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想成家的人,讀這本書都會感動。本書收錄28則用心維繫親密關係的故事,只是這群人共同面對一個難題:她/他的家庭跟別人不一樣。有些是性向不一樣,有些是人數不一樣,有些是相處方式不一樣,別人當作天經地義的權益,她/他們享受不到。你會讀到她/他們如何克服這些難題,或是如何為之挫折。讀這本書,看見台灣社會實際存在的人群,走在路上,你會為這片土地上彼此關心在意的情感,深深共鳴。
一九五○年代的台灣,一個有「思想犯」的年代。六名年輕女性白白失去了青春、自由,甚至生命。「流麻溝十五號」是綠島思想犯共同的戶籍所在地。一九五○年代初,綠島新生訓導處曾經關過一批女思想犯,她們稱為「綠島女生分隊」。 無法想像的監獄生活,出獄之日遙遙無期,對家人親友的掛念、對未來的茫然,衝擊著她們...
▌這本書寫給女人,也寫給男人 「看起來什麼樣子,才像是男人╱女人?」「穿裙子的能不能當總統?」「為什麼同性結婚讓這些人感到焦慮?」「婚姻是不是就是幸福的唯一可能?」「當爸爸媽媽是本能還是需要學習?」「台灣需要什麼樣的性別教育?」其實我們的身邊有太多性別問題,也存在太多關於性別的偏見,可是我們對這些...
你所見到的這本書,是台灣近年來最好看的報導文學,也是一本討論外籍幫傭在台情況的學術鉅作。它獲得多項首次頒給台灣人的重要國際學術榮耀,更受到國內中研院與國科會的肯定。之所以說它是本學術論文,是因為它的下筆嚴謹;說它不單純是一本學術論文,因為它真的如同小說一樣好看。翻開它,藏匿在台灣日常生活背後的故事,...
分手,此生最該好好學的一件事 深理論x軟故事,台大教授二十年兩性課程精華,唯一一本實用系分手治癒書 獻給曾經愛過、正在戀愛,或是失去愛的你們
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課程精華,讓你在微笑和思考中,重新學會「愛」! 深理論×軟故事,以社會學分析愛情,比喃喃自語有理,比神回覆精闢!
台灣的企業要走入世界,英文能力是絕對必要的,但是會英文並不等於會英文合約,而且讀懂和會寫也常常不是等號的,因為英文合約是非常專門的。 事實上,要想充分掌握英文合約並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單純的「英文」能力或單純的「法律」能力就可勝任的,蓋因「英文合約」裡有很多細節,並不是一般的美語補習班所能提供...
本書希望可以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實務組織的案例、不同的工作表單以及示範,來協助讀者瞭解「以成效為導向的方案規劃與評估」這個方案模式的重要觀念,並一步一步地構思及生產出貼近服務對象、對服務對象有所助益的方案。也希望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的引導,來整理自己寶貴的「實務智慧」,為人群服務累積更多實踐的知...
隨著政治情勢的轉變,三民主義學科從台灣各大學、高中學科中消聲匿跡,升學不考了,早期各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的三民主義研究所,也一一改名轉型,然而作為中華民國的憲政基礎,《三民主義》至今仍有研讀的價值。《三民主義》版本,最早是孫文於1919年所撰的《文言本三民主義》,1924年孫文演講「三民主義」,經整理為...
如果說,中環是香港這個前英國殖民地的城市中心,上環就是香港華人社會大展鴻圖的地方。原來,中環曾經有共濟會的會所、孫中山先生並不是第一個在香港密謀革命的人、上環南北行有香蕉、蘋果和橙賣,就是沒有西瓜賣!
閱讀,是在密林裡尋找一片樹葉。 閱讀,是深夜裡孤獨地攀登七道階梯。 閱讀,是駕駛插翼跑車,跨越夢想的界限。 這是一個沒有越界閱讀,就不成閱讀的時代。 不論錯過了多少機會,不論多麼晚開始,閱讀都在等著給我們一個美好的機會。這是一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越讀者時代。 《越讀者》初版於2007年,...
※全兩冊(上、下),不分售。 第一部完整且具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代表30年代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巔峰之作,成為現今西方人有系統地瞭解中國哲學的少數著作之一。其基本架構已為中國哲學史界普遍接受,此書的許多觀點均為前人所未發、後人所不能改的學術定論。
寫論文這件事,相信深深困擾著許多人。大多數的人其實都想寫好論文,只是不得要領,不知該從何著手。本書的撰寫目的就是希望幫助需要寫論文,卻不得其門而入,不知該從何尋找適切可行的題目;或是不知該如何撰寫研究成果,使其展現較高學術價值的初學者而寫的。作者希望將自己多年寫論文和指導學生的實際經驗,整理成類似教...
張蔭麟是最早以語體文寫出中國先秦史的歷史學者,引述文獻也以語體文譯介出來,而且詮釋史實,能提出擺脫傳統觀點的一己之見。《中國上古史綱》,原名「中國史綱.上古篇」,是《中國史綱》的一部分,而《中國史綱》原係張蔭麟三十歲時應教育部之邀,撰寫的高中歷史課本。為求通俗,不引原文,不加腳注,純以白話文寫作。可...
什麼是家庭,怎樣才算一個家?
一紙結婚證書、互訂終身儀式、買間房子,還是生兒育女?
兩人一貓,還是跟比家人更親密的好友們同住一起?
在「結婚=成家」的社會裡,不只父母會送房子給結婚子女,政府住宅政策也獨惠異性戀婚姻家庭。
文化和體制雙面夾殺,想成家的同志伴侶、單身者、好友、手足,只能靠自己的雙手打造家園夢。
活生生的故事發生在每一個角落,但卻從來不被正視,從來不被討論。
彷彿只有透過婚姻關係所組成的家庭,才配稱之為「家庭」,才是所謂的「正常」家庭。
然而我們都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不受法律保障的非婚家庭,就像某種違章建築,因應著一個個真實的生命情境與生活需要而存在,但時時可能被拆除……這些不被法律保護的家庭組合,累積了什麼樣的故事?展現了何種現行法律照看不到的甜蜜或辛酸?我們將本書命名為《我的違章家庭》,希望能讓眾多被忽視的非婚家庭,拿回『家』的定義權,書寫自己的歷史。
作者簡介
婦女新知基金會
1982年一群勇敢的女人打破沉默,創辦台灣第一個女性主義雜誌社「婦女新知雜誌社」,並於1987年解嚴後,立案為「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希望透過議題倡議、教育推廣、遊說立法……等實踐,逐步改造社會體制和性別文化。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
2009年,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由數個婦女、同志、性別團體以及許多平權運動者共同成立,歷經三年多的運作後,2012年8月已正式登記為社團法人。我們認為所有形式的家庭關係都應該受到合理與平等的法律保障,因此自主起草了三個民法修正草案,包括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及收養)、伴侶、家屬制度的立法,其中婚姻平權草案已於2013年10月在立院院會通過一讀。我們希望在2016年之前,有情人不再無「法」成家。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