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愁予最膾炙人口的作品
「窗外的四月正被動植物們索要著陽光,我不知道我的詩能讓讀者們要些甚麼去?祇覺得,這世界委實太美了……在如此美的日月山海之間我生活著而且寫著詩,我需要的是進步……那麼,寫至此,這篇後記就算是請柬吧,邀請朋友們在暇時不吝指教地蒞臨我的《夢土上》,越早越好。」──鄭愁予
徐志摩創作生涯僅十年,卻大放異彩,寫下<偶然>、<再別康橋>、<翡冷翠山居閒話>等膾炙人口的詩文。他致力追求新詩的體裁格調,大膽實驗,以韻律和諧、意境優美,突破五四以後新詩的格局,散文也頗有所成。他一生追求愛、自由與美,愛情故事被傳誦不絕,後經拍攝成《人間四月天》連續劇。
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雙重肯定 文豪海明威的巔峰之作 《老人與海》是一部經典的文學名著,其雋永的文句,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學。故事裡的老人孤獨地與大海奮戰,他憑藉著自己豐富的捕魚經驗,及超乎常人的毅力,不畏懼來自大自然、命運或是他老邁身體的挑戰,頑強地與逆境相抗衡。 本書完整地呈現人類...
坐在小窗前,我花了長久的時間與多次的試刃,才算把「微塵」分割了。《夢土上》是她底第一部。其實,到最後編成了這個零碎的樣子也是沒有甚麼理由的。祇不過是──以島上無常的天候做比喻吧;像陰晴一樣,我寫的詩也隨著我多變的心緒而顯出在賦調上、節奏上的差異來,為了分錄歸類這些差異,就成了現在這樣的有許多獨立小輯子的出現……
窗外的四月正被動植物們索要著陽光,我不知道我的詩能讓讀者們要些甚麼去?祇覺得,這世界委實太美了……在如此美的日月山海之間我生活著而且寫著詩,我需要的是進步……那麼,寫至此,這篇後記就算是請柬吧,邀請朋友們在暇時不吝指教地蒞臨我的《夢土上》,越早越好。──鄭愁予
作者介紹
鄭愁予
原名文韜,一九三三生於一個軍人家庭,幼年隨父轉戰馳徙於大江南北,山川文物既入秉異之懷乃成跌宕宛轉之詩篇。鄭愁予在新竹長大,畢業於中興大學,曾在基隆港口工作多年,臺灣的風物情感塑造他的藝術背景,襯托廣大中國的局面。詩人為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藝術碩士,現任教於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 New Haven)。鄭愁予出版有詩集《夢土上》、《窗外的女奴》、《衣缽》、《燕人行》、《雪的可能》、《刺繡的歌謠》、《寂寞的人坐著看花》等多種,其作品之語言意象和風流蘊藉,早蔚為四十年來現代詩最深遠廣大的影響之一。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