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瑰寶
擁有能使生命更具價值、使記憶更加甜美的神奇療效
讓人笑中帶淚、讀了還想再讀的極品隨筆
資深出版人陳蕙慧專文分析,解讀
原作內文為 AI 語音朗讀,在地腔調,對味耐聽
一八二○年,英國《倫敦雜誌》的主編向當時在文壇已小有名氣的查爾斯.蘭姆邀稿,請他在雜誌上開專欄連載,每月一篇,體裁不限。於是蘭姆假借前同事的名字伊利亞為筆名,在雜誌上撰文,不受拘束地寫他的所思所見、社會觀察。這一系列文章之後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的隨筆經典。
本書為一八二三年集結出版的《伊利亞隨筆》的選集,精選其中十五篇文章。在〈憶南海公司〉中,蘭姆介紹了曾經引爆史上最重要經濟泡沫事件的南海公司的晚景;在〈談耳朵〉裡自嘲他自己的音痴趣聞,在〈女巫及夜間驚恐談〉談他心中的鬼神妖怪理論;在〈我的親戚〉和〈赫特福德郡麥柯利農莊〉裡趣寫他的哥哥和姐姐(雖然文中他說這些人是他表親);在〈掃煙囪的孩子禮讚〉悲憫童工的辛勞;在〈單身漢抗議已婚人的所作所為〉裡控訴友人夫婦隨意放閃對他造成的困擾。
他擬以伊利亞的口吻,說出一個又一個似虛若實的故事、人間觀察、遐想、生活抱怨、自我嘲諷,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既深刻又真摰。即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文字也能引人入勝,讓讀者不時點頭贊同,或莞爾捧腹、或感慨追念。
作者簡介
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
英國詩人、評論家、散文隨筆家。
蘭姆出生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教堂區,在校時成績優良,熱愛閱讀,本打算進入劍橋大學深造,但因口吃未能通過大學先修班考試。即在哥哥的引薦下,到南海公司擔任簿記員,之後於一七九二年轉入東印度公司擔任會計課書記,直至一八二五年退休。
蘭姆的姊姊瑪麗在年輕時精神疾病發作誤殺母親,使得蘭姆一肩擔負起照顧老父與姊姊的責任,終身未婚。
成為上班族的蘭姆,在閒暇時終情寫作,曾投稿至一七九六年創刊的《月刊雜誌》,並與華茲華斯、柯勒律治等人交誼,因而漸受矚目。
一八○六年,蘭姆姊弟挑選莎士比亞戲劇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二十個故事,把它們改寫成敘事體的散文,名為《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本書也成為大眾接觸莎劇的重要入門書。一八二三年,將原本刊登在《倫敦雜誌》的專欄文章集結出版的《伊利亞隨筆》,為蘭姆創作的最高成就結晶,內容多為自傳體的小品文,續集《最後的伊利亞隨筆》於一八三三年出版。
譯者簡介
姜煥文
甘肅人,現執教於蘭州文理學院外語學院。翻譯作品有《伊利亞隨筆》、《草葉集》、《河畔小屋》、《多克斯羅馬日記》及《 多克斯埃及日記》。
專文解析
陳蕙慧
資深出版人、編輯人、文學活動策展人、譯者。
2015年起任IC之音廣播節目「經典也青春」主持人。
曾任獨步文化、麥田出版總經理兼總編輯、木馬文化社長兼遠足出文化、衛城出版等執行長。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