對於旅行有這麼一段詮釋:「那些在陌生土地上的迷路、擔心、雀躍、美味,彷彿點滴微光,隨著時間日益發亮,靜靜落在心裡,堆積。就算再麻煩,明知多辛苦,說什麼,還是要再次上路!」 她接下報導文學工作,在一次次前往開發中國家旅行採訪的過程,逐漸認識自己,也鍛鍊出以...
本期《小日子》在一年之初,採訪了五位臺灣食物創作者的故事。之所以稱呼他們為食物創作者,而不是廚師或餐館經營者,是因為他們將生命的歷練轉化成食物製程中的創意,用藝術創作的心情,做出有時間感的食物。一份承載著時間及情意的飲食,顯示臺灣人對生活的尊重,以及對生活質感的期待。
一門人生必修的課 失戀學 「親愛的失戀者,你的戀人愛的是幻象?還是真正的你?」張曼娟老師在本期《小日子》專欄中這麼說。發行68期、歷時近六年,從來沒有做過這麼有「人味」題目的小日子,隆重推出直擊心臟的《失戀後的日常練習》。
將生活安放在山與城之間 重新找到呼吸 跟歐美地區不同,臺灣社會「住商不分」,越往市中心住越擠越貴,也越靠近商辦區,仔細想想這樣的「幸福」似乎有點奇怪,疲累又空洞,且無法喘息,然而多數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這期封面故事的受訪者,也是《小日子》創刊攝影指導陳敏佳說:「人總要思考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
複合咖啡的浪漫人生 「如果全世界只剩一種飲料,我會選擇咖啡,所有讓人上癮的東西都不是甜的,是苦的。」本期的受訪者之一,身兼咖啡師、烘豆師、獨立樂團主唱的「小廢墟」主人洪璽開的這句話,一語道盡本期企劃的精神。這期挑選了複合型咖啡館,主理人們融合了咖啡與人生中的其他夢想,打造出這個城市最迷人跟獨特...
在疲倦的時代裡 找尋生活的美好 臺灣這十年來在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裡徘徊,價值觀的、認同感的、發展方向的⋯⋯現實生活總是困難重重又令人疲倦,然而在臺灣的日子仍舊是迷人的,因為在這裡的人們,總是在困倦的時代,不放棄找出生活的美好,我們所要呈現的,就是這種「阿雜」時代的美麗紋理。
穿衣服,是認真生活裡重要的事 相較於當小孩,成為大人的好處很少,但能夠隨心決定自己的打扮,應該是大人的優點之一。本期《小日子》企劃主題是我們沒有做過的題目〈從挑選衣著開始 好好過日子〉。講的是穿著,但其實也是有趣的生活哲學。時至今日,穿衣服早已不再是滿足基本需求的層次,而是自我認同跟自我展演的...
藏在臺灣菜市場裡的生活美學 韓良露老師曾說:「傾聽24 節氣輪轉的腳步聲,以亙古智慧過豐美的好日,『感時應物』,就是生活美學的根本之道。」我們以為,最貼近節氣生活節奏的,非臺灣的菜市場莫屬,壯盛的果菜大軍是臺灣豐饒物產的展現,最愛吆喝的菜市場小販們更個個是美食專家。第25期我們做了《一起去逛菜...
《到海邊 任性過生活》 Life by the Sea 請鼓勵自己過任性的人生 這一期《小日子》的靈魂在於「任性」二字。每一期新的《小日子》出爐,我都會被編輯們挖掘到的任性跟率性所驚豔,一邊讀著他們的故事一邊在心裡喊著:「真是太帥了!」這一期住海邊的受訪者們更是任性界的大王,他們搬去靠...
編輯你的心靈游牧地圖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在《看不見的城市》裡打造馬可波羅跟忽必烈的世紀相遇,馬可波羅口述周遊諸城市的見聞,連忽必烈聽著都著迷了,然而這些城市大部分是虛幻的,引人入勝的力量,是記憶、慾望、符號及故事。我常覺得,書籍的力量就像馬可波羅口中看不見的城市,可瞬間使人...
做一件遠大的小事 開一間小店,近幾年在臺灣變成一種「流行」:可以當老闆,可以過想過的生活,可以自主商業模式⋯⋯做這樣的創業選擇,幾乎都是為了「自己可以怎麼樣」,這確實是創業美好的地方,但本期《小日子》介紹的四組創業者,他們不只是為了「我」怎麼樣,他們也在意這間店與周遭鄰里的互動。因為他們的店,...
痛都會過去 美會留下來 今年初在社群網路掀起廣大討論的「#10yearschallenge」,透過記錄我們才得以覺察時間留下的痕跡。十年前根本無法想像無名小站有一天會消失,不知道性別將不再是婚姻的門檻⋯⋯。十年的回憶太多也變化太大,這一期的小日子,想要和大家一起細數過往的生活記錄,那些音樂的、...
在這個哭比笑容易太多的時代,每個人心中似乎都活著一個太宰治。 本期《小日子》把厭世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走訪了五位我們心中的「厭世專家」,他們共通點是身上都散發著微微的憤怒感,雖然很會抱怨卻讓人愉悅,在這個艱困的世道裡,將無力轉為一種力量。
一門人生永遠修不完的課 在一年的尾聲,我們做了《好好說再見》,邀請陳綺貞、Tizzy Bac、尹馨、陳又津、陳沛珛打開往日的傷痛與回憶,跟我們分享說再見的不同感受。道別是一門人生中不會完結的課,就像綺貞所說,說再見需要不斷地練習,「每天都是一種練習,用明天換走失去的。」「每個告別,其實都是對...
那些爸媽不懂的事
村上春樹在他的第六本長篇小說《舞舞舞》中有幾句關於長大成人的經典對白:「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緒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裡。」「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在一瞬間變老的。」
你曾經想過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又或是,你還記得你想成為什麼樣的大人嗎?那是現在的你嗎?《小日子》在一年之初,採訪了幾位「新世代職人」,希望大家看看他們,也回憶自己曾經握在手中的夢想。他們做著爸媽無法理解,甚至一般人覺得陌生的工作,不追求世俗認同,在人生路上,用獨一無二的姿態前進。
從機械與土木工程專業背景畢業的居家收納師Mr.許,順著自己潔癖與強迫症的天性,轉職走上了收納整理一職,「整理空間是一種直視自己心靈的時刻,藉機梳理混亂的心情」,他又說起換工作的心情:「光靠想像只會困難重重,不成功大不了重新來過,工作還是自己開心最重要。」
廣受年輕人喜歡的即興書法詩人何景窗,原本在廣告公司當文案,沒日沒夜地工作,後來決定將生活歸零,回到臺南念研究所,在這段沉靜的歲月中,接觸了文學創作及書法,寫著寫著,作品越來越普及,何景窗的字化成不同的產品,貼近每個人的生活,也走出了她自己新生活的節奏。
從小喜歡捏捏縫縫的崔泡泡,在成長過程當中常被認定是長不大的小孩,沒考上大學,卻一心想做美術相關工作,而後順著自己這份任性又幼稚的個性,為紙風車兒童劇團製作道具和布偶,一路走到現在成為專業的製偶師,進而創作出之前世大運的吉祥物熊讚。沒有硬性改變人格特質,順勢而為走上最適合自己的位置。
臺灣的社會常以狹窄的價值觀主宰教育,從早期崇尚律師、醫生,到後來的竹科新貴,學子們莫不在旁人殷切期盼下往窄門擠去;然而近年來經濟結構的改變,也讓這些職業地位逐漸崩解。這一期的受訪者們在主流眼光看來,或許都具有一點邊緣的人格特質,然而主流重要嗎?邊緣或許也是一種幸福。在新的一年之初推出這個題目,希望大家也能體會我們從新世代職人身上看到的:只有你能決定自己的樣子,而且這個決定永遠不嫌晚。
本期目錄
小日子行事曆
一件事
蒜頭是伴我成長的記憶佐料
和部落耆老學著認識小米 復興故鄉飲食文化
日本那須高原上 一處由光影幻化的美好空間
孤獨又樂觀 馬來西亞怡保唯一的獨立書店
獻給臺灣的美好成長紀事
攝影師行走手記
劉森湧:不可思議的.印度
專欄
馬世芳:張雨生最燦爛的遺贈
張曼娟:我的妙嗚人生
聊聊天
王盛弘 ╳ 孫梓評:總之,繼續旅行與書寫吧
封面故事 Good Job
Part1 新世代職人
整理居家空間 同時梳理心靈與人生
以字修心 用毛筆書寫生活吉光片羽
打一通電話給遠方的朋友 聽見毛小孩心裡話
紋上永恆紀念 陪伴自己也拾起情感
掉進兔子洞的製偶師 人生像一堂忘了打下課鐘的勞作課
Part2 陪伴職人的工作道具與筆記本
SP 捕捉靈感、生活與旅行的日常風景
市場旁的編輯事
游姿穎:當編輯微醺時
創意現場
盧建彰:把別人的壞天氣變成好天氣
工作室日常
民生社區裡的繪畫工作室
小日子享生活選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