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字出發,用聲音完成
作者親唸,無可替代的獨特之詩
猶如長時間靜止的鏡頭,詩人蔡翔任以平靜、穩定的聲音勾勒世界,感受更寬廣的情緒,而非狹隘的文字定義。讀詩以後細細聆聽,終能突破語言藩籬,洞見詩人眼中的嚮往。
從文字出發,用聲音完成
作者親唸,無可替代的獨特之詩
猶如長時間靜止的鏡頭,詩人蔡翔任以平靜、穩定的聲音勾勒世界,感受更寬廣的情緒,而非狹隘的文字定義。讀詩以後細細聆聽,終能突破語言藩籬,洞見詩人眼中的嚮往。
☆榮獲2020台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
☆第四屆(2017)「詩的蓓蕾獎」獲獎作
☆蔡翔任首度集結詩作出版
☆宋文里、許綺玲、楊澤、羅智成 推薦
沒有真理我大不了憤怒
沒有奧祕我會深深悲傷。
對著你,而非對著真理
我內心還有無數的目光
正在破繭而出。 ──〈白晝飛越過我〉
☆如若詩即身驅,必定多肢且奇異
☆宋文里、許綺玲、楊澤、羅智成──眾筆推薦
蔡翔任首部詩集《日光綿羊》,滿載老而新鮮的格物想趣,飽含生存深省,其意幻似水露,從語構之間堅實的岩縫滲出,匯作甘甜意象流,誘引同在此中苦行者更切切眷渴於詩、輾轉於思……
詩分三輯:
● 輯一「回到語言的身體」:選錄十六首,多採用短詩體式,著力於詩句的速度感及語言的飽滿度。語言為顆粒狀且具有身體,並能透過力道、重量跟速度來現形;背後精神則是對生之肯定與熱愛、對萬物的親近與歌頌。作者認為,詩在某種意義上類似宗教修行,藉由觀想來創造另外一種肢體(甚至身體),由此延伸、碰觸萬物的實質與本體,是物與詩人的共體蛻變。
● 輯二「語詞的說話聲」:選錄十四首,調性偏向抒情與詠嘆。形式上較多嘗試長短句的調度、換氣與節奏的安排、明與暗、大調小調的交錯、主題的反覆與迴盪,以及主題及其可能的變奏。嘗試把某些音樂的技巧(特別是奏鳴曲式)轉化入詩。
● 輯三「神話殘篇」:本輯或可視為一組長詩習作,亦可視為一開放文本或「打開的作品」(l'oeuvre ouverte),即尚未完成、也不可能完成的作品。以最少的語言顯現萬物的全新姿態。每一段落皆如某種敘述片段,指向一業已碎散的初始神話,在刻意留置的空白中讓讀者自行填補和賦予,有如一場手工編織,細節愈趨繁多,意義日益增衍,這樣的遊戲之舉既通往未來,也開放當下。作者將印第安原住民的薩滿觀(Shamanism)挪用至詩之創作,讓事物的身體不斷變形、轉化,譜作一首開放之詩與自由之歌。
-------
授權出版社:南方家園
錄製單位:鏡好聽團隊
【作者/主播簡介】
蔡翔任,一九七三生於臺南。哲學博士,曾獲「詩的蓓蕾獎」。終日學習讀、思、寫,樂而忘憂。
宋文里、許綺玲、楊澤、羅智成──眾筆推薦
榮獲2020台灣文學金典獎蓓蕾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