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渡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追索報導文學的身世,從起源、濫觴到工業革命後報紙新聞報導興起,以及真正意義上報導文學的誕生後,舉凡原理、定義、定位、形式、內容、精神、方法等,無一掛漏,完整講述報導文學寫作法。
此套詩集兩冊,共輯錄三百餘篇詩、文習作。 《鮮卑:如我等將之譯為骨稜稜的瘦駑駘與遠迢迢的屈曲路》意在闡介世情人事,期在「釋言表之隱,以應探賾之求」的交涉進程裡開啟默認模式,重新導向匿形其中的更多去處。這裡會有一個無定向的敘事活力的貯存庫,可能供養更多歧異的路徑,追索語意更大的飽和? 《綠...
民主是一場幻覺? ●當你接收資訊時,能夠辨別真假嗎? ●出版即成為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揭露政府與學界共同研發操控民眾思想的技術 ●中山大學哲學所洪世謙教授專文導讀
一代又一代的女人見證巴西這塊土地的戰爭、城市的建立與毀滅、內陸的開拓和神祕、成為奴隸或獵捕奴隸、歐洲與美洲的吸引與矛盾、文化與種族的差異與融合、愛情的追求及失望、不斷上演的專制和革命……女人們在壓迫、動盪的環境中,以熱情、自立自主、堅忍不拔的天性,逐漸將這片土地揉捏成今日的巴西。
二〇一三年,塞內加爾橄欖採收工烏斯曼.迪亞羅在西西里島的農園中因瓦斯鋼瓶爆炸喪命,時年不過二十六歲。身為非洲移工的他,幾乎無人弔唁,彷彿刻意被遺忘。 今日,義大利各地農園皆有非洲移工的身影,幫助義大利成為歐洲數一數二大的蔬果出口國。數十年來,義大利各政黨政府皆採反對移民的政策,讓一名又一名移工...
警告: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南 你去過核電廠爆炸後的廢棄小鎮嗎?你知道有一座橋,所有小狗經過時都會興奮地跳橋自盡嗎?你逛過專賣魔法與巫毒用品的巫術市場嗎?你敢探訪進去就再也出不來的黑山嗎?你想報名連環殺人魔與恐怖慘案的導覽團嗎?你可以想像今日仍有活在石器時代的失落世界嗎?你願意進入掛滿塞滿木乃伊的地...
1604年秋天,三艘荷蘭克拉克大帆船來到澎湖灣,和明朝對戰、在東亞劫掠,從此改變了澎湖與台灣的命運。 大航海時代開啟,歐洲人相繼東來,交織成無比複雜,精彩萬分的悲喜劇。海盜與海商勾心鬥角,日本豐臣秀吉想征服世界而征戰朝鮮,明朝大將帶領水師對戰荷蘭紅毛船,歐洲崛起大國將內部戰爭延伸至海外殖民地。...
往事記憶三部曲最終篇 出身於武漢工人村的中學生,在文化大革命初始成為紅衛兵,經歷上山下鄉的知青,終於返回武漢並成為鋼鐵廠工人,直面底層百姓的悲歡,寫下文革十年的荒誕荒謬荒唐。
這本書,談楊煉的血統——第一代可與漢族通婚的滿蒙祖母。 這本書,談楊煉的家世——吉祥戲院少東家的父親與上海電影世家的母親。 這本書,談楊煉在文革時的戀愛、階級鬥爭。 這本書,談楊煉在北京、在紐約、在紐西蘭、在德國,在世界各地的漂泊。 這本書,談楊煉與艾倫・金斯堡、蘇珊・桑塔格、阿多尼斯、...
本書是一本關於拉丁美洲文化背景的經典之作。此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題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類的貧困」,講述了舊殖民主義圍繞拉丁美洲金銀、農作物和其他礦產進行的掠奪史;第二部分題為「發展是遇難者多於航行者的航行」,敘述了新殖民主義如何通過自由貿易、貸款、鐵路、陰謀和暴力將拉丁美洲的民族工業發展扼殺在襁...
當代網路社會研究權威、左翼思想大師曼威.柯司特以清楚的脈絡與犀利的筆鋒綜覽2010年後網路社會運動的串連與發酵。看似研究社會運動的內涵,其實,透過這些社會運動,柯司特更直指現今世界迫切需要的共同夢想:「一個新的政治審議、發聲和決策形式。」
十九世紀最偉大的天才之一,卡爾・馬克思,其理論影響了二十世紀,雖部分人士將共產主義失敗歸咎於馬克思,然而,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危機、嚴重貧富差距,更凸顯出馬克思的理論多麼切合時勢。 本書由德國熱播二十多年《案發現場》的編劇之一克勞斯‧吉廷格根據事實以戲劇手法,透過馬克思的小女兒與恩格斯的回憶,重現...
◆收錄一九○○至六○年代台灣歷史老照片 ◆以攝影圖像重現沉埋於歷史之河的農民與社會運動者的身影 ◆以影像故事挖掘台灣人曾經的憤怒與希望、反抗與行動
《水田裡的媽媽》曳引家族史的線軸,祖先落腳台中烏日,伴隨大歷史的浪潮,走過日治時期、國民政府遷台,社會轉型期……父親不甘固步於農村,決定開創鍋爐製造的事業;母親被迫逃亡,卻始終堅毅強韌,維繫一家燈火。家事衍續的同時,臺灣社會也不停告別過去,迎向未知。走過農業轉型的落寞晚景,走過工商業繁衍的喧嚷,「家...
《小止觀》(又名《童蒙止觀》)為陳隋之際的天台智者大師所作,主要介紹以天台教理的角度修行止觀的原理與方法。此書自流傳以來,一直是漢傳佛教修習禪觀的重要指南,而且其影響還漸至儒、道二家,成為儒釋道諸家修行的共同參考著作。
一九八○年代,台灣經濟起飛、社會快速轉型,人文精神與文化生活卻日益膚淺頹喪,《人間》雜誌秉持對弱勢群族、文化、環境與政經議題的關懷而創辦。作者蔡明德參與了《人間》草創至結束的歷程,透過鏡頭與回憶,重返「人間現場」──再現底層人民為生存所付出的代價、拉回台灣解嚴前夕的呼喊、揭露工商社會風光背後對環境與...
文化創意產業成為「顯學」之後,從馬政府的白皮書到劉院長實際領軍,更多的人尋求「文創產業的成功模式」,也試圖複製這種模式,希望找到捷徑。本書實地採訪798的藝術工作者與畫廊經營者或策展人,包括了國際畫廊與台灣畫廊,與讀者分享798成功的經驗,以及國際市場如何看待中國當代藝術的經營與發展,不僅具有參考價...
循環經濟要求我們時時修正,讓生產過程和能源需求達到最佳狀態,才能儘可能以最少的資源生產更多、更好的產品。循環經濟並非只是單純的資源回收,或是像大家常說的降低負面衝擊。回收出現在產品生命的最後階段,而且有時候某些材料只能回收一次!循環經濟要求我們儘可能全面性的檢視整個體系,一開始就要慎選材料,好讓我們...
2019年我們以「讀字上雲端」象徵自由無拘束的閱讀旅程,想像力有如雲朵,可任意變幻輪廓、充滿無限可能,透過實體書本,帶領思路漂浮雲端,進入美好的烏托邦樂園。
你相信嗎? 把老婦人丟進燒旺的火爐竟能回春成妙齡少女? 替孤女哈麗舉起沉重葫蘆的大蟒蛇究竟會要求甚麼回報? 人性貪婪,摩爾.拉姆又是如何為了他的貪欲一步步付出生命……?
年復一年,歐洲邊境湧入大量難民與移民潮,歐洲各國政府卻將之塑造為犯罪與社會動盪的待罪羊;在政治考量下,難民與移民成為權力博弈的棋子;粉飾太平的數據表面下,是一個個團聚無望的家庭、一個個囚於收容所的年輕生命、一個個悲傷而真實的人生故事…… 作者白曉紅走訪歐洲邊境,深造難民與移民收容所,與難民和移...
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曾說:「在語言裡,我們不能使聲音離開思想,也不能使思想離開聲音。」作者李志銘從自己的收藏與愛好中,爬梳中外電影配樂、台語老歌、戰爭(如納粹、西班牙內戰、二戰)中的歌謠、競選歌曲,甚至台灣別具特色的唱片行、樂器工坊等,介紹在大歷史背景下...
在此書,阿多尼斯與精神分析學者胡麗亞.阿卜杜瓦西德透過對談,銳利剖析近年吞噬阿拉伯國家的暴力與戰亂—阿拉伯之春、ISIS的興起到敘利亞內戰,並追溯至伊斯蘭文明根源,反映出穆罕默德歸真後,伊斯蘭在權力衝突中,依各自利益解讀《古蘭經》,形成一場意識型態戰爭。伊斯蘭成為政治與經濟武器,用以追求權力,加劇部...
毛澤東一號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於是,應該繼續讀書的革命小將黃雙林帶著淳樸的政治理想、激情與希望,豪情滿懷地惜別家人、道別初戀、告別城市,跟著二千萬同伴大規模地「上山下鄉」革命去了。然而,進入農村後,匱乏的食物、費力的勞動、一場又一場的批判,偷偷摸摸的情愛,是否將一...
因氣候變遷、養殖與開發破壞台灣西南海岸,造成地層下陷、海水入侵等環境問題,一群藝術家與在地居民共同捍衛並逐步復育這片生態豐富的海岸之時,本書作者周靈芝費時三年,回溯2008年在嘉義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所舉辦的「蚵貝地景藝術論壇」,詳細描述藝術創作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台灣西南海岸的變遷、新的地景藝術規劃...
藏在文字裡的秘密 「沉舟記」出版計畫邀請大家回想已經消失/即將消逝/意義上質變的物件、技藝、情感、生活習慣......等所代表的字,也許是流傳在民間的習俗,或者日漸被取代的技法,用詩加以記錄。喚回美好而即將消逝的經驗,不論是好久沒吃上的一頓團圓飯,還是單純對身體的感受,尋找一個對應的文字,寫成...
◎ 鄧九雲 溫暖朗讀 一旦變成真的,除了不了解狀況的人之外,不會有人嫌你醜 1922年,瑪潔莉‧威廉斯為孩子寫下第一本童書,此後,各國的出版社與繪者為此書重新編寫、重新翻譯、重新插畫,留下至少十八國版本,也被改編成電影,並獲得各項大獎,在世界各地流傳近百年,躍身經典童話之列,一次又一次地...
二○一四年,一位咖啡師的燦爛笑容讓索納莉踏上蒐集夢想的旅程。 來自印度的她,揹著相機穿梭在臺北、德里與舊金山的大街小巷,捕捉街角小民的豐沛情感與故事,展現三座大城市的多元性格與樣貌。 世界各地的小人物們,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卻都在圓夢路途上,或許徬徨、掙扎與不安,但腳步從未停下!
以武漢工人村為背景,用小人物的際遇看見文革歷史與社會動盪。本書坦率、野氣地書寫人性的醜陋與傷痛,不強調大時代的悲苦,平實述說底層的故事,而這些經歷,更能感動人心。
人生裡有很多的after,某事件之後,又某事件之後,之後又之後……我們穿梭了無數的「入口」與「出口」,我們走過很多的「之後」,也面對很多自我的時候。就在很多的「之後」之後,我們回到沒有,回到童年的空無一切,也回到老年的空無一切。
入圍「第二十八屆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獎 將死亡交托寵物,奇幻與現實交揉,挑戰偽單親家庭主題之力作 每一個人,都需要無聲的陪伴。當世界改變,無聲的寵物溫暖一直都在你身邊。
「一個人」這件事永遠不會是離群、不愛世界、不愛孩子。 本書說的是一個孩子,到「海的旅館」找媽媽的旅程。 關於每個人,不論是母親或不是母親,不論是大人或小孩,偶爾都需要的那一抹獨處。
本書為文革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一部,自一九六六至六七年,文革最關鍵的一年,亦即《迷冬》的時代背景;第二部預計自六七至七一年的林彪事件,充滿激烈、動盪且曖昧的時期。第三部曲則以林彪事件之後直到一九七八年,官方的文革和民間集體的沉默、消極的反抗。
這天早上,25歲的柳如是起身,一邊讓奴婢服侍梳妝,一邊聽她打探來的敵情:朱姨太又大大發作了一頓,把偏妾柳如是罵得狗血淋頭。《白門柳:夕陽芳草》寫明末東林黨爭,從妻妾間的權力鬥爭開場,寫到變局中的知識分子鬥爭;從朝中權貴寫到庶民生活,請一起來讀劉斯奮細膩深雋的《白門柳》。
本書前五章談經濟,後兩章則談政治。前五章談結構,後兩章則談行動。以1848-1871年的巴黎作為案例分析,闡釋全書關於「資本」與「空間」的主旨;進而從資本主義的普遍規律出發,分析空間、資本、流動和累積的基本原理,最後皆綜合為「不均衡地理發展」理論;而這理論同時將問題轉到人作為行動者的角色上,討論在資...
七年級詩人蔡琳森首部詩集《杜斯妥也夫柯基:人類與動物情感表達》共有「杜斯妥也夫斯基」、「柯基」、「規範性的翻譯方法,與誤譯」三輯,收錄了四十四首詩作與一篇後記。其中,我們從現實的狹縫,窺見一座文字砌建的詩歌宇宙。妥協與暫置,規矩與妄造,對審美之追求與不美之兌現,現世生活、知識與情感的經驗,透過詩行不...
繼《隱形生產線》後,白曉紅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揭露看似文明的大英帝國,性產業不為人知的黑暗與秘密! 《隱形性產業:英國移民性工作者》是白曉紅繼《隱形生產線》後,又一精彩暗訪調查報告,她透過應徵妓院接待女侍的方式,親身進入性產業進行臥底記者的調查工作,真實描述許許多多家庭經濟供應者的女人,在結構之...
《八尺門報告》最早發表於《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與《人間》雜誌創刊號連載五期,當時是一九八五年底。此報告發表時以〈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八尺門阿美族生活報告〉為題。 這個標題緣起於台灣少數民族各族群在二戰後至今,其總人口數大約佔全台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二,「百分之二的希望與掙扎」或能突顯少數民族在台灣...
台大台文所教授陳榮彬從海明威與費茲傑羅在巴黎相遇開始本書,述及世界大戰與美國歷史背景、兩人的感情世界與婚姻生活。海明威如何把他對戰爭的參與、對狩獵與拳擊以及鬥牛的熱愛融入寫作?把費茲傑羅如何在爵士年代裡勾勒自我的書寫輪廓?
一切要從海明威與費茲傑羅在巴黎的相遇開始談起…… 1925年,費茲傑羅與海明威兩人於Dingo American Bar初識對方,從這一刻起,直到15年後費茲傑羅因心臟病逝世,兩人的關係始終糾結難分。這是「失落的一代」(The Lost Generation)這段文學史插曲最讓人心醉的一章,甚...
中國社會的運作實況如何?台灣面對強鄰,往往只知北京上海深圳等沿海都市,嫻習經商與「官」打交道的潛知識與厚黑學,但對營利以外的中國社會所知甚少。我們觀察總書記的動靜與政治局的更替,但對地方政治一竅不通。野夫深入四川盆地,觀察區、縣的人民、官民互動,從基層著眼,讓讀者更加了解中國這頭巨獸的心肺血脈!...
本書是藝術家寫給藝術家的情書,也是您認識20世紀初巴黎藝術氛圍的窗口。19、20世紀之交,集中在巴黎的藝術家,風格多采多姿,繪畫、攝影、小說、詩,百花齊放。作者以21封致藝術家與虛構人物的書信,抒發對那段藝術黃金年代的懷想、對藝術家的傾慕與評判,將海明威與費滋傑羅的時代風華,一字一句帶臨到您面前...
第一本教你以藝術思維去拯救生態環境的一本書! 國內第一本談論生態藝術之專書! 本書收錄了英國生態藝術發展中的七個不同事例,各自展現了不同的內容與形式,但都是以生態系統的思考為出發點。究竟何謂生態藝術?和環境藝術又有何差別?除了介紹生態藝術的發展與實踐,並引入台灣的案例。從藝術思維出發,生...
沒有孤注一擲,哪來的世界和平!這些詩歌寫作初稿到完稿,時間差距多年。從戒嚴前後,到現在自由言論的媒體,看似有距離的過去,卻是我們現在能在路上集會自由抗議、或在媒體評判的基石。所有的犧牲和熱血,到了這時代不該只是紀念碑上的一個刻鑿或是清冊上的名字。在這言論自由肆無忌憚的資訊時代,這樣一本詩集的出版...
透過主角艾莫瑞.布雷恩(Amory Blaine)對自身所唸過的書品頭論足一番之外,還透過艾莫瑞與大學室友、同窗之間的對談來討論各種觀念。對主角而言,大學時代的年輕歲月都是一個形成思想的過程。
簡吉是一位白色恐怖時期中另一個消失的名字。他年僅48歲的生命可能很少人知曉,但他留下的第五個兒子簡明仁,很多人都知道是王永慶的女婿,也是大眾集團的董事長。媒體曾報導過「簡明仁花三十年時間找回消失的父親」(2005年《商業周刊》、第922期),而本書正是簡明仁與知名作家楊渡一起尋找簡吉生命的過程與...
本書將胡適所提倡的理念、最精華的文章及言論,系統性的分類、集結,並緊扣台海和國際當前時局發展,羅列三大部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文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自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做為選文指標,希冀作為當前社會發展的映照讀本,並在詭譎的政治對立及社會亂象裡,引領大眾進入一個新的思考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