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來台設廠。當時RCA給的待遇與工作環境,領先台灣其他工廠甚多,許多人以進RCA工作為榮。沒想到,1992年RCA從台灣撤資,世人才發現該公司在台期間,不僅傾倒廢水、污染土地,廠區水源受污染,罹癌死亡的員工超過300人,確定罹癌者逾千。此一大規模工業污染與勞動權益受損事件,怎能遺忘!本書訪談12位前RCA員工,詳盡介紹RCA工殤的始末。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繼《隱形生產線》後,白曉紅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揭露看似文明的大英帝國,性產業不為人知的黑暗與秘密!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是白曉紅繼《隱形生產線》後,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她透過應徵妓院接待女侍的方式,親身進入性產業進行臥底記者的調查工作,真實描述許許多多家庭經濟供應者的女人,在結構之...
這是一本關於跨國供應鏈肆虐、新自由主義浪潮席捲、港口男人勞動風雲、茶店女性作伴文化、生命陷落及底層困境的「傷心民族誌」。書中的主角包括被國家拋棄的碼頭裝卸工人、入不敷出的貨櫃車司機、慘澹營生的攤車小販、飽經風霜的茶店阿姨仔,以及失語無能的失格父親。若要凝視這些如深淵般的生命圖像,得讓目光回望島嶼過往...
★★臺大社會系特聘教授、《跨國灰姑娘》作者藍佩嘉對於臺灣教養現況的重要田野報告★★ 做父母,為何變得這麼難?? 以親職焦慮為鏡,折射出當代臺灣的面貌
檢察官依法行事,竟會成為罪人? 我們的社會,究竟生了什麼病? 這是一本寫來改變社會的書,因為一切再不改變,也許就來不及了 披露檢察官、警察、媒體最真實的面貌 ★ 電子書獨家收錄〈作者辭呈〉
1959年,美國民權運動前夕,一位白人作家,為了瞭解黑人的真實處境,做了一個至今都難以被超越的社會實驗…… 格里芬在家人的支持與醫師的協助之下,透過藥物、日光燈曝曬及染色劑將皮膚染黑,剃了光頭,走入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阿拉巴馬、喬治亞等種族隔離的南方州,展開為期七週的旅行。 這...
「經濟為什麼會成長?」這個問題一直是政務官、經濟學者、部分資本家都感興趣的問題。面臨經濟發展趨緩,產業升級無望,執政黨押寶中國,中國則拿各種貿易協定步步進逼。此時此刻,回頭檢視台灣產業的發展,確認得失成敗的原因,不失為開闢新局的方法。
制度完整、福利優渥的跨國大企業,真的是求職的好選擇嗎?!
民國六十年初期,抱持著分擔家計的任務,祖慧踏進了桃園的美商RCA(美國無線電公司)工廠。那個時候RCA是女工們的優選之地,工廠內不但有椅子坐,還設有冷氣空調系統,制度和福利也比一般國營事業完整,遠勝盛行的紡織業許多。不僅如此,RCA內有許多員工社團,大家會相約旅遊、爬山,RCA也舉辦運動會,給予員工充足的娛樂休閒。
聽起來十分的美好,但故事尚未結束。
幾年後,祖慧陸續發現心包脈積水、腎臟發炎、腎積水,與心絞痛、關節炎等症狀,甚至是紅斑性狼瘡。醫生也告知祖慧無法懷孕生子,因為在懷孕的過程中,孩子還沒生產,祖慧就會因為妊娠中毒發生生命的危險。
祖慧一直都不曾懷疑是工作場所的問題,直到民國八十三年,趙少康在媒體前揭露RCA傾倒有毒廢水,污染地下水源,祖慧才知道,當時她們喝的飲用水、呼吸的空氣,都充滿了金屬毒素;她也才知道,糾纏多年的病痛來自於公司為了節省經費而罔顧員工健康及生命。
這不只是祖慧一人的故事,而是許多RCA員工的血淚史。這些人,有些早已過世,有些抱著病軀,堅持與RCA打官司。他們要的不是RCA的賠償、在乎的不是賠償金的高低;而是一個公道:當他們為公司付出了青春,公司卻把他們的健康安全置於何處?他們才是台灣經濟奇蹟幕後的推手,但這個政府卻從未站在他們的立場,幫他們與跨國企業打交道,甚至完全的棄絕他們。
而被污染的那塊土地呢?最後賣給了本土建商,未來可能會蓋成住宅……
本書記錄了這些RCA員工的故事,也記錄工傷協會幫助RCA員工打官司的點點滴滴。他們在RCA的日子是快樂的,離開後卻是令人感傷且心碎的。而記錄下這些故事是希望喚醒大家,環境污染問題存在許久:在RCA事件之前,有著名的中石化安順廠污染事件,在RCA事件之後,還有六輕、綠牡蠣、大發工業空氣污染事件。只要我們不抵制惡意廠商,不重視環境,如RCA事件這樣令人心痛且心碎的事件,會一直存在於歷史之中。
作者簡介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
成立於一九九二年,集結來自全省的工傷者及其家屬,用自己的力量組織起來,促使政府及雇主重視工業安全,預防職災,確保勞工健康,爭取政治權力,要求一個安全工作的勞動環境!RCA公司造成千名工人罹癌、數百人死亡,是台灣近年最大的集體職業病事件,更是抵抗跨國資本侵害工人身心健康、追究國家責任的一場重要社會運動。工傷協會自一九九八年起,協同RCA工人組織抗爭至今。
原台灣美國無線公司(RCA)員工關懷協會
由RCA工殤受害者集結組成。RCA公司是美國製造電視、音響等家電通訊產品的第一大廠,於一九七○年到一九九二年在台設廠期間,違法傾倒有機溶劑,嚴重污染廠區內外土地與地下水,更造成員工集體罹患癌症等多種疾病。受害員工自一九九七年起集結抗爭,隨後成立RCA員工關懷協會,與RCA公司持續訴訟戰鬥之外,近年亦介入監督廠區內外污染整治。
林宜平 陽明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1998年,我跟隨台大公衛學院王榮德教授的研究團隊,第一次踏進RCA 桃園廠的廢棄廠址,也從此和RCA 研究、運動與訴訟難解難分。這十五年來因為RCA,我認識許多傑出的公衛與社會學者,充滿正義感的律師,以及洋溢熱情的勞工運動者,並且透過旁聽開庭以及閱讀這本口述史,對RCA勞工的故事,有更多認識。希望大家都能透過購買及閱讀這本好書,和我們一起回顧台灣經濟奇蹟背後的血與淚!
工傷協會顧問 鄭村棋
RCA受害員工不敢相信待遇、福利最好,聲譽最佳、制度最先進的外資,會是傷害他們健康、侵犯人權的無良儈子手。但全台灣迄今毫無警覺且更不敢相信的是:那一世代的台灣勞動者,是否都活在各式各樣的「RCA式勞動環境」中?甚至跨世代且不論中、外資全面毒害勞工?答案是:對!非常可能!
中廣公司董事長 趙少康
RCA 汙染了我們的土壤、地下水,傷害了自己的員工,賺夠了錢,拍拍屁股走了,留下的是無盡的哀痛,這是一個不容許再發生的環保悲劇!請聆聽拒絕被遺忘的聲音。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