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澤明與楊德昌非常特別,很少有導演像他們這樣
打破東西方世界的文化鴻溝,將東西方思想融合,
他們是世界性的。」——焦雄屏
「黑澤明與楊德昌非常特別,很少有導演像他們這樣
打破東西方世界的文化鴻溝,將東西方思想融合,
他們是世界性的。」——焦雄屏
透過電影,去探尋黑澤明與楊德昌的時代和他們專注的電影人生:
他們無一不貫通中西——
德國表現主義、俄國蒙太奇、法國詩意寫實、日本的能樂、東方的時代縮影。
他們無一不是藝術的綜合體——
流行樂、漫畫、古典樂、歌劇、油畫的濃彩、細膩的構圖。
他們無一不用生命創造電影——
黑澤明是影壇的一代宗師,眾多電影大師都受到他的影響。
楊德昌只拍過七又四分之一部電影,作品雖不多,但部部經典。
關於黑澤明,焦雄屏如是說:
世界影壇很少有導演像他這樣,在世界三大電影節獲得滿貫地位:《羅生門》1951年威尼斯金獅獎;《城寨三惡人》1959年柏林最佳導演大獎;《影武者》1980年坎城金棕櫚桂冠。受到他的啟發,奧斯卡影藝學院開啟了「最佳外語片」獎項,他先後以《羅生門》、《德蘇烏紮拉》兩部獲此獎,甚至後來又獲奧斯卡終生成就獎。
沒有人拍得過黑澤明的動感:那是攝影、美術、剪輯和音效共同構築的電影化表現。放眼影壇,誰拍得出他電影中快馬賓士,蹄聲雷動的振奮感、速度感、戲劇感?……對比小津安二郎畫面的安靜,黑澤明注冊商標的律動感,是一種張揚的生命力。
關於楊德昌,焦雄屏如是說:
老楊用生命在拍電影,他的作品也反映了他生命中的多個階段。一連串的作品連接了他生命的某個段落。前半段他常是旁觀者、凝視者,後半段隱隱現身,帶了若干自傳色彩。《牯嶺街》的少年,《青梅竹馬》和《恐怖分子》的青年,《一一》的中年。
他是華語電影圈少見對聲音異常敏銳的創作者。他首先將語言歸位,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方言,四川、山東、廣東、閩南口音多有文化代表性,其畫外音的張力,聲音特效的設計(水滴、警車警報器、廣播、風聲),還有各式日本、國語、西洋流行歌曲,以及層出不窮的貝多芬、莫札特、孟德爾頌、巴赫,使視覺與聲音交匯成炫麗的視聽交響曲。喻意繁多而層次豐富。我們可以說他是第一個把華語電影的視覺性和聽覺性帶入如此精密纖細的境界。也真正思考電影本質的思辨。
如今黑澤明、楊德昌則已逝世多年,但他們身居亞洲電影最偉大的導演之列,他們和他們的作品在世界電影殿堂裡熠熠生輝。這一次,前金馬獎主席、著名製片人焦雄屏,帶你走進兩位大師的光影世界,回到藝術的時代現場,領略大師的思想魅力。讓我們開啟一場酣暢淋漓的經典電影之旅,遇見年輕氣盛的楊德昌,熱情執拗的黑澤明!
為什麼要聽焦雄屏說電影?
焦雄屏被稱為「台灣新電影教母」,是臺灣新浪潮當年領軍人物之一,促使華語電影揚威國際。同時也是全方位電影人、華語電影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她曾在近百個世界大電影節任評委,更於金馬獎主席任期間改革評審制度、創立合拍平臺,並推動金馬獎國際化,使金馬獎再現公信力與競爭力。她亦長年致力於電影文化普及和推廣工作,曾獲得美國和臺灣大學的傑出校友大獎,並獲得印度影展終身成就獎。
對電影作品,是藝術價值判斷的理性和苛刻,
她對黑澤明和楊德昌二人,又是飽蘸感情的回望和講述:
她是時代的親歷者,真切可感
「那時,《光陰的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幾個留美先後回來的大男生一字排開,樣子都有點像,高瘦個子,一臉的胸懷大志年輕無敵:柯一正、余為政、陶德辰,加上本土的張毅、侯孝賢等人,三三兩兩聚在多角落,一陣一陣就爆發出轟然的笑聲,大好的未來在等著他們……」
她用電影的方式來講述電影
「黑澤明的傑作《羅生門》,幾乎就是用影像來演練印象主義的光線概念。他將鏡頭史無前例地往太陽拍,陽光透過樹和葉,在風的吹動下,影影綽綽地閃動在主角的身上,反映出他們騷動的心裡欲望和暴力念頭,更編織出一種奇特朦朧的魅力,與影片質疑真實的主題不謀而和……」
她描繪出現場的沉浸感
「我曾有幸見過黑澤明四次,三次在坎城,一次隨野上照代和侯孝賢去他的東京家裡。那個素樸的小客廳,很難想像是神一般大導演的家。他的裝飾只有兩個,一座奧斯卡獎,一個小小的金棕櫚獎,孤零零站在小茶几和櫃子上……」
她用實實在在的全面解讀,還原出立體的黑澤明與楊德昌,以及他們的時代,
帶你走進電影真正的內心世界。
電影人眼中的焦雄屏:
焦雄屏的文章,我們讀到的,一定仔細讀。——張藝謀(導演)
我相信我們這一邊的所有嚴肅劇作者都得到過她的幫助與支持,都從她對電影的意見中得到過鼓舞和啟示。——陳凱歌(導演,代表作品《霸王別姬》)
搞電影的,誰家沒有一套老焦的書?——姜文(導演,代表作品《讓子彈飛》)
焦雄屏,她本人就是很好的電影。——吳天明(導演,執導由張藝謀主演的《老井》)
楊德昌導演和焦雄屏老師我幾乎是同一年認識的。焦雄屏是一位華語電影史,乃至世界電影史學家。幾代導演都與她是好朋友,大家共同經歷了將近四十多年的兩岸三地華語電影發展進程。有這樣閱歷的人太少了。她所著的書記錄了這段歷史,電影人必讀。——李少紅(導演,跨足電影、電視圈)
在這裡,你將收穫
1 位權威影人的獨到見解
22個思想碰撞的電影話題
細膩的電影美學解讀視角
重溫世界經典電影史詩的誕生
本課程《黑澤明與楊德昌——焦雄屏大師電影手冊》共23節課,與你深入分享兩位世界級的電影大師,黑澤明與楊德昌,透過電影去探尋他們的時代和他們瘋狂的電影人生。
購課須知
1.本課程形式為「音訊檔」,並附贈「精選節錄文字檔」。
2.本課程文稿由「豆瓣時間」提供,遍路文化僅做「簡轉繁」之中文文稿轉換,故可能出現不同翻譯與語意,特此告知。
3.購買成功後即可永久性使用該課程內容。
4.本課程為數位內容,購買成功後恕不退款。
5.本課程嚴禁任何形式的翻錄和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豆瓣時間製作、遍路文化發行
【講師簡介】
焦雄屏
前金馬獎主席,北藝大電影研究所所長。集製片、監製 、教育、寫作於一身,在國際上贏得「台灣新電影教母」之稱。
曾監製《藍色大門》、《十七歲的單車》、《聽說》、《白銀帝國》、《侯孝賢畫像》、《洞》、《戰.鼓》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影片,這些作品也是桂綸鎂、陳柏霖、高圓圓、李心潔、陳妍希、陳意涵等優秀青年演員的電影處女作,同時她也是知名導演如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王小帥、蔡明亮等人走向國際的主要推手之一。
她長年致力於電影文化普及和推廣工作,出版過80本著作,著作等身,許多出版物一直是電影專業人士必讀的教科書。
她是華語電影界少有的全方位電影人,也是華語電影歷史的書寫者和見證者。
她推動華語電影與國際接軌,論述和觀點被世界引用,被稱為電影教母。
她是臺灣新浪潮當年領軍人物之一,電影宣言的推動人,促使華語電影揚威國際。
曾在近百個世界大電影節任評委,是經驗豐富的評價者。更於金馬獎主席任期間改革評審制度、創立合拍平臺,並推動金馬獎國際化,使金馬獎再現公信力與競爭力。
長年致力於電影文化普及和推廣工作,獲得印度影展終身成就獎。
【目錄】
導語:你就是你的電影
一、黑澤明總論——電影天皇的創作:思想、美學、技法
黑澤明總論1|繪畫、電影、音樂薰陶下的思想底蘊
黑澤明總論2|美學:繪畫感與聲音創作
黑澤明總論3|動感大師:場面調度的飛揚躍動
二、《羅生門》大師解讀芥川龍之介的懷疑論
《羅生門》1|沒有真相的代名詞
《羅生門》2|敘事結構與表述方法
三、《七武士》 動感電影極致
《七武士》1|開創武士電影與鏢客電影的潮流
《七武士》2|武士的仁與義
《七武士》3|無法複製的戰爭場面經典
四、《生之慾》 存在主義式的人道主義
《生之慾》1|與時間賽跑的小公務員。
《生之慾》2|美學與批判:講個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
五、《戰國英豪》 輕鬆小品衍生出《星際大戰》
《戰國英豪》1|寬銀幕的娛樂史詩
《戰國英豪》2|武士道傳統內裡的儒家精神
六、楊德昌總論——都會文化和現代主義
楊德昌總論1|生命拍電影:臺北人與臺北都會
楊德昌總論2|你就是你的電影
七、《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臺灣新電影的文化史詩標竿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2|價值混淆的歷史過渡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3|楊氏電影美學
八、《恐怖份子》 現代主義的都會言
《恐怖份子》1|隨時可引爆的都會危機
《恐怖份子》2|割裂重組的蒙太奇後設美學
九、《一一》不動聲色的生命史詩
《一一》1|敘事策略(一):個人與生命的意義
《一一》2|敘事策略(二):多元真實與流動的影像
《一一》3|書寫都會:美學多義性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