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即以戴震與章學誠為核心,從當代環境與心理背景兩大層面,逐步勾勒出戴、章二人的思想側影,進而窺見兩位中國學術思想史之大成。余先生不僅從中國儒學傳統談起,更是從中帶入西方思想史研究取向,透過戴震與章學誠兩大清代考證運動理論大家,為世人帶來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經典之作。
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這段歷史的焦點是人民! 文革爆發50週年,從人民視角重探文化大革命的真實歷史 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經典力作──《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 2016年《金融時報》最佳歷史類選書 檢視中國社會底層如何經歷了一場文革魔幻之旅 更重要的是,埋葬了毛澤東主義。
★★★馮客經典作品全新中文譯本★★★ ★英國塞繆爾.約翰遜獎(Samuel Johnson Prize)得獎作品★ 改寫中國近代史的權威鉅著,了解20世紀中國史必讀之書 一場奪去至少4500萬人性命的大饑荒,是天災還是人禍? 一部傑出的歷史調查,揭示了世界歷史上最惡劣的罪行之一
本書以商周史為本, 結合最新出土史料與考古新發現, 撰成有趣又紮實的異聞錄。 全新解讀西元前十一世紀到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精神生活。 投映當代政治社會,令人不禁含笑思索。
全新增訂版,未刪節最全本,增加二十多萬字增訂內容 首次披露中央研究院大量珍貴史料、照片 補充大量親歷者採訪資料,如曾氏家族後人、劉文典等大師後人親述 全新校對增訂、珍貴史料圖片版 大師遠去再無大師 全景再現20世紀中國大陸最後一批學術大師群體命運的劇烈變遷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站了起來的王丹,一直沒有低頭。 23年後,王丹要重說史,重述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無疑地,六四事件、兩次入獄對王丹的人生經歷鐫下深刻的痕跡,但「民運人士」只是他的身分之一。 王丹還有歷史研究者、詩人等各種面向。如今王丹已是哈佛大學歷史系博士。曾經在中...
你能想像沒有=、×、÷數學符號的世界嗎? 光想就要消耗掉不少腦細胞對吧? 只是你可能不曉得, 就連「細胞」這個詞也是他的創見! 要不是他, 今天中文很可能沒有代數(algebra)這個詞, 而是「阿爾熱巴拉」。 數學✕天文學✕力學✕植物學 透過這位曾國藩幕僚的妙筆,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
文化共同體將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最終階段 中國世襲王朝起源於數千年前的夏代,歷經朝代更迭,夏、商、秦、漢、唐等時期都曾是中國的代名詞。但鮮為人知的是,「契丹」與「桃花石」兩個稱號在西方歷史上,也代表過中國。分分合合的中華世界,竟已說不清最初的源頭來自何處。 那麼,一個中國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是...
重器妙音,字在曼舞 許進雄老師以漢字與文物為題,構築全新的樂章, 帶領我們再探古文化和古文字的奇趣。 國際甲骨文權威學者許進雄教授生涯最精彩的力作!
本書以早期中國走向更大規模和更複雜組織的社會發展過程為主軸,探索支持這一社會發展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傳統,包括書寫的起源,國家的崛起,商代和西周國家的宗教、官僚制度、法律和政體,戰爭性質的演變,帝國的締造,藝術形像的變化,以及對社會秩序的哲學思考等關鍵性議題。
齊邦媛: 他在學術研究中看到,中國在20世紀前半葉傷亡數千百萬軍民,捐軀衛國,戰後卻多數未能歸葬鄉里。1949之後,生者無言,死者默默,寫史之際,豈止感到悲憫與同情而已。 這關鍵15年,成就了你我熟知的現代中國! 也許,沒有誰的國家是真的。 在建國神話的夢幻中,真相與謊言,都成了現實。 這是課本中...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 ★「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
本書為逯耀東教授研究《史記》的畢生心血集成,對司馬遷與《史記》做了深刻的探討與深入剖析。無論是對〈太史公自序〉與〈報任安書〉的深入解讀,或細究司馬遷在《史記》全書中的架構安排、篇章聯繫、撰寫方式及個別紀傳的背後深意。透過本書,讀者將能理解《史記》的開創地位、文字背後隱晦且深刻的目的,司馬遷的情感及所...
★《紐約時報》、亞馬遜Top 1暢銷書 ★ iHeartRadio最佳歷史類podcast改編成書 ★《紐約時報》編輯選書: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它的篇幅不是兩倍長。 ★ 21世紀的彼得.杜拉克暨《時代》百大影響力人物──麥爾坎.葛拉威爾最新力作 「精準轟炸」可以減少無辜平民的傷亡;「無差...
跨越世紀的史學泰斗──余英時
一代巨擘的治學方法、為學成就,經典再現
從心理背景剖析清代考證運動兩大家──戴震、章學誠
重新審思、定義清代儒學於中國學術思想史上之發展
《論戴震與章學誠》
是清代和中國近世思想史研究上的突破
也是中文學界開始受到西方思想史觀念洗禮的主要泉源
【余英時典藏套書 系列特色】
◆余先生學術成就的多方位呈現
集結余先生橫跨三十年的的學術論文、通俗短講和專書序文,文體特性各異,涉獵主題廣泛,展現其深厚的研究學養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而其中針對恩師錢穆學術和思想的研究,不僅為讀者提供理解錢穆的另一取徑,也能從中觀察余先生自青年以來的學思歷程。
◆走出象牙塔的社會關懷
余先生學術成就斐然,但是他並未將眼光限縮於研究的象牙塔中,而是賦予自身知識份子該有的淑世理想。從套書中的短文和講詞,可以看出余先生也將其學養和批判性眼光,應用在針貶時事與社會問題。他不畏政治勢力,不獨善其身,嘗試利用筆墨啟發讀者一同追求更自由、美好的時代。
◆時代變遷中的一盞明燈
余先生藉歷史分析點破中國百年來所處的危機,亦巧妙剖析中國在他落筆當下的整體局勢,展現余先生對自由和民主等普世價值之關懷,並給予讀者化解危機的可能方向。其見解在今日詭譎莫測的局勢下,讀起來依然擲地有聲。
戴震(戴東原)與章學誠(章實齋)為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的兩大高峰。在乾、嘉考證學者由智識主義(intellectualism),逐漸流於「為考證而考證」的文獻主義(textualism)時,戴震與章學誠以「義理」為基底,緊緊把握住清代思想史之核心,為乾、嘉考證運動指引出清晰明朗的方向。亦如余英時先生所言:
「如果允許我們把清代的考證運動比作畫龍,那麼東原和實齋便正好是這條龍的兩隻眼睛。」
本書即以戴震與章學誠為核心,從當代環境與心理背景兩大層面,逐步勾勒出戴、章二人的思想側影,進而窺見兩位中國學術思想史之大成,如何於排斥宋明理學的大環境中,為清代儒學和宋明理學接起思想史上的內在鎖鏈;此外,以「儒學」為學術思想核心之傳統中國,與同時代的西方思想史又有何差異?在本書當中,余先生不僅從中國儒學傳統談起,更是從中帶入西方思想史研究取向,透過戴震與章學誠兩大清代考證運動理論大家,為世人帶來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經典之作。
======================================================================================
作者簡介:
余英時(1930~2021年)
被西方譽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出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香港新亞書院文史系首屆畢業,曾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及當代漢學大家楊聯陞,取得哈佛大學史學博士。曾任密西根大學副教授、哈佛大學教授、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4年獲選為美國哲學學會院士,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14年榮獲「唐獎漢學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