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無法重來,只好記錄「過去」,來承擔著「後來」走下去。廖玉蕙至情之作。
一本女兒記錄母親,重新挖掘回憶,慢慢傾吐心聲的深情散文。
3/26預購,3/31正式上市 完成預購的讀者請於3/31同步書櫃 繼《我輩中人》引起數萬讀者回響, 張曼娟再次書寫中年的風景.幸福的原力 23篇情意真摯的散文, 寫給瞻望中年的你、擁抱中年的你、中年徬徨的你、承擔責任的你、 照顧之路的你,以及每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一本獻給獻給母親與做小姐時的她的勇氣之書,勇敢承接對母親的不了解。繼與家庭斷裂切割的《我的蟻人父親》、重建關係的《普通的戀愛》後,謝凱特在寫作中重返、重巡,一遍一遍探勘自母親繼承而來的長相、口味、血液裡的墨水。解構愛與被愛的各種面向,收攏以愛為名的難言之隱。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人生畢竟不是童話,後來常常不盡美好,甚至經常伴隨著無奈和悵惘。從四年前的大年初二起,母親沒有了後來;我沮喪傷痛之餘,開始致力為母親留下「過去」,以走出自己幾乎再也沒有力氣承擔的「後來」。
這些關於母親點點滴滴,都記錄在這本散文集中,有悲有喜,有哭有笑,感人至深。
帶母親去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卻在暗夜裡奔回醫院;看著母親讀著自己的新書,卻老在第五十四頁之前徘徊;擔心母親沒人照顧,請外傭來幫忙,沒想到卻變成一場爭寵大戰。
回溯母親年輕時的燦爛時光,有浪漫不能說的愛情故事,還有記錄家庭用度的帳本,更有母親靈巧的手藝和精湛的廚藝。
回歸到女兒的身份,童年和媽媽的關係總是緊張,偷看媽媽租回來的小說而挨打,又因愛哭、默契不足而挨打,最終才發現自己只是想要當媽媽最鍾愛的女兒。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