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臺南文學關於自鄭轄時期開始的古典文學、日治時期現代文學、戰後現當代文學、臺語文學、現代戲劇、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原住民、口傳等,分別從時代與文類作深入探討研究與撰寫,以彰顯臺南400年於臺灣文學地位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賴和素有「台灣現代文學之父」的美譽,作品創作風格和思想精神更是具有時代意義。 本書共分為六大部分,分別收錄賴和先生珍貴作品,實是認識、理解賴和的最佳入門書籍。 一、賴和先生小說創作集:14篇 二、賴和先生新詩創作集:11首 三、賴和先生舊詩詞集:150首 四、賴和先生隨筆雜文集:11篇...
《文藝春秋》是由十一則生命史組成的長篇概念小說。以連環的臺灣創作者群像或曾深具影響的文化產品為題材。展現政治、語言、認同到文學、電影、音樂、漫畫等文藝創造的累積與斷裂,豐厚與荒蕪,以虛構層層逼近真實,繪成臺灣精神史。
★ 第一本集體書寫的臺灣性別文學史 ★ 性是權力的根源,文學是社會革新的力量 寫給每一顆騷動心靈的臺灣.性啟蒙讀本! ★ 電子書獨家加值「可讀·性—臺灣性別文學變裝特展」線上導覽別冊 ★ ★ 收錄未曝光展間照片,特展現場一覽無遺 ★
本書以性別與族裔兩個面向探勘台灣文學中的女性角色形塑、女性(化)敘述,及國族想像和族裔書寫,側重台灣文學和世界之鏈接。
本書雖名為《豚》,然實際上是將一些光復前的文學作家作品匯集成冊,作者雖不如賴和等人的名聲響亮,但是對於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殷殷期盼與關懷都是相若的。 一共收錄《豚》(吳希聖)、《阿枝的故事》(克夫)、《擦鞋匠》(赤子)、《其山哥》(陳賜文)、《失敗》(自滔)、《老成黨》、《旋風》、《乳母》(一...
作者一九六二年起習寫小說,十年後才發現,在自己源源取材後面有一座巨大厚實的黝黑背景。「那裡有我生命的根源,人生始點;我是恆河眾生的一粒,『我』之所有, 當也眾生所有。」於是醞釀了這《寒夜》本書的雛型。作者李喬於一九七五年起稿,一九七七年六月將初稿十萬字拋棄,另起爐灶,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完成。寫的是台...
《荒村》於一九七九年七月起稿,一九八○年九月完成。寫大正末年到昭和四年,文化協會分裂前後,農民組合前期的幾件重大事件。這是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年代,也是充滿迷霧的時刻。在這本書裡筆者試著去抖開歷史的帷幕,展示真象,並予個人的註釋。
本書是吳明益這四年間,流連在溪邊、湖邊、和海邊的生活、行走、坐臥觀察、反思和記錄的動人創作。透過準確和動人的文字描述,及一張張與文字現場對話的攝影,吳明益寫出了一部詩意又充滿現實反省的「水鄉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