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紐約客》、《紐約時報》、美國公共廣播電臺、《華盛頓郵報》 年度選書 十四世紀,印度次大陸南部 一名活了247年的女子,一首寫了238年的敘事詩 女神肉體腐朽,王城灰飛煙滅之後 只有記錄這段歷史的文字流傳後世 《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毗奢耶那伽羅王朝 《午夜之子》、《魔鬼詩篇》...
求學時期同感疑惑和挫折的太刀川英輔,在透過研究語言與設計的相似性,掌握了發想的方法,發現了設計,語言,與演化三者之間的相似。偶然產生的口誤,就像偶然複製錯誤的DNA,都為世界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太刀川轉向生物的演化學習,從達爾文的演化論出發,反覆思考生物如何經過「天擇」繼續存活在世界。太刀川英輔...
以詩歌辨析文明的脈絡,遙祝永隔的靈魂,安放離散的身軀 廖偉棠文學歷程代表作 「我知道一本書闔上的地方 必然有另一本書被打開 直到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本辭典」 「劫後重逢,最怕的是見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但有詩為證,我們定能辨認本來面目,詩是明月,我們就是起伏的千巖。」
調情無罪;尋找至愛 掌握成功調情的H.O.T. A.P.E. 6大關鍵法則 粉碎關於調情的7大迷思 5項破局點讓你誠實面對關係 給彼此3次約會評估是否該開展戀情 人際互動專家、「倫敦無懼調情之旅」創辦人珍・史密斯教你調情的科學;互動的藝術。
拿破崙三世發動政變稱帝後,雨果流亡異邦,在一八五三到五五年間輾轉定居澤西島(英格蘭領地,位於法國西北諾曼第外,英吉利海峽上的島嶼)。在澤西島的兩年,受到友人吉拉丹夫人的影響,雨果與家人和親友時常於自宅「濱海陽臺」進行「圍桌問靈」。眾人圍在三腳小圓桌旁等待「諸神上桌」,有人負責扶桌,有人(通常為雨果)...
這是一部兼具「茶感」與「電影感」的詩集,曾為侍茶師的小令,以茶出發寫出了《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環顧生活周遭的景緻和情感,以及看似微小實則巨大的存在片刻,在詩行裡沖出色澤淡雅的茶湯。 為自己沖茶,在「茶」的形態逐漸轉換的過程裡,觀察自我內外的狀態與變化。在閱讀與沖茶之間,你都必須感受,必須有...
本書自吉姆・莫里森的少年時代寫起,詳述了人格的建構和其展露的特質,還原吉姆絕口不提的原生家庭;門樂團的階段則加入了樂團工作人員丹尼・蘇格曼的貼身側寫,勾勒出吉姆的立體面目,以及平衡歷來媒體扭曲的報導。搖滾樂之外,也翔實記錄了吉姆對於詩歌和電影的熱愛,以及對於知識的渴求、洞悉人性的渴望。音樂,文學,哲...
廖偉立屢獲國內外建築獎項之外,他的建築速寫在業界中是傳奇的存在。 (幽默)漫畫,是在求學階段自告奮勇為亞歷山大的《建築模式語言》繪製插畫,建築雜誌主編王增榮十分喜愛廖偉立的風格,陸續邀稿,延伸為專欄。後結識了當時任職於民生報的李沛先生,獲得很大的鼓勵與成長,一幅接著一幅創作單格「漫畫」。 ...
影人的回憶錄往往提供另一種觀點,填補大眾遺忘的歷史。在台語片發展初期舉足輕重的小艷秋,在九十歲前回顧生涯發展,爬梳了台語電影初期的發展脈絡。連帶地,也讓讀者明白女明星在銀幕下的心境。這本書裡的小艷秋,是影劇周報裡未曾報導過的,是影迷們未曾認識的,是台灣女性與台灣歷史疊合的足跡。
一位萬撓青年在台灣頂樓加蓋的房間裡,以重新學習的母語敘述漂流的故事,將盤根錯節的時間與人物繁衍滋生的語言與文字,填滿廢墟裡不斷開裂的縫隙。 是廢墟的故事,是故事的廢墟。
消費時代已經遠離,我們已經置身設計的當代。在日常之中,已被鋪天蓋地的「設計」所包圍,穿戴裝置是設計,購物網站是設計,口罩APP也是設計。難以想像少了這些設計,人類要以什麼姿態生存?當好的設計足以影響社會,改變世界的此刻,探討「物」與「人」,「社會」與「世界」的脈絡關聯,是設計時代必備的功課,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