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購買品項 | 售價 | |
---|---|---|
電子書 | NT$120 | |
經典雜誌(12期+2期) | NT$1600 |
【封面故事】攝影/袁蓉蓀
始建於唐代的東林寺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曾遭祝融焚毀,但寺後山崖上的千手觀音石刻造像仍完好如初,高、寬均約七公尺,四十隻手分布左右,手中持各式法器,如串珠、寶蓮、玉環、如意、金輪、楊柳枝等。佛窟藝術自西域東傳中國,融入各地風采,形成璀璨的中國佛窟文化,不只是藝術史上的珍寶,也是人們日常的心靈寄託。
本期專輯,聚焦東京的音樂聖地──下北澤、澀谷、高園寺與阿佐谷, 並特邀高妍(漫畫家)、曾稔文(DSPS主唱)、望月哲(音樂Natalie編輯部)與東京音樂敗家日記(音樂自媒體), 藉由四位職人帶路,分享他們私心偏愛的東京放送場所
大人的漫畫一〇〇冊 再到後來,我們終於也在現實裡遇見了漫畫般的故事與人。 依舊捧著漫畫的我們,也長成了所謂的「大人」。
進擊的巨人 三萬字總調查 獻出心臟的決斷之役 PLANETS編集長宇野常寬 談《進巨》的多重詮釋路徑 文學、神話、哲學、歷史的巨人專門論
認識一點點原住民──原住民的身分和原住民的名字 有些人覺得原住民享有某些特權,對其他人來說很不公平,有些人覺得原住民過去長期被歧視對待,本來就應該獲得一些補償,有些人覺得原住民個個很愛喝酒常常髒髒的,有些人覺得原住民個個運動神經很強又很會唱歌──大多數人都知道這類刻板印象不會很準,不過很難完全...
摒除勞俗,讀一首楊牧的詩,進入文學的星圖,時辰的練習曲還在虛空召喚神祕;時代前進,也依舊有人問起公理和正義的問題;學院的樹倒下,而人們沒忘記在書頁裡擁抱,緊靠著文字。驀然回首,見詩人仍伏案,朝向一首詩的完成。 詩人離世四年後,收錄五卷共三十冊的楊牧全集完整面世,這龐大縝密浩繁的工程,收納了其一生的...
《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 圖文滿載的臺灣史推廣雜誌《Watch Taiwan觀・臺灣》季刊,創刊於 2009 年,是全國第一本大眾向臺灣歷史圖文雜誌,每期主題結合最前沿的臺灣史學術成果及當代社會關懷,以另類觀點、趣味的敘事,重新呈現歷史素材。除獲得歷史愛好者、教師社群及愛書人之...
YOASOBI 小說╳音樂的轉換魅力 「無論從音樂、從小說、從MV進入作品都好。 我們希望大家能夠自由地享受YOASOBI的作品。」 ——Ayase 跨越了小說、動畫、MV等媒介,YOASOBI的音樂始終能將角色幽微的心境呈現得細緻而透徹,翻開複雜的和弦和華麗的敘事,真正吸引著樂迷...
有時候會被宣傳得像是神話──關於閱讀這回事 做出版生意,當然覺得「閱讀」是件重要的事,教育體系甚或整個社會氛圍,大抵也把「閱讀」視為重要的事,某些活動為了鼓勵閱讀而發起,某些說法讓閱讀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和偉大的意義。 奇妙的是,事實證明,這些說法在絕大多數時候,不會讓人真的產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
跨界,也跨向世界──台灣推理的奇幻旅程! 近年來作品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好的台劇,出現犯罪推理題材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其中不乏從本土推理小說改編的作品,也有國內推理小說作者加入編劇團隊的例子。 為什麼影視工作者越來越重視這類題材?或者反過來說,選擇這類題材,對戲劇製作而言有什麼好處、什麼優勢?...
這獎那獎到底有什麼不同?世界性文學獎一次看! 某些書或作家的宣傳詞有「諾貝爾文學獎入圍」,有些書明明既叫好又叫座但卻沒有資格參加某個文學獎,某些獎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其實你不知道到底哪裡厲害,某些獎你根本不知道是在頒什麼意思的。 每年10月左右是許多國際文學獎公布獲獎名單書單的熱門時段,每...
2023讀墨年度華文大獎!專屬於你的犢家告白! 讀墨年度華文大獎邁入第二屆,成為歲末華文出版重頭大戲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因為這個獎項並非單找業內人士或專家學者評選,而是邀集讀者一起決。 作家們進入票選名單的資料,必須在每年限定期間內出版新書、新書曾經進入過Readmoo讀墨的暢銷榜,並且...
2023 書市大回顧!Readmoo 讀墨電子書年度百大暢銷榜! 每年的年度暢銷榜都反應了當年的書市狀況,不過之前從未有哪一年的戰況如此激烈;2023年的年度暢銷榜直到公布之前,前幾名都還處在「有幾個讀者買書就會改變排名」的緊張狀態,實在太刺激了! 不過看暢銷榜不是為了尋求刺激──暢銷榜...
「你最光榮的時刻是何時?我呢,就只有現在啊!」 青春鬪魂物語 日本現場直擊.漫畫家對談.運動敘事手法.湘北戰術解析 井上雄彥藝術論.日本寫實派漫畫.運動文學淺談 漫畫封面大跨頁全集合
【封面故事】攝影/袁蓉蓀
始建於唐代的東林寺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曾遭祝融焚毀,但寺後山崖上的千手觀音石刻造像仍完好如初,高、寬均約七公尺,四十隻手分布左右,手中持各式法器,如串珠、寶蓮、玉環、如意、金輪、楊柳枝等。佛窟藝術自西域東傳中國,融入各地風采,形成璀璨的中國佛窟文化,不只是藝術史上的珍寶,也是人們日常的心靈寄託。
【編者的話】
《法苑珠林》卷十四:「昔佛滅後三百年中,北天竺大阿羅漢優婆質那,以神力加工匠,三百年中鑿大石山安置佛窟。」如果這是佛窟的濫觴,那從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羅列在中亞古絲路乃至東到今中國境內的佛窟遺址(詳見《西域記風塵》書),就是佛教文明一度璀璨的最佳示現。佛窟就是石窟寺,窟內雕有佛像及宣揚佛教教義和佛教故事的壁畫等,或有藏經之穴與禮敬三寶的供品等。我曾經在承載著千餘年歷史變遷的斑駁阿富汗巴米揚大佛前,試著去體會玄奘法師所寫:「王城東北山阿有石佛立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耀,寶飾煥爛……」,也曾在塔里班摧毀大佛像後再訪舊地,感傷人類之愚昧與無常,也懊悔著當年不曾更用力留下更多的影像記載。更數次留連莫高、榆林等窟,讚嘆壁畫如何之精緻、佛像如何之莊嚴。佛窟對我來說不再局限於宗教聖地,它更代表著歷史的長河匯流著歷代文明藝術之薈萃處。
《經典》封面照片是四川省內江市建於唐代的東林寺內,二戰時曾被日軍轟炸,倖存的千手觀音嵌鑿在深深的石崖內,高寬各約七公尺多。半浮雕的觀音端坐於須彌台上,面部線條溫潤,雙目微垂,神態安詳。也許是窟中的黝暗氛圍,也許是信徒們的老邁,攝影家袁蓉蓀所拍攝的照片多了些濃郁的滄桑感覺,但仍存在佛寺應有的肅穆莊嚴,對近代宗教在中國境內所遭遇的大浩劫,如今雖逐步有條件的復甦中,就如同照片側邊有著一縷斜光穿越合影的信徒投射在下方的供品上,讀者應可如此自己解讀這層隱喻。
十餘年來袁蓉蓀探訪中國境內十八省八十餘縣市的千餘佛窟,直如一趟趟的朝聖匯集的大壯遊,而他從起初動情於佛像造型入門,多年的穿梭拍攝後,他更適時加入時間與人的動態因素,除了佛窟與佛像造型外,也巧妙地融入遊客、信徒、生活週遭的百姓與佛窟的互動,於是攀爬大佛頭頂的頑童、佛像前到此一遊的遊客、唐代佛龕與兀自耕地的農人,游泳完在佛窟中更衣的年輕人,或是虔誠在佛像前禮拜的信徒,這些雖或打破了我們原先對佛像需得禮敬的傳統教誨,但也是佛法如何與當代中國互動的種種面向的最佳見證與詮釋。
──經典雜誌總編輯 王志宏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