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下一世代的土地之書,
以詩歌般的優美文字描寫沙鄉的自然環境,
漸次推演到對自然保育的哲學思考。
自然保育界的聖經
資深出版人陳蕙慧專文分析,解讀
原作內文為 AI 語音朗讀,在地腔調,對味耐聽
「有些人沒有野生生物也能生存,有些人卻沒有辦法。這些散文可說是後者感受到的快樂,與他們面臨的窘境。」作者李奧帕德開章明義指出這本書的核心。他先以沙鄉一年十二個月的季節變遷與其上各色各樣的野生生物,帶給讀者一幕幕震撼壯闊,而且我們有生之年可能再也看不到的景觀—這些美麗而野生的動物景觀正在快速的消逝中。
李奧帕德關於自然環境的描寫涵蓋土地倫理的沉思、自然帶來的感知上的美學,以及人類不可不思考的生態良知,本書堪稱自然寫作的經典。
作者簡介
奧多.李奧帕德(1887-1948)
奧多.李奧帕德於一八八七年生於愛荷華州的伯林頓市。他先是就讀於勞倫斯威爾中學(Lawrenceville School),之後進入耶魯大學攻讀。李奧帕德於一九○九年進入美國聯邦林業署(United States Forest Service)任職,派往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擔任助理林務官。他和其他人共同創立「荒野保護協會」,並於一九二四年發起促請設立美國第一片森林荒野保護區,也就是今日的蓋拉國家森林地(Gila National Forest)。李奧帕德之後遷往威斯康辛州麥迪遜,擔任美國森林產業實驗中心(Forest Products Laboratory)副主任,並出任數個州的森林事務顧問。李奧帕德先生為獵物管理經營的專業觀念打下根基,並就此主題撰寫了第一本相關領域的重要著作。一九三三年,威斯康辛大學為他專門設立了森林野生動物經營管理學的講座。一九四八年,李奧帕德的鄰居農舍後樹叢失火,他在撲救過程中不幸辭世,因而使得本來聯合國任命他為資源保護顧問之事為之中斷。他身後留下了一部遺作,傳達自己不肯妥協的哲學思想,就是這本《沙鄉年鑑》。
專文解析
陳蕙慧
資深出版人、編輯人、文學活動策展人、譯者。
2015年起任IC之音廣播節目「經典也青春」主持人。
曾任獨步文化、麥田出版總經理兼總編輯、木馬文化社長兼遠足出文化、衛城出版等執行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