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余英時先生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未盡的才情》是余英時先生為《顧頡剛日記》所寫的序言。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
本書即以戴震與章學誠為核心,從當代環境與心理背景兩大層面,逐步勾勒出戴、章二人的思想側影,進而窺見兩位中國學術思想史之大成。余先生不僅從中國儒學傳統談起,更是從中帶入西方思想史研究取向,透過戴震與章學誠兩大清代考證運動理論大家,為世人帶來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經典之作。
本書特別著重地分析了錢先生和「五四」主流派(以胡適為代表)、馬克思主義派(以郭沫若為代表)、以及新儒家(以熊十力為代表)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
本書彙集了余英時先生為海內外學者所作序文五十一篇,所論涵蓋從先秦至當代三千年中國歷史,貫通歷史、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社會、經濟、法律等諸多學科,精闢分析學術和時代的課題,篇篇由其深厚的學養和真誠的良知所發。
本書彙集了余英時先生為海內外學者所作序文五十一篇,所論涵蓋從先秦至當代三千年中國歷史,貫通歷史、文學、哲學、宗教、政治、社會、經濟、法律等諸多學科,精闢分析學術和時代的課題,篇篇由其深厚的學養和真誠的良知所發。
本書申論自先秦以迄魏晉,中國知識階層的發展和演變。 研究路徑綜合了思想史、社會史與政治史各層面,整體觀照了中國知識階層的重要問題,推論精微縝密,為影響中國文化發展極為深遠的這個群體,提出周詳深邃的解析。
金馬影帝莫子儀,傾心重現史學大師余英時的學術經歷與思想底蘊,彰顯一代知識人對文化、民主與自由畢生的堅持。 ◎第43屆金鼎獎圖書類「文學圖書獎」 ◎第12屆香港書獎 ◎第41次中小學生讀物
本套書含以下3本作品:《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人文與民主》之電子書+有聲書,合計共6個品項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 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出版人顏擇雅特別撰文導讀:〈余英時...
本套書含以下三本有聲書:《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人文與民主》 全書由專業聲優演繹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 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出版人顏擇雅特別撰文導讀:〈余英時最重...
本套書含以下三本電子書:《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知識人與中國文化的價值》、《人文與民主》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余英時 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出版人顏擇雅特別撰文導讀:〈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余英時給...
*本商品為電子書+有聲書套組 人文與民主,包括人文研究,民主,和思想,環環相套,不能截然分開。 余英時先生,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 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 ──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 ...
*本商品為電子書+有聲書套組 「知識人」(intellectual)是十八世紀之後才在西方出現的概念, 中國則自先秦時代便有「士」的階層,並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傳統。 從士轉變為知識人,代表「士」文化的斷裂, 也象徵華人價值體系的巨大轉變。 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爬梳中國知識...
*本商品為電子書+有聲書套組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
人文與民主,包括人文研究,民主,和思想,環環相套,不能截然分開。 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哲學會會士、克魯格獎、唐獎漢學獎得主 ──余英時先生,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 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 ──...
爬梳中國知識人與價值體系之間交相形塑、影響的綿密關係。 「知識人」(intellectual)是十八世紀之後才在西方出現的概念, 中國則自先秦時代便有「士」的階層,並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傳統。 從士轉變為知識人,代表「士」文化的斷裂, 也象徵華人價值體系的巨大轉變。 本書收入余英時先...
全書由專業聲優演繹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
人文與民主,包括人文研究,民主,和思想,環環相套,不能截然分開。 余英時先生,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全新編輯校對,絕版經典再現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給台灣的最後建言 特別獨家收入余英時【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演講全文 ──從科學民主到人文民主
「知識人」(intellectual)是十八世紀之後才在西方出現的概念, 中國則自先秦時代便有「士」的階層,並形成一個延續不斷的傳統。 從士轉變為知識人,代表「士」文化的斷裂, 也象徵華人價值體系的巨大轉變。 余英時,重要人文思想研究之作,爬梳中國知識人與價值體系之間交相形塑、影響的綿密...
中國文化與現代生活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二十世紀中國人最感困惑的大問題 顏擇雅(出版人):余英時最重要的一篇通論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本書是余英時教授為《顧頡剛日記》所寫的序言。 顧頡剛以倡導「古史辨」運動知名於世,他一生最重要的研究成績也集中在古代,上起夏、商、周,下至秦、漢。在我們一般印象中,他是一位典型「象牙塔」中學者,畢生與古籍為伍。
本書以漢代的貿易和擴張為中心,全面考察漢代中國人與其他民族之間的對外關係,在廣泛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重新審視了漢朝所面臨的經濟和軍事問題,對厘清諸多近年來的史學熱點問題頗有裨益,對了解中國歷史有非常重要的貢獻。
研究胡適生平 總是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疑點 余英時教授《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考據諸線索 提供後世這些疑點的澄清 並盡量還原真相 余英時教授《重尋胡適歷程:胡適生平與思想再認識》根據《胡適日記全集》的內在線索,探討胡適在各個階段與中國現代史進程的關聯,並就上述引起議論的疑點,擇其較有關係...
克魯格獎(Kluge Prize)得主、漢學家余英時院士的最新學術論著 《論天人之際》是關於中國思想起源的一部專題研究 余英時院士在書中特別借用了「軸心突破」作為分析的概念 他認為,只有在其他古文化──特別是西方──的對照之下 中國軸心突破的文化特色才能充分地顯現出來 余英時院士從軸心突破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