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得主李煒新作!
一本
無意時尚
無暇傳統
無視市場
無關老套的
西方文化散文集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從二十世紀到中世紀,倒流的時光,反轉的音調
將西方文化裡最經典,卻又鮮為人知的東西,介紹給讀者
在這個已不再關注純藝術、純文學、純哲學的時代,一個學者如果想要取悅大眾,唯一能做的不外乎是評論那些家喻戶曉的人物,闡釋那些眾所周知的作品,重述那些老掉牙的話題。
結果,絕大多數討論藝術、文學、哲學的相關書籍都沒什麼新意,總是重複著那幾個人、那幾樁事,好像除此之外,沒什麼別的好說。
許多被大眾忽略的藝術家、作家與哲學家其實都是一流的,他們的才華與成就絕不亞於那些老是被吹捧上天的人物。這也是李煒寫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不是──至少不完全是──因為他喜歡與流行唱反調,而是因為他覺得有必要,把這些值得認識、甚至深究的人物、軼事,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作者簡介
李煒
出生於臺北,靠優異的數學成績進入芝加哥大學,後轉讀文學系,開始苦修英、法、德、義、拉丁以及古希臘語。近年長住大陸,並於上海《書城》雜誌發表多篇文章。出版有《4444》等書。
(李煒)嘗試,把大師精髓用每個人都會碰到的情境寫出來,希望願意花一點時間讀書的人,都能理解。──《中國時報》
不管是文學、藝術、歷史、政治、哲學,在(李煒)筆下往往一兩段,立刻理出重點。──《聯合報》
芝加哥大學英美文學系畢業的李煒,博覽群書,他在書寫的時候,將世界各國的文學經典,以及作家對人生哲學層面的思考,全部自然融入書中……──《人間福報》
李煒約取的慢慢拿出來肚子裡的龐大素材,是旁證主題,是風趣鋪陳,是親切抒情,是活潑對話,更是研究文學者少見的幽默想像……──《吾愛吾家》
在當今臺灣文壇,李煒無疑是株境外移入的奇花異卉……在《4444》出版後,他的光芒相信也已是無法掩蓋的了。──《文訊》
李煒用英語寫作,寫的是侵襲人靈魂的音樂,寫的是傲慢的憂鬱,他將身心靈肉揉進音符,用英文作載體表現出來,再和譯者轉譯為母語中文,這種靈感淵源及文字形成的雙重奏鳴,本身就是一種複雜的創作,一定能出現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聞晨報》
李煒雖然年輕,西學之博中有精卻相當驚人,令我想到錢鍾書……──《文匯報》
作者面對死亡,謳歌生命,感悟文學,思索哲學,文字中蕩漾著音樂。──《出版商務週報》
和他前面的兩本書《書中書》、《碎心曲》一樣,(《4444》)也是一本頗為詭祕、飽含激情、充滿想像力的才子書。──《廣州日報》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