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英國文學的瑰寶
擁有能使生命更具價值、使記憶更加甜美的神奇療效
讓人笑中帶淚、讀了還想再讀的極品隨筆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這片沙漠的風情萬種, 讓我學習著去愛每一個人, 和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 如果人生就是一場永不結束的旅程── 流浪文學的起點,我們愛上三毛的原點。 三毛逝世 30週年 紀念版
王家衛人生首序 暢銷作家李舒最新隨筆集 細數半世紀前的優雅與風情 佳人與雅士的傳奇往事 如那一抹夕陽下的餘暉 在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遺落
公共電視年度教育大戲《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原著 找回凝視孩子的初衷 我寫的九篇故事: 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樂見的教育神話。 沒有一篇看了會感到喜悅。 沒有一篇看了心中不會亂糟糟的,甚至覺得煩。 然而,這些事情確實發生過。 不僅確實發生過,極可能...
內容簡介:
一八二○年,英國《倫敦雜誌》的主編向當時在文壇已小有名氣的查爾斯.蘭姆邀稿,請他在雜誌上開專欄連載,每月一篇,體裁不限。於是蘭姆假借前同事的名字伊利亞為筆名,在雜誌上撰文,不受拘束地寫他的所思所見、社會觀察。這一系列文章之後成為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史上的隨筆經典。
這些專欄文字於一八二三年集結出版了《伊利亞隨筆》,而在一八三三年,又出版了續篇《最後的伊利亞隨筆》,本書為此續篇之選集,精選了其中十篇文章。包括緬懷老房子的〈H郡布萊克斯隰地老屋〉、搭船旅遊時寫下的船上邂逅〈馬爾蓋特舟遊舊事〉、趣談家中長輩的〈窮親戚〉、另類悼友文〈傑克遜上尉〉、幫行動不便的老友在婚禮上扮演父親嫁女兒的〈婚禮〉等。
蘭姆擬以伊利亞的口吻,說出一個又一個似虛若實的故事、人間觀察、遐想、生活抱怨、自我嘲諷,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既深刻又真摰。即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些文字也能引人入勝,讓讀者不時點頭贊同,或莞爾捧腹、或感慨追念。
作者簡介:
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 1775-1834)
英國詩人、評論家、散文隨筆家。
蘭姆出生於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教堂區,在校時成績優良,熱愛閱讀,本打算進入劍橋大學深造,但因口吃未能通過大學先修班考試。即在哥哥的引薦下,到南海公司擔任簿記員,之後於一七九二年轉入東印度公司擔任會計課書記,直至一八二五年退休。蘭姆的姊姊瑪麗在年輕時精神疾病發作誤殺母親,使得蘭姆一肩擔負起照顧老父與姊姊的責任,終身未婚。
成為上班族的蘭姆,在閒暇時終情寫作,曾投稿至一七九六年創刊的《月刊雜誌》,並與華茲華斯、柯勒律治等人交誼,因而漸受矚目。
一八○六年,蘭姆姊弟挑選莎士比亞戲劇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二十個故事,把它們改寫成敘事體的散文,名為《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本書也成為大眾接觸莎劇的重要入門書。一八二三年,將原本刊登在《倫敦雜誌》的專欄文章集結出版的《伊利亞隨筆》,為蘭姆創作的最高成就結晶,內容多為自傳體的小品文,續集《最後的伊利亞隨筆》於一八三三年出版。
譯者簡介:
姜煥文
甘肅人,現執教於蘭州文理學院外語學院。翻譯作品有《伊利亞隨筆》、《草葉集》、《河畔小屋》、《多克斯羅馬日記》及《多克斯埃及日記》。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仰望群星,時間中的旅行出版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