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0 篇書評

公民不冷血:新世紀台灣公民行動事件簿

8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13/07/1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8780965
  • 字數: 95,693
紙本書定價:NT$ 280
電子書售價:NT$ 196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最壞的年代,最強的公民力量。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絕對嚴選
──台灣公民行動的首部入門攻略。

羅世宏 X 劉靜怡 X 何明修
專序推薦

王小棣 X 李惠仁 X 吳朋奉 X 陳信聰 X 張茂桂
阿信(五月天) X 阿達(農村武裝青年)
手牽手挺身支持


向社運夢想家致敬,為台灣公民行動備忘──
你期待這片土地成為什麼樣子?

那些發生在生活之中,與你息息相關的生存議題:
如果你住的房子被納入都市更新徵收計畫?
如果你吃的稻米以科技園區所排廢水灌溉?
如果美麗的海岸線遭建商獨占,開始收費?
如果智慧型電子產品之製造依賴血汗勞動?

台灣重要社會議題,與新時代公民行動的紀錄專書。

選錄土地、環境、勞工、族群、性別等重要議題,
清楚陳述事件行動與年表紀事,
揭露主流媒體忽略之關鍵時刻。

新世紀台灣的公民覺醒運動,已經開始。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180

    「碰到『要錢還是要命』的政府,為什麼我就要趕快把錢送上?」 本書收錄梭羅最具影響力的兩篇演講〈公民不服從〉與〈沒有原則的生活〉,為梭羅逝世150週年紀念全新中譯本,帶你重新認識近代史上最叛逆的靈魂。

  • 電子書: NT$ 199

    你相信企業形象嗎?你以為不聽從廣告,聽鄉民的就對了嗎?你知道,真相總是殘酷。 論壇上的好文可能是公關公司的作品、企業的出包道歉是一種逆向操作、專家每年拿的都是企業的補助,這年頭,想下個好決定,你可能要比歐巴桑還精明。

  • 電子書: NT$ 270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 電子書: NT$ 285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 電子書: NT$ 238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 電子書: NT$ 238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課程精華,讓你在微笑和思考中,重新學會「愛」! 深理論×軟故事,以社會學分析愛情,比喃喃自語有理,比神回覆精闢!

  • 電子書: NT$ 125

    台灣的企業要走入世界,英文能力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會英文並不等於會英文合約,而且讀懂和會寫也常常不是等號的,因為英文合約是非常專門的。 事實上,要想充分掌握英文合約並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單純的「英文」能力或單純的「法律」能力就可勝任的,蓋因「英文合約」裡有很多細節,並不是一般的美語補習班所能提供...

  • 出版日期:2015-03-19
    電子書: NT$ 175

    本書希望可以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實務組織的案例、不同的工作表單以及示範,來協助讀者瞭解「以成效為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這個方案模式的重要觀念,並一步一步地構思及生產出貼近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有所助益的方案。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引導,來整理自己寶貴的「實務智慧」,為人群服務累積更多實踐的知...

  • 電子書: NT$ 0

    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三民主義學科從台灣各大學、高中學科中消聲匿跡,升學不考了,早期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也一一改名轉型,然而作為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三民主義》至今仍有研讀的價值。《三民主義》版本,最早是孫文於1919年所撰的《文言本三民主義》,1924年孫文演講「三民主義」,經整理為...

  • 出版日期:2007-08-15
    電子書: NT$ 224

    傳說是一種真實的夢。說它「真實」,是因為代代相傳,烙印每一代人的記憶之中;說它是「夢」則因為它會變,隨著時間、地點、族群,而不停地放大或縮小。日本文化物語的根源,請從傾聽傳說開始。  

  • 出版日期:2014-01-27
    電子書: NT$ 80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 電子書: NT$ 192

    是真理,還是「真理的贗品」? 如何檢證言論與思想的正謬真假? 經過50年的時空更迭,依舊是思想方法論的經典之作! 殷海光對於台灣思想界和自由主義發展上,具有重大而長遠的影響,他也是最早在台灣介紹西方科學哲學的學者。 本書即是他關於科學哲學論述的經典著作,特別是針對邏輯經驗論(Logical E...

  • 出版日期:2013-12-22
    電子書: NT$ 210

    2010年底,外配人口數已叩30萬,常住台灣的外籍人口數更來到56萬。然而從國家的統計表就看得出來,移民與移工之間有階級之別:「東南亞國家」獨立於「外國」、「中國大陸(含港澳)」之外,統計分類的矛盾正顯示出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兩冊《跨界流離》關照的正是移民與移工的處境,在全球化的時代,他們為經濟...

  • 出版日期:2017-08-31
    電子書: NT$ 245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

  • 出版日期:2013-12-22
    電子書: NT$ 210

    2010年底,外配人口數已叩30萬,常住台灣的外籍人口數更來到56萬。然而從國家的統計表就看得出來,移民與移工之間有階級之別:「東南亞國家」獨立於「外國」、「中國大陸(含港澳)」之外,統計分類的矛盾正顯示出經濟與社會的不平等。兩冊《跨界流離》關照的正是移民與移工的處境,在全球化的時代,他們為經濟...

  • 電子書: NT$ 350

    ※全兩冊(上、下),不分售。 第一部完整且具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代表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巔峰之作,成為現今西方人有系統地瞭解中國哲學的少數著作之一。其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書的許多觀點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的學術定論。

  • 出版日期:2013-06-30
    電子書: NT$ 175

    寫論文這件事,相信深深困擾著許多人。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想寫好論文,只是不得要領,不知該從何著手。本書的撰寫目的就是希望幫助需要寫論文,卻不得其門而入,不知該從何尋找適切可行的題目;或是不知該如何撰寫研究成果,使其展現較高學術價值的初學者而寫的。作者希望將自己多年寫論文和指導學生的實際經驗,整理成類似教...

  • 電子書: NT$ 99

    張蔭麟是最早以語體文寫出中國先秦史的歷史學者,引述文獻也以語體文譯介出來,而且詮釋史實,能提出擺脫傳統觀點的一己之見。《中國上古史綱》,原名「中國史綱.上古篇」,是《中國史綱》的一部分,而《中國史綱》原係張蔭麟三十歲時應教育部之邀,撰寫的高中歷史課本。為求通俗,不引原文,不加腳注,純以白話文寫作。可...

  • 詳細資訊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http://www.civilmedia.tw/
    公民記者在公民行動現場以攝製、訪談的方式,記錄主流媒體所忽略或扭曲的社會行動,讓各個公民團體得以闡述行動理念與對社會的關懷。
    從二○○七年起運作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千五百則影音紀錄,內容包括人權、司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福、稅改、社區、民生消費、性別、勞工、兒少、醫療、和平、學運、族群、身心障礙、原住民、樂生、都更、政黨等多項主題與專題,以期呈現台灣社會的多元聲音,並作為各界查詢與理解社會事實的管道。

    主編:管中祥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主持人

    本書目錄

    序一:數位典藏的典範革命 /羅世宏
    序二:永不止息的影音熱情 /劉靜怡
    序三:當新社運遇到新媒體 /何明修

    導論: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管中祥

    ● 土地
    都更與暴力迫遷
    都更強拆大事記

    科學園區與農地
    土地正義大事記

    樂生院的兩三事
    樂生運動大事記

    ● 環境
    反國光石化運動
    環境生態大事記

    ● 勞工
    高科技冷血運動
    勞動權益大事記

    ● 族群
    台灣原住民運動
    原民運動大事記

    ● 性別
    台灣同性戀運動
    多元性別大事記

    ●公民在線:社運者速寫
    施月英
    徐世榮
    廖本全
    何欣潔
    大暴龍
    杜光宇
    江一豪
    Mayaw Biho 馬躍‧比吼
    鄭智偉

    附錄:社會運動媒體、團體備忘錄
    總編輯後記:讓我們繼續行動



    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管中祥

    幾年前,「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公庫)在鹿港辦影像培力工作坊,在一整天的影像製作課程及社會議題討論後,晚上邀請了當時還未發片的獨立樂團──農村武村青年演唱。那是個過年前的寒冷夜晚,聽著團員們青澀卻憤怒的歌聲,讓我想起二十年前的另一個夜裡。

    那時剛解嚴,熱血青年們胸懷大志,希望改變社會。雖然四處參加社會運動,也看到許多底層社會的不公不義,但,在主流媒體卻看不到這些,因為媒體掌握在黨國政體的手中。還好,攝影機剛引進台灣,包括綠色小組、第三映像工作室等另類/獨立媒體陸續出現,彷彿是街頭影像游擊隊,突破政治與主流媒體的限制,透過影像記錄社會運動風起雲湧。

    許多當時的熱血中年辦起了影像游擊營隊, 希望有更多人「自己做媒體」,卯上主流。當時我正值青春年少,也參加了這樣的活動,那個晚上,熱血的我們不斷想像台灣會因為我們而改變。

    只是,二十年過去了,我從學生成為教授,從熱血青年變成中年胖子,台灣在民間社會的衝撞下似乎越來越民主、越來越自由,但為什麼二十年後,社會運動仍然四處興起,而我們還在辦同樣營隊,希望有更多人自己做媒體,卯上主流?台灣,真的有改變嗎?

    社會的進步不是來自執政者的恩澤,也未必是來自於在野黨的監督,反而和社會運動是否興盛密切相關。不同世代的行動者在各地奮起參與改革,社會運動代代相傳是再自然不過的事,雖然,彼此面對的問題有所不同,但要求通常不多,都是希望社會能少點壓迫,多點公平正義。

    一九八○年代,長期被壓抑的社會對於黨國威權統治的不滿終於大爆發,除了要求政治民主,被壓抑的社會力量也同步解放。與此同時,跨國資本不斷向台灣叩關,要求國家退位,大開門戶,於是在兩股力量的交疊下,政府的控制力量日漸鬆動,原有的控制權力逐步轉移到民間社會及資本家手中。

    黨國力量的消退,讓許多人一度以為正義和良善就要回來,再加上政黨輪替,也有人天真地認為變天之後好日子就會來臨。但,歡慶的背後卻暗藏危機。政治體制從黨國控制走向自由化,政府的管制越來越少,看起來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但資本主義式的發展卻為台灣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一九八○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和台灣的經濟自由化同步成長,他們雖未經歷過政治高壓的統治,但卻飽嚐資本主義社會帶來的惡果,而這也成了八○及九○後青年投入社會運動的重要背景。

    伴隨自由化教育政策而來的是教育商品化:學費越來越高,教育資源更集中在少數國立大學的手上,考上大學卻未必繳得起學費,許多學生一入學就必須向銀行貸款,開始揹負債務。

    念大學不但沒有二十年前的光榮感,就算畢了業,也是工作難求。當下的社會體制阻斷了年輕人的未來之路,傳統王永慶式,胼手胝足的勵志故事,已是遙不可及的神話。因為再怎麼努力,就算擁有第二、第三、第四專長,只要老闆無故裁員,政府兩手一攤,相應不理,武藝超高的年輕人,一個個都成了廢柴,青年貧窮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即使如此,大學生仍是社會的優勢階級,但他們舉目所見的不只有自己未來的迷惘,更是他人真實生活的愁苦。

    發展主義的思維成了執政者腦中的主流價值,這幾年財團的影響力日益巨增,企業幾乎併購了國家。政府為了興建科學園區強搶農地、強占農用水源;為了都市更新,聽從地產大亨的指揮強拆民宅;為了讓業者可以在海岸興建觀光飯店,強入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雖然這些粗爆的作法一一遭到法院認定違法,要求停工,但政府卻不顧法院的判決,繼續違反法律,討好資本家。

    這讓未曾經歷過威權政府壓迫的年輕人,輕易地感受到當下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不公不義。然而,在威權主義時期,只要掩面逃避、順從權威,或許還能讓自己過個幸福的小日子。但當代資本主義的壓力卻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即使是順從政商結盟的新威權體制,壓迫一樣鋪天蓋地,根本無處躲藏,到頭來只有起身抵抗,才有機會換來一絲喘息,也難怪上街抗議的人會越來越多。

    於是這幾年各類社會運動又如同一九八○年代中期一樣在各地興起,對抗的不再是過去的黨國體制,而是政商結盟的資本主義政制,以及伴隨而生的主流價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社會改革,不只是八○後,更多九○後的年輕朋友成為社會運動的主體,和不同世代的行動者為日益腦殘的政府帶來許多壓力。

    他們聲援關廠工人,制止血汗工廠;他們走入農村,阻擋怪手入侵;他們陪伴弱者,對抗暴力拆遷;他們驅離怪獸,捍衛美麗海岸;他們主張性別多元,顛覆父權體制;他們要求自由民主,反對媒體壟斷;他們堅守傳統領域,保衛原鄉土地。
    他們不分省籍、不分階級,不分性別,也不分年齡,從南到北,從左到右,在各地不斷衝撞體制,改革社會,但即使如此,現今的社會運動,仍同樣陷入八○年代窘境,主流媒體一樣很難看見行動者的身影,因為媒體已從黨國轉移到資本家之手。如果有,大多也是被汙名的「暴民」形象。

    雖然,主流媒體對社會運動依然不睬不理,但這些年民間社會「另類之聲」卻從未停止。從早期的綠色小組、第三映像工作室,到網際網路興起後的《南方電子報》、《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莫拉克新聞網》、《上下游News & Market》,以及長期堅守另類發聲的《台灣立報》、《破週報》、《四方報》等,這些另類/獨立媒體,不只是在彌補主流媒體的不足,在許多議題上,更率先引發社會關注,這些「沒聽過」的媒體反而成為近來年監督政府及財團的重要力量!而在二○○七年成立的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正是為了回應這樣的社會需要。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庫原本是國科會的數位典藏計畫,成立的目的是要報導主流媒體忽略或扭曲的社會運動, 讓公民團體的主張能清楚呈現,並且累積民間經驗,擴大社會動能。而我們也將拍攝的公民行動在網上傳播,並以創用CC授權條款(注:為打破傳統著作權法造成資訊流通與分享的限制,美國Creative Commons組織主張,在遵守授權條款的前提下, 不需再另行取得著作權人的同意 ,任何人皆可自由重製、散布與利用著作。目的在降低著作物流通或使用上的法律障礙,方便彼此運用著作。)方式,方便民眾觀看、查詢、下載與使用。

    公庫不只是「資料庫」,也是「另類媒體」。五年來,已拍攝累積超過一千五百則影音紀錄,遠遠超過各新聞台報導社會運動的總和,每則報導,都盡可能呈現公民行動團體的完整論述。 我們拍攝的議題包括人權、司法、環境、文化、移民、移工、媒體、教育、社福、稅改、社區、民生消費、性別、勞工、兒少、醫療、和平、學運、族群、身心障礙、原住民、樂生、都更、政黨等多項主題。另外也針對重大的社會議題,如士林文林苑都更案、蘭嶼核廢料棄置、樂生保留運動、國光石化、都市河岸開發、科學園區與強搶農地等製作一系列專題報導。甚至用網路直播國光石化環評會議、七一七農民夜宿凱道等重大抗爭行動。

    二○一二年底,國科會計畫結束,經費終止,我們一度猶豫公庫是不是就此和其它數典計畫一樣隨風而逝?但想了又想,這是台灣社會重要的工程,即使缺乏經費,仍決定盡力延續這項艱難的工作,向公眾集資,維持獨立運作,提供人民認識社會的另類管道,為台灣的民間社會留下歷史。

    我們希望能做的不只這些。於是與獨立出版社「紅桌文化」合作,共同籌措經費、企劃製作,出版這本書,選擇以二○○七年到二○一三年間拍攝的影像紀錄,整理出重要的社會運動與大事記,寫成專文,讓讀者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並專訪參與社會改革甚深的行動者。目的很簡單, 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真實面貌,向這些年無私投入社會改革的行動者致敬,當然,更期待的是,當你讀完這本書後,不只湧現台灣會因為我們而改變的熱血,還有卯上主流,走入社會的實際行動。

    或許有一天,公民行動影音紀錄料庫真的無法再繼續運作,也請不必覺得可惜,就如同我的老師成露茜教授曾經說過的:「另類媒體的存在是為了社會改革,而不『自我保存』,雖然經濟來源是另類媒體最大的問題,也是為什麼他們大多是短命的原因,但其與主流媒體最不同的是,即使自己不存在,也不重要,總有其他的另類媒體在各地繼續發聲。」是的,我們這些年的努力只是盡了作為公民的一點心力,更重要的是,我們拍攝的公民行動會在網上繼續流傳,也會是台灣民間社會進步力量的重要紀錄,「七俠和五義」的豪情義舉依然會「流傳在民間」,即便消失了,我們仍舊存在。

    *限於篇幅,本書能選入的議題有限,仍有許多重要的公民行動未能列上,令人遺憾,但無論如何,我們要透過這本書向所有行動者致敬與致謝!

    影音資訊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分享書書評

    分享書書評列表(1)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78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