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0 篇書評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10: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 語言:繁體中文
  • 商品格式:有聲書
  • ISBN: 9789574904860
  • eISBN: 9789574907144
  • 長度:1 小時 56 分鐘
電子書定價:NT$ 360
電子書售價:NT$ 252
本書為有聲書。適合用 mooInk Pro 系列、mooInk Plus2、手機、平板及電腦播放。
*提醒您,有聲書不列入閱讀時間計算,更多資訊請參考 FAQ

購買領書額度

第十冊: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哪一次的戰役奠定了臺海的安全?

想一想,紅葉少棒傳奇帶給你我哪些啟示呢?

說說看,近代的臺灣有哪些改革與建設?

作為臺灣的一份子,該如何讓它永續經營?一起來深思……。

詳細資訊

內容簡介

◎12年國教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62則臺灣歷史有聲故事!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台,從梅花鹿遍佈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第十冊: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哪一次的戰役奠定了臺海的安全?

想一想,紅葉少棒傳奇帶給你我哪些啟示呢?

說說看,近代的臺灣有哪些改革與建設?

作為臺灣的一份子,該如何讓它永續經營?一起來深思……。
 
【本書關鍵字】

臺灣、歷史、有聲故事、從古看今、歷史大事年表、國際觀、中國

【本書資料】

有聲書

適讀年齡:4~6歲親子共讀;7歲以上自己聆聽

【本書特色】

1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面,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2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3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出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表」,除了臺灣史年代表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4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家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2年國教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知識補給站」設計者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邱怜惠/臺北市博愛國小教師

李欣蓉/基隆市中正國小校長

張碧珊/臺北市關渡國小教師

張馨方/臺北市成德國小教師

陳佳慧/桃園市大忠國小教師

陳儀娉/新北市昌平國小教師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教師

廖姿婷/雲林縣中山國小教師

鄭潓妏/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顧翠琴/資深閱讀推廣講師

作(編)者簡介

陳衛平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二○一五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有聲書目次

1.開場白

2.古寧頭大捷

3.紅葉村傳奇

4.快樂的小學生

5.請投我一票

6.兩岸探親

7.臺灣的心聲

作者序

為什麼要編《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

「魔鏡公公,臺灣以前真的有很多梅花鹿嗎?」

「是啊!三百多年前,到處可以看得到滿山遍野的梅花鹿!」

「那為什麼現在只能在動物園才看得到?」

「唉!當時的荷蘭人為了賺錢,大量捕殺梅花鹿,使得梅花鹿的數量急遽減少……」

「喔!他們真可惡,應該有人把他們趕走才對。」

「嗯!後來倒是真的有人把荷蘭人給趕走了。」

「是誰啊?」

「就是大家都知道的鄭成功啊……」

「魔鏡公公,臺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火車的?」

「一百多年前就有了!臺灣是全中國最早有火車的地方喔。你們知道臺灣的鐵路是誰建的嗎?」

「我奶奶說是日本人建造的。」

「你奶奶說錯了。臺灣最早的鐵路是劉銘傳建造的。」

「劉銘傳,他是誰啊?」

「劉銘傳,可說是臺灣現代化之父,臺灣很多現代化建設都是從他開始的。他還帶領臺灣百姓打敗了法國人,對臺灣的貢獻很大!身為臺灣人,絕對不能不知道劉銘傳的故事……」

  這一回,魔鏡公公要告訴小朋友的故事是臺灣歷史。在《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之後,我們把故事的焦點拉回到這塊撫育我們成長的土地上。「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這句話激勵了連橫,他因而寫出了《臺灣通史》。我們不敢自比連橫,卻懷著相同的心情,希望能夠藉由這套《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讓孩子對臺灣歷史的發展,以及曾經與臺灣發生關聯的人與事,和當時的大環境,有一個全面又客觀的認識。

  要知道臺灣歷史,該從哪裡知道起?當然越久遠越好。但是,對於臺灣,有文字記載可供了解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我們透過文字紀錄而能形塑出較清晰而具體的臺灣史事,已經進入十六、十七世紀了。

  三百多年前的臺灣,置身於荷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兩岸關係也曖昧不明,所憑藉的正是它的地理優勢,在各國勢力下展現它的貿易長才。這樣的局面和今日的臺灣是不是有幾分相似呢?當時的漢族移民和原住民之間,早來的移民和晚來的移民之間所發生的族群問題,在今日也依然困擾著臺灣的百姓。臺灣這個原本被視為化外之地的蠻荒小島,經過三百多年的墾殖發展,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它該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挑戰?該如何開拓更寬廣的舞臺?這一切的問號,如果不熟悉臺灣歷史,要找出答案來,恐怕是十分困難的。

  對臺灣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會感嘆,臺灣人其實是很熱情,也很勤奮努力的。可惜大部分的人因為缺乏對歷史的認識,以至於很多錯誤一直在重演。如果我們的孩子還不能避免這樣的困境與矛盾,將來勢必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套書以有趣的故事和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臺灣歷史的舞臺。鄭成功、吳沙、林爽文、朱一貴、劉銘傳、李春生、鳥居龍藏、丘逢甲、莫那魯道、林獻堂、馬偕、蔣渭水、黃土水、陳澄波、吳濁流……這些人在舞臺上一一上演著他們的故事,有的令人敬佩,有的引人同情,有的使人流淚,有的則讓人憤怒與唾棄。

  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為臺灣歷史揮毫,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日的臺灣。看著他們走過的足跡,我們覺得不是我們在寫他們的故事,而是他們引領著我們,用我們的手去展現他們的生命,同時,也在拓展我們的生命。

  我們不可能重新走過先祖那段艱苦的歷史或分擔他們曾受過的風霜,但明瞭他們的故事,會讓我們稍稍懂得自己的責任是什麼……回顧以往的歷史,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新新新人類在臺灣的定位可精采了。有那麼豐富的文化資產有待挖掘,有那麼充裕的物資可供運用,有那麼多的積弊亟待改善,更有那麼多期望的眼神,在等待創造,等待新生……。

  這一切,都有待我們體認對自己歷史的認知、對世界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的反省。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