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一九○○至六○年代台灣歷史老照片
◆以攝影圖像重現沉埋於歷史之河的農民與社會運動者的身影
◆以影像故事挖掘台灣人曾經的憤怒與希望、反抗與行動
鐵血帝國的興衰起落 鐵血宰相俾斯麥與傀儡皇帝威廉二世的恩怨糾葛 鋼鐵德粉不可錯過的帝國史佳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五十年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如何一步步邁向自毀深淵, 拖著全歐洲走上「地獄之行」?
數十年來,香港在大國的權力競逐之間始終保有著一種岌岌可危的自由。本書提供了一個及時且深入的敘述,說明香港如何從一個偏遠的漁村一路發展到九七之後的現狀。作者針對大量的經濟數據、政治事件、行為者與理念予以精細地分析,讓讀者得以了解香港在2019年爆發大規模抗爭的經濟、政治與社會成因,在此同時,又要明白這...
從作祟妖怪到寵物明星,從捕鼠工具到家庭成員 不管是遇上愛貓成癡的大文豪,還是嫉貓如仇的老百姓 紛紛擾擾的人類社會裡,貓咪始終漫步在你我身邊 跟著牠們小巧輕靈的腳步,見證歷史發展的軌跡! 店家擺的招財貓,真的是貓咪受歡迎的象徵嗎? 愛貓的天堂「貓島」,其實是畏懼貓妖作祟的結果? 戰後如...
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嗎? 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名稱由來? 為何啟蒙時代思想家對拜占庭不屑一顧? 拜占庭對後世的影響是什麼? 打開牛津大學出版社最受歡迎通識讀本, 用最簡明的方式認識影響人類發展深遠的大帝國。
◤分心不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只要是人就會分心!◢ 在3C爆炸的時代,你會因為資訊過多而困擾嗎? 你會因為動不動想查看訊息而無法專注嗎? 你曾懊惱為什麼容易分心嗎? 你曾吶喊為什麼一想專心,大腦就當機嗎? 你可能以為是被資訊轟炸帶來的後遺症,因為需關注的事物太多,但還沒真正徹頭徹尾了解一項...
別的小孩出生是證明他們父母的愛,只有我的出生是證明他們犯下的罪」──崔佛.諾亞 「他的幽默中帶有一種輕鬆和樂觀的態度,他將自己局外人的視角當做優勢,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世悲慘的男孩如何克服現實困難,用他的生命經驗演繹出獨一無二的『喜劇』表演。」 ──比爾蓋茨 一種南非式的幽默...
日本究竟錯在哪裡? 身處何方?該往哪裡去? 率先對「房地產泡沫」提出警告的重量級經濟學者, 與教科書完全不同觀點的日本經濟興衰最佳導讀。
最受國際學界矚目的全新國家實力論述! 「毫無疑問,本書將扮演台灣展望未來的指南針。」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 松田康博 第一本以東亞視角剖析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權威著作! 國際關係 ╳ 半導體產業 雙精通學者李世暉,首次揭露── 台灣除了護國神山,還有護國神器「鏈實力」。
繼《看得見的世界史》與《德意志》,BBC廣播四台和大英博物館又一攜手磅礡巨作 藝術史大師尼爾・麥葛瑞格帶路,探索信仰與人類社會交織的複雜歷史與關係
★全球翻譯32種語言.暢銷20萬冊.橫掃12項國際大獎.唯一中文版 ★《經濟學人》、《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年度選書 20世紀最黑暗的歷史現場,不在德國或俄國,而在納粹與蘇聯之間的血色東歐。 見證普利摩.李維未能記錄的屠殺真相,漢娜.鄂蘭理論之外的極權全貌。
羅馬人的故事壓縮了人類歷史的結晶 從「共和」到「帝國」, 羅馬的歷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人類憲政經驗的歷史。 羅馬衰亡了嗎? 擺脫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的舊史觀, 以開放觀點重新評價古典時代。
「這輩子我最感激兩件事,一是我出生在北韓,一是我逃出了北韓。」 一個長於北韓黑市世代的女孩,歷經苦難終於逃離家鄉, 卻在人口販子的掌控下,度過兩年生不如死的歲月。 這一則活下去的故事。
第一本爬梳咖啡種植與全球貿易關係的經典著作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歷史」、「社會政治分析精細」、「資料豐富的原創性研究」 《波士頓環球報》、《經濟學家》、《衛報》、《出版人週刊》等全球媒體齊聲讚譽 從十六世紀歐洲首次記載咖啡為始,不過四百年,咖啡席捲了歐陸與美洲,成為人們的日常飲品。資本...
1972那年,三十八歲的寡婦珍.麥康維爾(Jean McConville)膝下十子,蒙面入侵者在貝爾法斯特將她從家裡強行帶走。這本書是步調如小說般緊湊的精密報導,基夫以麥康維爾的謀殺案為主軸,牽引出北愛爾蘭問題的歷史。他訪問了衝突雙方的參與者,將那個時代悲劇的毀滅與虛耗轉化成鏗鏘有力、引人入勝的長篇...
鏘鏘鏘!趣史上演啦~ 有梗.有料.有好笑!歡樂迸出閱讀新角度! 「故事」網站超人氣作家領銜主講,力邀歷史人物現身說史! 搭配課綱,告訴你歷史課本不讓你知道的故事。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我們這一代知識份子的責任 ──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成為光,做黑暗中的明燈, 以言論昭亮人目和人心,昭明政治和社會。 五四運動的時候,當時的北大校長蔡孑民先生曾以「愛國不忘求學,求學不忘愛國」兩句話勉勵青年學子,對於今天的青年學生和知識份子而言,其...
此刻,我想撲向風暴的未來,
是鷗鳥就該迎風逆雨,
是江河就要湧向大海,
是怒浪必將擊向岩岸,
是岩岸就得承受分離的負載,
在這巨變流離的年代。
在這巨變流離代,
我們隔著煙波相望,
此岸彼岸各自奮力振翅,
我看見你飛向人字的雁陣,
若你回首,想必也能望見,
我踏入默禱的人叢。
------摘錄楊渡〈風暴的未來〉
路,越走越長;歷史,越追尋越深邃
台灣史總混雜著悲情、淚水、傷痕、血跡的面貌,彷彿台灣人是被欺負的童養媳。然而,透過日據時期的農民運動與社會運動者的影像故事,看見台灣人曾經的憤怒與希望,反抗與行動。在他們的容顏裡,沒有悲情、沒有哀傷、沒有無力的嘆息;有的是堅定的信念、反抗的行動、農村的抗爭、無悔的入獄,以及良知的恆久堅持。在他們身上,展演出一段台灣曾有過青春的反抗,反抗的青春,卻被歷史沉埋許久……
本書特色
日治時代的青年們張揚著良心的正義旗幟,
透過堅定的反抗行動,帶領農民們走向公平之路,
譜寫威權時代最青春的反抗之頁
作者簡介
楊渡
詩人、作家。喜歡旅行、閱讀、電影和足球。最喜歡的地方,是新疆和阿爾卑斯山。大山大水,以及無盡的沙漠。最喜歡的電影是《直到世界的盡頭》。
生於台中農村家庭,寫過詩、散文,編過雜誌,曾任《中國時報》副總主筆、《中時晚報》總主筆、輔仁大學講師,主持過專題報導電視節目「台灣思想起」、「與世界共舞」等,現任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
著有詩集《南方》、《刺客的歌:楊渡長詩選》,散文集《三兩個朋友》、《飄流萬里》,報導文學《民間的力量》、《強控制解體》、《世紀末透視中國》、《激動一九四五》、《紅雲:嚴秀峰傳》、《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長篇紀實文學《水田裡的媽媽》,及戲劇研究『日據時期台灣新劇運動』等十餘種。
簡明仁
美國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為傳承延續簡吉先生代臺灣農民爭取公義理念,及陳何女士扶助弱勢的愛心,於一九九三年八月四日成立財團法人大眾教育基金會,以「助學扶弱」與「農民教育」為主,投入社會公益。
基金會深耕二十多年,努力追尋歷史真相,以還前輩們清白。現在更進一步,思考「農民教育」未來的意義, 因此,自二○一一年開始,於臺南大崎推動「農民希望工程」專案計畫,希望將來可延伸至各個村落,落實臺灣成為無毒有機島的願景。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