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原本的生活,獨自逃到沒人知道的南太平洋島國——距離臺灣8540公里的薩摩亞,以及6962公里的萬那杜。
躍入潟湖海洋,爬上滾燙活火山;黑色石龍子、火山灰、熱帶氣旋一路尾隨……
在語言不通,懷著戒心與不安,踏上未知的這座島、那座島,只剩下詩,只剩下海可以相信。
《萬葉集》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和歌選集,被譽為日本的《詩經》,反映了七、八世紀日本人的文化與日常生活。本書從《萬葉集》共4500餘首和歌中,選譯360餘首風格、形式各異的名作,並以歌人為單位重新排序組合,便於讀者品讀每位歌人的獨特歌風。
鄭琬融的首部詩集《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收錄六十四首詩作,分為四輯。詩作來自生命中兩個重要時期,一個是在花蓮生活的日子,一個是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歐洲半年交換的時日。鄭琬融:「詩於我而言就像在泥淖般裡的生活抬頭偶能見之的閃電。有些閃電很亮很響,照穿了部分生命的雲層;有些閃電僅僅只是希望,無可改變什麼...
塔布拉答,二十世紀初首位以西班牙語創作「俳句」的詩人,墨西哥現代詩和前衛主義運動的開山鼻祖。一日間的微形萬物,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盡成他歌詠的對象。
被喻為二十世紀最具突破創新的詩人───瓦烈赫César Vallejo 與聶魯達、帕斯齊名的偉大詩人 西撒.瓦烈赫他死了,每一個人都狠狠地 捶他,雖然他什麼也沒做。 他們用棍子重重地揍他,重重地 用繩索;他的證人有 星期四,手肘骨 寂寞,雨,還有路……
本書是《十方一念》十周年紀念版。 「當大家翻開這本書,看到裡面都是一頁頁分行的文字, 可能會想:這些是詩嗎? 寫《十方一念》,就像寫歌詞時忘記了音符、旋律結構、段落、傳唱度種種限制,而感受、想像、領悟的過程,在腦海中如浪翻潮湧,亂中有序。 所以,在這個習慣以規範換取安全感的世界,為勢所逼下,要替這些...
黑洞的巨大引力,連光都逃不了 嘿,你敢不敢靠近去看一看? 「我相信/火圈的另一端有更好的/一天,縱身/即是永恆/絕望中/必有僥倖」〈相信〉 你曾經想過要優雅地在時光間隙中穿身而過,卻發現它其實窄小的讓記憶與軀體都扭曲變形,在軌道中那些雜亂的思緒彼此撞擊、疲於奔命,一回神才...
全書收錄佩索亞本人與四位異名者詩作共238首詩。「異名者」是佩索亞創造出來的文學人格,他們有不同的思想、觀點、文學風格,甚至常與他們的創造者佩索亞觀念牴觸。 葡萄牙國寶作家 與聶魯達並列「最能代表20世紀的詩人」
讓我們自己成為暴雨,攜帶著雷與電,去反對這個時代的沉默、 反對這個時代的喧譁、反對這個時代的乾涸。 如果世界充滿對假象的阿諛,反對就是詩人與音樂人的義務。
一片冰心在玉壺、嬛嬛一裊楚宮腰、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這些在《後宮甄嬛傳》裡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誰的筆下?又有什麼特殊的含意嗎? 《後宮甄嬛傳》裡大量引用詩經、唐詩、宋詞跟元曲,經典臺詞和古典詩詞都在戲迷間引發熱烈討論,但,你不知道的是,這些古典詩詞,在戲劇中竟...
《詭崛》 喪文學 三行微型詩。現代詩。散文詩。 散文。圖文各式文體,且我細細道來那些大確喪 許多你耳熟﹑陰暗﹑詭譎﹑或冷門的傳聞, 可能是你日常生活發生,也或許在影視中顯露, 黑暗﹑角落氛圍﹑傳說;經由文字與你分享,我的喪文學。
此一新版《惡之華》,名符其實是波特萊爾一生詩作的全譯本,包括第二版原著、《漂流詩篇》、六首禁詩及作者離世後的增訂和補遺,總共一百六十三首。波特萊爾以其作品在世界詩壇上,立於「光榮的絕頂」,在他的榮光之下,詩人杜國清獻上窮盡一生之力精心翻譯的中文譯本。
《先知》為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以英文撰寫的散文詩集,1923年甫一問世即轟動文壇,銷量直追莎士比亞的劇作和英文版的《老子》,並因其深刻的宗教情懷而被譽為「小聖經」。 近一世紀以來,書中許多佳句經世人傳誦不輟,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例如公視劇名「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即出於此。本書除了將英文原文與...
寫出了人與海洋之間相互依存的綿密關係,也寫出了與台灣脣齒相依的南太平洋島國風情,一開台灣現代海洋詩新境界。——向陽
他的文字同時也富有海洋的包容性,因此異國的信仰、習俗,能在他筆下轉化成詩意的語言,生命中的沉重都能在他的書寫中輕易地漂浮、遠行。——夏夏
我以為這是一部碧海藍天的公路電影
我看到偉大的平凡在詩裏的遠方上映
——徐珮芬
陳少的遠行有誠懇的眼睛與手,有不獵奇的好奇,不偽裝的虛弱與健壯。 他的移動不是地理,不是階級,而是一顆心的樸素起降:飛翔一如神話,貼地一如拖把。
——馬翊航
這些詩不時帶有一種擬童詩的口吻,縮到了最小,探出的眼光是欣豔且危疑,卻彷彿能把世界的真義平實說出。
——郭哲佑
作者簡介:
陳少
一九八六年生,臺北教育大學語創所畢業。得過林榮三文學獎、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優秀青年詩人獎。
著有詩集《被黑洞吻過的殘骸》,以及《只剩下海可以相信》,希望將來能帶著這本詩重返南太平洋,獻給薩摩亞和萬那杜的朋友。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是詩人陳少具有開創性與突破性的詩集,以南太平洋島國薩摩亞、萬那杜以及周邊的大洋為場域,展開兼有抒情之纏綿與敘事之壯闊的海洋書寫,語言細膩多轉折,想像宏偉且遼夐,寫出了人與海洋之間相互依存的綿密關係,也寫出了與台灣脣齒相依的南太平洋島國風情,一開台灣現代海洋詩新境界。————向陽
遠行的文字
《只剩下海可以相信》是一趟自童年開始延展的旅途,陳少在生命的地圖上畫出錯綜複雜的路線,及至青春的序曲以及而後的變形,於是異國的陌生人都成了家人、朋友、情人。而遠方生活的混亂與活力,在陳少筆下像極了熟悉的台灣街景。因此坐落於南太平洋的薩摩亞島搖身一變成為鏡像世界中的福爾摩沙,距離帶來的寬慰,文字帶來的沉澱,創造了空間與精神上的雙重書寫。而自身的異鄉身分在陌生感的對照下,經過「海洋」一次次的淘洗,得以重新獲得歸屬。
又或許是因為海,陳少的文字兼具輕巧與清澈,卻不失觀照的厚度。他不吝惜將深處的情感翻攪出來,投射在至大與至小的萬物,如同海洋的誠實與深邃。他的文字同時也富有海洋的包容性,因此異國的信仰、習俗,能在他筆下轉化成詩意的語言,生命中的沉重都能在他的書寫中輕易地漂浮、遠行。————夏夏
我以為這是一部碧海藍天的公路電影
我看到偉大的平凡在詩裏的遠方上映
陽光,餐盤上的吐司
雨水,路上奔跑的小孩。
他們要去哪裏
異鄉人在自己的心房
揣測飛鳥的去向
移動中的一切都是卜卦:
我是孤單的嗎?
寄靈於草木,東南風一吹就長出羽翼
我以為這是一部有家可歸者的流浪日記
他時刻測量著氣味
光度,人與人之間適當的距離
浪花能覆滅一切
因此他相信海
————徐珮芬
海是變動,海是深奧,海如何可以相信?陳少的遠行有誠懇的眼睛與手,有不獵奇的好奇,不偽裝的虛弱與健壯。 他的移動不是地理,不是階級,而是一顆心的樸素起降:飛翔一如神話,貼地一如拖把。說話的海,飲酒的海,補眠的海,哈欠的海……那些畫面扎實幾乎擁有體味。但他不只是紀實的信徒,也是風景的發明家,讓海面高大如銀河,凹陷如肚臍。當我們看他依海而歌,不需去窮盡海,挑戰海,才知道,海是真的可以相信。————馬翊航
「海」是多麼巨大的存在象徵,遺忘一切又包容一切。陳少把自己拋擲到陌生的島國,脫去固有的社會角色,在碰撞跌宕之間,詩句成為一種自我領悟的途徑。這些詩不時帶有一種擬童詩的口吻,縮到了最小,探出的眼光是欣豔且危疑,卻彷彿能把世界的真義平實說出,如詩裡說:「我也是一邊聽老天爺說話/一邊玩遊戲長大的」,不斷成為當下的力量。無論在主題、結構與內涵上,這本詩集都能準確擊中核心,每讀一次,都讓我心裡震顫。————郭哲佑
顯示部分內容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