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是198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
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列名「改革四君子」;
他也因為1989年的悲劇而流亡海外,
面對中國改革的難題不斷苦思讀寫。
朱嘉明刊載於《思想》22期的〈中國改革的歧路〉一文,
同步在大陸共識網發表,引起將近20萬網民瘋狂點擊與轉發,
引起熱烈關注與回響。
《中國改革的歧路》所收入三篇文章,均表現出朱嘉明這種時代精神面貌,
讓讀者一窺作者個人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
銅鑼灣風波,港版「被夭折」── 全球唯一台灣繁體中文版,突圍面世! 集權、反腐、鎮壓、爭霸 對內維穩、對外擴張的「習近平主義」 將帶來中國的崛起,還是全世界的危機? 台灣與香港又該如何因應? 「不是中興之主,乃是亡國之君」 身為對習近平及其政權最為精準和銳利的觀察家,...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榮登暢銷榜!入選年度好書!歐巴馬+蜜雪兒與Netflix第一部簽約著作! 總統是國家的風險長,應帶領人民遠離風險!
《國家的決斷》作者張國城教授是知名的國防外交與軍事戰略專家,他詳細分析從二戰結束後,從日本投降、聯合國與北約的建立、自由與共產陣營的分裂對峙、核武問世、鐵幕降臨、韓戰、越戰,一直到蘇聯解體、美國獨霸、第三波民主化與經濟全球化席捲全球,在這當中國家的興衰起伏與權力的消長更迭。而最重要的是,對於國家地位...
全球民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外有威權國家俄羅斯囂張正面入侵、中國陰謀滲透擴張,內有更憤怒、更極端、更易被操縱的選民。為了對抗他者,我們變得更排外、更封閉、更自我保護。為了鞏固內部,我們開始想要打壓異己、限制言論空間與政治自由。 民主岌岌可危,因為我們對民主的信心動搖,甚至被黨派之爭撕裂。
《赤裸裸的共產黨》是一部保守主義的經典作品,該書出版於1961年是共產主義橫行的年代。二戰結束之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並在政治上輸出革命、推動共產獨裁,蠶食併吞小國。 本書以了解共產主義的哲學基礎,透析共產黨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指出共產黨人偏好暴力、好耍詭計、背信棄義,但全都被所謂的「革...
真相已死,民粹當道! 在這貌似自由開放的年代, 我們是否已在渴望封閉社會的回歸? ——「極權主義對於文明的反叛,和民主文明本身一樣源遠流長 。」
獨力開拓了香港國族史寫作的醫生學者徐承恩,繼《香港,鬱躁的家邦》書寫香港共同體有異於中國的綿遠過去,新書《未盡的快樂時代》則將焦點放在香港一段令人困惑的近代史,對民主回歸世代的功過作出了率直的診斷與公允的評價。
本書彙集作者二十多年來針對政權合法性基礎與國家社會關係形態的研究成果,界定並論證了建立統治合法性基礎的三維「理想類型集」:意識形態合法性、績效合法性,以及程序合法性。不同的合法性基礎將會激發不同的社會理性,從而塑造出不同的大眾政治認知模式和行為特徵。
殷海光向來以自由主義者自居,不過,他的思想旅途,卻也曾面臨困惑難解的時候。尤其當社會主義思想在二十世紀中葉甚囂塵上,嚴重威脅自由民主體制之際,殷海光為之苦思無已,始終難求出路。 當殷海光讀到了海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書,猶如覓得一劑求答解惑的思想良方,甚感興奮,於是開始進行這部經典的翻譯工作,本書即...
凱恩斯在《貨幣論》裡頭有一句話:「如果以貨幣為主線,重新撰寫經濟史,那將是相當激動人心的。」這部《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兩千年》就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對中國歷史的一番梳理和解讀。 中國向來是以政治力量的強弱來評判一個朝代的表現。所以像南宋,一般認為是不及格的朝代,但是從貨幣經濟的角度來看南宋...
本書為六四民運領袖王丹的第一本個人完整回憶錄。由王丹親自執筆,藉由回顧他從小到大的日記,爬梳他人生中的每一個轉折。除了批露自身成長與心路歷程外,王丹也試圖以呈現其個人記憶全像來完成其身為「六四」重要成員所應負的歷史責任──還原他個人所知所為的部分歷史面貌。王丹想傳達的就是他這樣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中,...
像朱嘉明這樣由文革、改革開放、與六四這三大歷史局面所塑造出來的一代人,
往往能對中國的歷史、現狀與前景提出獨特的全局觀點。
本書的精采內容,主要分成三篇:
第一篇〈中國改革的歧路:朱嘉明先生訪談錄〉以朱嘉明個人經歷為線索,交代了朱嘉明相對於國家歷史的經歷與想法,力求反映從195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再到1980年代改革的歷史邏輯。
第二篇〈從不斷革命到持續改革:中共應對政權「合法性危機」的模式〉揭示共產黨執政的合法性危機和不斷革命、持續改革之間的關係,以建立合法性的努力與失敗為脈絡,縱向分析人民共和國六十年(並上溯民國)的歷史經驗,作為今天的教訓。
第三篇〈中國國情的八個關鍵問題〉選擇了當下中國面臨的八個現實問題,加以分析聚焦,橫向剖析政治制度與發展模式,動態認識今天中國的國情。這三篇文章,試圖在縱向審視中國當代歷史的同時,也從橫切面剖析中國現階段最重要的經濟、政治和社會問題。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回答:為什麼中國的改革走上了歧路?
中國的「改革」,如同一列承載著十幾億民眾的快車,高速行駛了35年,但至今沒有列車時刻表,也不知終點站在哪裡。這趟改革的列車早已駛入歧路,受益者是既得利益集團而不是人民。人們正在從不滿意轉變到失望,甚至開始絕望。現在,已經到了全體乘客和車組人員都須思考如何把歧路列車搬回正軌的時候了。通過深入的歷史和政治經濟分析,解說中國的「改革」是在什麼樣的時空背景下,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脫離了正確的軌道?作者主張,憲政民主應是中國未來的關鍵選擇。唯有還權於民、還富於民,中國才會長治久安。
作者簡介
朱嘉明
1950年出生,北京人。1964年就學於北京男十三中,1968至1978年,先後在西藏、黑龍江和山東務農做工;1978年考上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後,在完成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同時,參與創建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擔任河南省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西部研究中心、北京青年經濟學會、中國改革開放基金會負責人,暨《中青年經濟論壇》主編。1989年6月後,流亡海外,一度擔任海外民運負責人。1993年退出民運,在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完成MBA;先後在澳大利亞、東南亞創業經商。2000年之後,擔任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經濟學家,現任教於維也納大學。主要著作有《國民經濟結構學》(1984);《現實與選擇》(1984);《論非均衡增長》(1988);《朱嘉明文選(三卷)》(2009);《從自由到壟斷:中國貨幣經濟兩千年》(2012)。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