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張照片與文字記錄的細膩場景
三十年來的珍貴影像,趕在消散之前留下美好記憶
追尋活著的鐵道系統,日常運轉的真摯記錄
內灣、平溪、大肚、南澳、布袋、金門、阿里山、
阜新、牙克石、三道嶺、蒙古、莫斯科、斯德哥爾摩……
蒸汽火車、輕便鐵道、路面電車……一同串聯世界的平行線
100%拍出心中想要的日常美感 料理 ∣咖啡∣甜點∣花藝 ∣食器 ∣文具 ∣愛用品 新手也能上手! 日本IG人氣攝影講師 NHK 文化中心「AURORA攝影課」講師 的桌上攝影課
本書作者希金斯在1950年代以駐日美軍文官的身分赴日,爾後擔任日本國鐵顧問,旅行的足跡遍及日本全國各地。以鐵道攝影為中心,包含都電荒川線、新幹線試運轉、東京鐵塔落成等在內,他利用當時堪稱高級奢侈品的柯達彩色底片拍下了無數日本風景。
尋光顯影_ 亮部暗部_ 階調過度 專注現場觀察_讓直覺引領畫面_拍出人像真本事 一支燈搞定 室內/戶外/夜間 等場景環境,挑戰人像拍攝極限,內容圖解左右對照超直白,破解專業人像攝影師的用光邏輯、打光鏡位與拍攝技巧,一起修煉攝影心法。
\330萬TikTok網紅AAAtsushi新書上市/只需手機基本功能,就能拍出超好看的網美照&短影片!《手機拍照怎麼拍怎麼美》又名「幫女友(老婆)拍照求生指南」!單身狗的話就是「脫單加分指南」!不希罕脫單的,它一樣能讓你拍出美照〜(可別浪費你花了X萬元買的手機啊)
~10位攝影師傾囊相授,室外&室內「運用自然光」超絕技巧!~ 自然光時時刻刻都在變動,而且難以數值化, 要如何駕馭戶外與室內的自然光,拍出優秀的人像照呢? 聽聽10攝影名師揭露──天然系人像攝影奧義!
他是現代新聞報導攝影的奠基者 是畫家、冒險家,是佛教徒、無政府主義 是一個相信直覺,重視誠信,不願被束縛的自由靈魂 他曾無數次出現在二十世紀歷史巨變的現場,包括: 二戰結束時的巴黎、共產革命前夕的中國﹑甘地被刺殺的前一刻 布列松以他的專注力、敏感度、幾何感, 將二十世紀人類的悲喜劇捕...
如是我見,如斯我在,陳維滄鏡頭下的生命之旅 一生,至少要拜訪一處極境! 世間事如極光,夢幻生滅; 冰雪大地,一點一滴在消融; 在曠野中苦行,探險旅行,我的超越與重生!
為什麼別人拍的照片總是比較美? 現在數位相機甚至智慧型手機的照相功能都已十分強大,「構圖」其實才是決定一張照片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只要掌握本書傳授的構圖技巧,你也能拍出像專業攝影師一樣的動人照片!
「帶景人像」近幾年來已經成為人像攝影中一個重要的趨勢。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有系統的、實用性高的分析方法,從場景的判斷、元素的取捨、取景的構思、色塊的分析、運鏡的方法、光影的考量、人物的調度,最後組織成可傳達訊息的構圖。 本書特點: 1. 國內難得的「帶景人像」構圖思考力專書! 1. ...
堅持,讓平凡變得非凡。 這是小黑大叔的寫字、人生奇幻旅程。 史上最強垃圾話很多、很會寫字的中年大叔首度大公開: ♦感動、勵志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暖心、有趣的金句佳言與絕讚美字 ♦實用的練習寫字方法 + 看懂一個字的五種方法 ♦如何使用高度趣味、高度互動、輕鬆快樂的技巧經營粉絲頁 ...
200張照片與文字記錄的細膩場景
三十年來的珍貴影像,趕在消散之前留下美好記憶
追尋活著的鐵道系統,日常運轉的真摯記錄
內灣、平溪、大肚、南澳、布袋、金門、阿里山、
阜新、牙克石、三道嶺、蒙古、莫斯科、斯德哥爾摩……
蒸汽火車、輕便鐵道、路面電車……一同串聯世界的平行線
人、鐵道、車輛,相互交織,一起走出的歷史
歷史可能被遺忘,記憶可能與景物一同消散,記錄是抵抗消散的方式。
個人與時代的交會
黃威勝的大學時光,是本土熱風行的年代,也是BBS盛行的日子,BBS站「內灣小月台」成為鐵道研究者的基地,快速大量地交換著情報與成果。解嚴後開放的風氣,和對自身土地的關注,台灣研究日漸受到重視。
一九九五年十月,全台幾個文化協會聯合舉辦了「行過鐵枝路,相逢火車頭」老火車站保存運動。黃威勝意識到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也認識到從小親近的新竹火車站,在許多人眼中如此地重要,。原來火車除了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外,還有這麼多可以「玩」,可以研究的領域。
在交通大學鐵道研究社社辦裡,黃威勝發現了一本奇書《已遺忘之台灣鐵道》,是一位美國人踏查七〇年代末的台灣輕便鐵道的成果記錄,內容翔實,照片之外,並繪製路線圖,說明運行方式。這本書大大震撼了黃威勝,讓他背起相機與時間賽跑,記錄即將消逝的鐵道。
自我的追尋
以攝影記錄鐵道,是黃威勝拍照的原動力,依照地緣關係,再評估景物消散的可能性,來決定拍攝的順序,特別熱愛產業輕便鐵道:礦業鐵路、林業鐵路、鹽業鐵路、糖業鐵路……。隨著產業的衰竭或是運輸條件的改變,輕便鐵道逐漸走入黃昏。趕在停止運行,鐵軌變成廢鐵之前所拍下的每一張照片,都有可能成為歷史的註記。其中,位於平溪的新平溪煤礦,是黃威勝進行完整測繪、踏查的場域。拍照以外,輔以訪談,實地丈量,繪製出了場區完整的路線圖。
蒸汽消散
儘管火車動能已歷經幾次變革,蒸汽火車憑藉著它原始的機械結構特色,和富有生命力的運行風采,在活動、慶典中,成為各國鐵道迷爭相追逐的焦點列車。然而,世界上,依然有日常商業運轉的蒸汽火車。在中國北方,從大興安嶺到內蒙到新疆擁有巨大的露天煤礦場,礦場裡使用著大型蒸汽火車負責每天的運輸。特別是新疆三道嶺,被譽為蒸汽火車的最後聖地,為了拍到最震撼的影像,每年冬天,全世界的「追煙者」紛紛前往。他們強忍著低溫,就為了拍下在空中凝結的蒸汽,感受蒸汽機車運轉的魅力。這些車輛隨著司機們日漸衰老,近年來,各個礦區陸續終止使用蒸汽機車,二〇二二年七月,三道嶺也正式終止蒸機任務。從此,蒸汽消散。
人,鐵路與車輛
「鐵道迷不是喜歡拍火車而已」,人、鐵路與車輛三者之間的連結,發生動人的故事,才是鐵道迷感興趣的地方。鐵道上,如果沒有車輛運行,也不過是兩條暗淡的平行線而已。透過鐵道,去追尋平行線上(曾經)發生的故事,分享給大家,才是鐵道迷最津津樂道的事。《追火車的日子》除了精采的攝影作品之外,也收錄了作者關於「人與鐵道」的記憶。第一次搭火車的經驗,高中搭乘內灣線通勤的青春歲月,追煙行動時身體遭受低溫重創,如何坐進三道嶺蒸機的駕駛室了解鐵道員投入礦業的心路歷程……還有曾經在旅途上與鐵道的短暫交會情景。
本書特色
●作者黃威勝成長正值台灣經濟起飛、產業轉型時代,產生大量的工業遺址。黃威勝選擇以影像記錄,留下它們最後的身影,不僅是遭人遺棄的器械,還包含了工作者的姿態,如今看來,都屬於珍貴的文化財產。
●從小就與火車結緣,黃威勝的相機記錄下過往的日常,看似平實的影像中經過歲月的淘洗,反而是原汁原味的美好。
●受到台、日鐵道研究前輩的薰陶,學習到札實的踏查方式。每每從人、鐵路、車輛,三者之間的關係找尋動人的故事。
●以新疆三道嶺煤礦為代表的「追煙」系列作品,除了在攝影美學上的表現,也重新賦予鐵道攝影探討人與鐵道共同走出的歷史,和緊密連結的情感。
作者簡介
黃威勝
新竹人,資深攝影記者。
以中國新疆三道嶺煤礦鐵道為題執導拍攝紀錄片《蒸汽消散》,榮獲二〇一九日本門真國際電影節紀錄片最佳攝影獎;入圍二〇二〇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熱愛鐵道,長期關注鐵道相關事物,成長過程一路與鐵道形影不離。熱愛產業輕便鐵道:林業鐵路、糖業鐵路、礦業鐵路、鹽業鐵路……。近年進行了多次的「追煙」行動,趕在蒸汽消散之前,捕捉中國煤礦鐵路上現役運轉的大型蒸汽火車。在遼寧阜新,內蒙牙克石、元寶山、平庒,新疆三道嶺等地,拍下大量珍貴照片。並與鐵道同好前往蒙古,在開闊的地景中,享受追火車的樂趣。
二〇一八年起,定期與同好舉辦「鐵鏽味」攝影展,與張志文等人合著有鐵道攝影集《夢・軌跡》(2021,田園城市)。與洪致文、鄭銘彰、林政廷合著攝影集《Sky Train‧鐵道迷的航空世界》(1996)。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