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企圖從一嶄新的角度重新梳理與詮釋中國思想史。第一步先採取「反璞歸真」法,直接回到最可靠的原始文本,按可靠的時間次序,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以求回到文本的原初義。中國思想史內容極廣,本課程聚焦於當時以及歷史上普遍認爲最重要的學說之文本,以探究其內涵、脈絡與歷史意義。
本課程企圖從一嶄新的角度重新梳理與詮釋中國思想史。第一步先採取「反璞歸真」法,直接回到最可靠的原始文本,按可靠的時間次序,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出發,以求回到文本的原初義。中國思想史內容極廣,本課程聚焦於當時以及歷史上普遍認爲最重要的學說之文本,以探究其內涵、脈絡與歷史意義。
臺灣知名歷史學家吳展良教授在長期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過程中,發現三代以下的中國長期屬「超級國家型文明」與「天下型國家」。作爲一「超級國家型文明」與「天下型國家」,中國首先必須解决其政治社會體制的問題,以維繫國家社會整體的生存與秩序,是以古人一向首重「政教」思想。
隨著時代發展,春秋戰國以降各家思想並一向看重作爲政教與宇宙人生根本,而一以貫之的「道論」。將是本課程的討論重點。
《吳展良教授的中國古代思想史》本課程希望一改胡適、馮友蘭、張岱年、侯外廬以降,百年來中國思想史過度哲學化,以及過度爲西方各種思想、學派或主義所主導的解釋方式,從而還原中國思想史應有的本來面目。
講者簡介
吳展良
師承錢穆,台灣知名歷史學家。
橫跨東西方思想、文史與理工背景兼具的思想家。
台灣大學學士、碩士,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台大歷史系教授;曾任美國馬里蘭大學客座副教授、美國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IIAS歐洲中國研究講座教授(荷蘭萊頓大學)。師承錢穆、杜維運、余英時、史景遷,專長為中國近現代思想史、西洋近現代思想史、宋代學術與思想史。
章節
00前言
01中國的形成與其古代政教特質
02夏商兩代的國家體制與政教思想
03周代的建國立國思維
04周代的教化思想與古學術文化
05孔子與儒家之道
06古典政教思想的反省批判墨家
07古典政教思想的反省批判法家
08古典政教思想與道論的反省批判:老子
09古典政教思想與道論的反省批判莊子
10戰國時期儒家思孟學派
11黃老陰陽與易傳
12戰國時期儒家荀子
13晚期法家及秦朝的立國方式與政教思想
14大一統思想體系的建立
15兩漢的經學與道論
16漢人的世界觀與思維方式
17魏晉政教與玄學
18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思想與道論
19佛道教興起與中國化的佛學
20隋唐的立國方式與其政教文化思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