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20 | |
經典雜誌(12期+2期) | NT$1600 |
261期
【人樹之間】宜樹宜家:人與自然的都市探戈
★本期封面★
攝影/王志宏
由住家書房望出去一片榕樹綠海,從室內借景戶外自然,心曠神怡。還記得家中因為有一棵樹,出現一盆花,在生活裡因此發生的美妙變化嗎?在現代的都市開發中,水泥進,自然出,綠意退場;曾經我們遠離自然,今日我們意欲攬樹入室,因樹而貴,點綠成金;從親近到疏離,從獵奇到反思,人樹之間跳著進退的探戈舞步。
本期專輯,聚焦東京的音樂聖地──下北澤、澀谷、高園寺與阿佐谷, 並特邀高妍(漫畫家)、曾稔文(DSPS主唱)、望月哲(音樂Natalie編輯部)與東京音樂敗家日記(音樂自媒體), 藉由四位職人帶路,分享他們私心偏愛的東京放送場所
大人的漫畫一〇〇冊 再到後來,我們終於也在現實裡遇見了漫畫般的故事與人。 依舊捧著漫畫的我們,也長成了所謂的「大人」。
進擊的巨人 三萬字總調查 獻出心臟的決斷之役 PLANETS編集長宇野常寬 談《進巨》的多重詮釋路徑 文學、神話、哲學、歷史的巨人專門論
認識一點點原住民──原住民的身分和原住民的名字 有些人覺得原住民享有某些特權,對其他人來說很不公平,有些人覺得原住民過去長期被歧視對待,本來就應該獲得一些補償,有些人覺得原住民個個很愛喝酒常常髒髒的,有些人覺得原住民個個運動神經很強又很會唱歌──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類刻板印象不會很準,不過很難完全...
摒除勞俗,讀一首楊牧的詩,進入文學的星圖,時辰的練習曲還在虛空召喚神祕;時代前進,也依舊有人問起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學院的樹倒下,而人們沒忘記在書頁裡擁抱,緊靠著文字。驀然回首,見詩人仍伏案,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詩人離世四年後,收錄五卷共三十冊的楊牧全集完整面世,這龐大縝密浩繁的工程,收納了其一生的...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
YOASOBI 小說╳音樂的轉換魅力 「無論從音樂、從小說、從MV進入作品都好。 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自由地享受YOASOBI的作品。」 ——Ayase 跨越了小說、動畫、MV等媒介,YOASOBI的音樂始終能將角色幽微的心境呈現得細緻而透徹,翻開複雜的和弦和華麗的敘事,真正吸引著樂迷...
有時候會被宣傳得像是神話──關於閱讀這回事 做出版生意,當然覺得「閱讀」是件重要的事,教育體系甚或整個社會氛圍,大抵也把「閱讀」視為重要的事,某些活動為了鼓勵閱讀而發起,某些說法讓閱讀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和偉大的意義。 奇妙的是,事實證明,這些說法在絕大多數時候,不會讓人真的產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
跨界,也跨向世界──台灣推理的奇幻旅程! 近年來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的台劇,出現犯罪推理題材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其中不乏從本土推理小說改編的作品,也有國內推理小說作者加入編劇團隊的例子。 為什麼影視工作者越來越重視這類題材?或者反過來說,選擇這類題材,對戲劇製作而言有什麼好處、什麼優勢?...
這獎那獎到底有什麼不同?世界性文學獎一次看! 某些書或作家的宣傳詞有「諾貝爾文學獎入圍」,有些書明明既叫好又叫座但卻沒有資格參加某個文學獎,某些獎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你不知道到底哪裡厲害,某些獎你根本不知道是在頒什麼意思的。 每年10月左右是許多國際文學獎公布獲獎名單書單的熱門時段,每...
2023讀墨年度華文大獎!專屬於你的犢家告白! 讀墨年度華文大獎邁入第二屆,成為歲末華文出版重頭大戲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因為這個獎項並非單找業內人士或專家學者評選,而是邀集讀者一起決。 作家們進入票選名單的資料,必須在每年限定期間內出版新書、新書曾經進入過Readmoo讀墨的暢銷榜,並且...
2023 書市大回顧!Readmoo 讀墨電子書年度百大暢銷榜! 每年的年度暢銷榜都反應了當年的書市狀況,不過之前從未有哪一年的戰況如此激烈;2023年的年度暢銷榜直到公布之前,前幾名都還處在「有幾個讀者買書就會改變排名」的緊張狀態,實在太刺激了! 不過看暢銷榜不是為了尋求刺激──暢銷榜...
「你最光榮的時刻是何時?我呢,就只有現在啊!」 青春鬪魂物語 日本現場直擊.漫畫家對談.運動敘事手法.湘北戰術解析 井上雄彥藝術論.日本寫實派漫畫.運動文學淺談 漫畫封面大跨頁全集合
261期 【人樹之間】宜樹宜家:人與自然的都市探戈
★本期封面★
攝影/王志宏
由住家書房望出去一片榕樹綠海,從室內借景戶外自然,心曠神怡。還記得家中因為有一棵樹,出現一盆花,在生活裡因此發生的美妙變化嗎?在現代的都市開發中,水泥進,自然出,綠意退場;曾經我們遠離自然,今日我們意欲攬樹入室,因樹而貴,點綠成金;從親近到疏離,從獵奇到反思,人樹之間跳著進退的探戈舞步。
★新冠病毒 特別報導★
新冠肺炎延燒,快篩試劑、疫苗與解藥,被視為控制疫情的希望,包括台灣在內,各國競相投入研發,但成功達陣前,還有一段路要走。
──正面對決:從新冠病毒談病毒檢測與疫苗開發 撰文/劉怡均
★本期推薦 精選專題★
台南謝宅一樓,從窗櫺中望見的楓香樹幹,一棵住在房子裡的大樹,吸引了不少訪客前來探奇,曾經我們遠離自然,今日我們攬樹入室,點綠成金。
──【人樹之間】宜樹宜家:人與自然的都市探戈 撰文/潘美玲 攝影/劉子正
神像之於人,從塑像到儀式,是逐步和虛無飄渺的神建立獨特關係,交流侃侃談起那些神像工事,與人「故事」的,才是神明。
──【出神入話】神形人心:圓滿安定的想像 撰文/鄭接黃 攝影/安培淂
為了增加民眾溝通,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與內外團隊打造質感產品,從硬體建設到軟體經營,從制度革新到文化改變,公部門美學開始覺醒。
──【共享之域】軟硬兼施:公部門美學覺醒 撰文/吳佳珍 攝影/黃世澤
世上最大的墨魚,體長可至一公尺。每到交配期,如活畫布的墨魚身體,擅以炫目色彩吸引異性目光,為了換得繁殖機會,墨魚總是奮力求愛。
──【探索世界】澳洲巨型墨魚:溫柔求偶,英勇守護 撰文.攝影/Brandon Cole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十九世紀來到台灣,用影像記錄當時原住民的身影。一百多年後,作者游永福找到與照片裡高度相似的服飾,有了有趣發現。
──【顯影台灣】湯姆生鏡頭下的原民服飾:大武壠族與西拉雅族新港社 撰文/游永福 圖片/Courtesy of Wellcome Collection,游永福提供
【編者的話】
當您手上拿到這一期的《經典》雜誌時,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到一個新的分水嶺,堅守了許久的雙位數確診人數,開始從第一百例向上猛爆性地起跳。如果從二○一九年的十二月底算起,即將邁向第四個月的疫情,除了從中國大陸爆發,擴散至亞洲,蔓延到歐美各國,全世界幾乎無一不是疫區外,截至二○二○年三月二十日為止,超過二十四萬的確診病例,一萬零三十的死亡人數,更帶來前所未有的集體恐慌。
對防疫單位來說,追查感染源已不足以因應,更積極地研發疫苗與藥物,成為儘速終結這波疫情的唯一希望。
回顧人類的歷史,真正名符其實的「全球性」(六大洲皆有感染傷亡案例)流行疫情,除了新冠肺炎外,距離現在最近的案例,應屬一九一八年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當時,包括台灣的四萬人在內,全世界死亡人數高達一億。但遏止疫情的疫苗,卻直到一九三○年代才出現。不只如此,源於流感病毒多變,即使到現在,疫苗的供給雖然不成問題,但科學家卻得每年至少推出兩劑不同型的疫苗,才能有效抑制流行。
疫苗的研發,是人類傲人的成就。只是這條路,既漫長又艱辛。繼上一期的〈瘟疫與人〉,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這次再以其科學專業,在〈正面對決——從新冠病毒談病毒檢測與疫苗開發〉一文中,告訴我們病毒的檢測是怎麼回事?快篩試劑如何製作?疫苗的誕生,又有哪些困難、挑戰、步驟與測試階段?一如劉校長所言,疫苗的開發,慢不得,但也急不來,在此之前,做好個人防疫工作,戴口罩、勤洗手、非必要不出國外,談心理的安頓固然空泛,卻也是我們少數能掌握的事情。
在自家窗台栽種一盆綠色植物,觀賞枝葉的曼妙;在社區裡的香楓、小葉欖仁、芒果樹下散步,焦躁的心,自然沉澱下來,《經典》文稿召集人潘美玲的〈宜樹宜家——人與都市的自然探戈〉裡的幾個城市裡「造綠」案例,有助於轉移對疫情的焦慮。同樣地,撰述吳佳珍的〈軟硬兼施——公部門美學覺醒〉,從林務局到地方市政府的不同部門,採訪了近十位致力於提升美感的公務員,若講求美感成為公部門的日常,「美力」雖無能擊退病毒,卻讓我們不時在城市裡心生歡喜,安度疫情。最後,撰述鄭接黃的〈神形人心——圓滿安定的想像〉,透過神像雕刻,反映了人的渺小,所以只有寄託於神像,才得以安頓心靈。
──經典雜誌副總編輯 陳世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