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大圖書公司創立於1975年,為三民書局的關係企業。秉持「知識普及化,學術思想通俗化」的理念,將中、西方思想、人文、藝術等以專書出版。如「滄海叢刊」,取學術如滄海無涯之意,內容廣泛、豐富,計有國學、哲學、宗教、應用科學、社會科學、藝術等門類。「現代佛學叢書」則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使讀者了解佛教真諦,獲得心靈滿足。近幾年推出的「音樂,不一樣?」,以淺顯的文字,帶領大家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此套書並獲新聞局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獎。
三民與東大各系列專業的叢書,詳實記錄不同階段台灣學術領域的發展。將最好的作品,以最嚴謹的編排及最精美的印刷,呈現在讀者面前,是我們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的理念,而這個理念也將陪伴我們、激勵我們在文化傳播的路上,毫不畏懼地迎向未來!
一本與眾不同的統測單字書, 結合「英語詞形&單字記憶」專家楊智民老師獨門絕活, 將字首字尾奧祕融入心智圖解,跳脫死背硬記,融會貫通詞彙知識, 讓你舉一反三輕鬆串聯單字記憶,邁向英文滿分的目標!
就人類群體的大者觀之,人類懷抱過多少夢想,人類也遭受到多少苦難。人類發生多少情思,人類也面臨多少重創。經歷這樣的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紀,人類的生活是否演變得更加幸運快樂?經歷這樣一個多災多難的世紀,人性的內涵是否進化得更加深刻崇高?人類的理性是否更加圓滿成熟?人類的感情是否更加純潔真摯?這本文集所收的,...
唐代是中國詩歌史上豐碩圓熟、光華四射的時代。以往討論其興盛的原因時,多將重點集中在科考重詩及帝王喜愛等大環境的催促。但是,在詩歌創作的環境中,更直接觸動情思、更貼合於個文人構思歷程的,該是與文人生活息息相關的居止遊息之地──園林,本書根據唐代文人的自述──詩文,釐出唐代文人其造園的寫意手法、理念及藝...
現代化是我們民族這一百多年來所追求的最重要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真可以說是殫精竭思。「為甚麼現代化這個目標對我們是這麼的艱難?」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要瞭解這個問題,必須從兩方面著手:其一,我們要去探究構成現代世界的現代性究竟有些甚麼內容;其二,我們要對自己的傳統做一種智性的探究。在對...
本書收集林正弘教授有關知識論、邏輯及科學哲學的四篇論文。 第一篇「知識與合理的真實信念」所討論是知識論的一個熱門問題:知識是否等於合理的真實信念? 第二篇「邏輯悖論與公設集合論」以羅素悖論做為邏輯悖論的代表,對各公設集合論系統解消悖論的方法做了說明與比較。 第三篇「瑞姆濟的理論性概念消除法」和第四篇...
從古典中國到傳統中國;從封建體制到郡縣帝國,是中國史上的一大變局。從社會經濟結構、政治制度到思想意識,是一整體而典範式的大轉變。而一個新時代的出現,必然意味著異於過去的新世界觀的出現。政治體制上如此重大的改變,也必然意味著對權力正當性的重新詮釋,亦需要另外一套世界觀來重新安頓其合理性與正當性。這套新...
本書為作者提出對孫中山先生思想作為中國現代化方案之省思與詮釋,並企望從一實質的、實際的與實用的觀點發展現代化的中國管理模式、中國倫理模式與中國策略思維模式,俾能更進一步促進中國社會更深入、更廣泛,但也更完美的現代化。
本書透過中醫面對西醫學說的衝突,細密詳實地羅列出晚清中西醫在醫理與人體認知上的分歧。面對中醫受到的種種危機與質疑,唐宗海自受過傳統中醫薰陶的醫者角度出發,以西方解剖知識來完善受制於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而許久未見大幅度革新的中醫理論。他的思想展現了一種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新氣象。既非完全的中西統一,也非死守...
★跳脫傳統研究方式,探討唐代中國醫療的經典作品★ 本書從國家、信仰兩大方向切入,綜觀南北朝至唐代醫學發展的多元面向,剖析唐代官方對於醫學的推動與利用,以及唐代醫學與宗教的密切關係。作者並運用新出土文獻、墓誌銘、文章詩歌、宗教資料等,拓展唐代醫療史研究的視野與可能。
本書由臺中高工莊靜軒老師、蕭美玲老師共同編著。全書共12單元、24篇內容多元的文章,參考測驗中心近年公布的歷屆試題撰寫,並收錄48個統測關鍵句型,期望同學能運用每天20分鐘的時間,完成兩篇綜合測驗。每回皆精心整理字彙補給站及文法加油站,讓你寫完綜合測驗之後,學習單字、例句超省時。附解析本,含文章中譯...
精心設計 14 回主題式閱測單元,程度分級設計、難度由淺入深。 解題攻略篇包含 7 大閱讀技巧,提升學生英文閱讀能力並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文章內容。 實戰測驗篇精選 42 篇符合 108 新課綱議題之文章。 坊間唯一主打「素養導向」的閱讀測驗參考書,邏輯思考單元、圖表情境題一應俱全。 Pre-read...
在學術園林中﹐作者是一位永不悔改的老頑童!時而逛到語言文字的園區﹐對漢字特質、虛詞詞性指指點點﹐還發現孤立的漢語竟也有屈折的現象。時而闖入義理的聖壇﹐探視人性的善惡﹐格物而致知﹐且對飄零朝鮮的花果﹐ 品評微笑。流連於文學的山麓水濱﹐拜訪《詩經》中的象徵;探視《易經》中的模稜語;還企圖從歷史、現象和理...
本書沿著傳統醫學自身的發展脈絡,探索「意」的歷史蹤跡;同時又注意到在近代西方科技繁榮昌盛、普及全球之後,唯有中國傳統醫學仍然具有不衰之生命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我們不能完全用現代科學來衡量、改造與要求傳統醫學。
郭嵩燾是清末第一任駐英法公使,身後留下大量日記。作者根據這份可貴的原始史料,配合郭氏文集、奏稿,重現出這位十九世紀走在時代前面的人物。本書述及他的起居、旅行、交友、應試、見聞以及籌辦洋務時,出使國外 接觸到西方文明後的感受。
本書結合民間故事與可信史料,既為歷史與民俗研究另闢蹊徑,亦提供大眾一部奇趣的通俗歷史讀物,附錄更有許多一手的民間傳說故事以及珍貴圖片,帶您一探北京城鮮為人知的奇幻祕密!
本書以討論隋唐之間的權力與制度之演變為主。從建國理想和國策出發,探討其人事結構的內涵和變化、政權與治權關係的互動,並檢討其決策系統、行政部門、監察司法、人事制度與國防軍事體制等重大制度如何設計、有何變化、與國家安全有何關係等項目。
本書蒐羅作者具有洞見與啟發的研究,編輯成冊;如今,社會典範已不再單一,多元異質的典範相互輝映,使科學史、科學哲學、以及STS的研究多了種種前所未見可能性。
先生曾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於有清一代學術思想已剖析良多,本書各稿成於其後,惟所重偏在思想,多為《學術史》所未及者。而書末更取康長素、章太炎材料,涉及民國時代,尤為有意考論民國以來之學術思想者所不可忽略。又所著《清儒學案》以故湮沒,則中國四千年來學術思想傳統演變之跡,本書實為其殿。
本書共收文十七篇,以討論有明一代之理學思想為主,尤以陽明一派為中心。特於王龍谿、羅念菴兩人平日交往言論異同,詳加闡申,以見浙中江右王門之歧趨所在。公安三袁學一篇,從其學術思想之基本處發論,則其文學上成就之利弊得失高下深淺,亦可言外得之矣。蕺山一案,所收材料,多為梨洲遺棄不錄者,從此可深窺梨洲所為學案...
作者由文論史,抉隱發微,道前賢所未嘗道,為治吾國史者所不可不知。他如金元道教考,述當時道教之新趨,以明古今之變。理學與藝術一文,則發明學術思想與藝術之相互關係,專舉繪畫一事,元代四大家亦在其內,故附此書,可為研治吾國藝術史者啟一新途。
北宋諸儒,其議論識見精神意氣,有跨漢唐而上追先秦之概。本書既加抉發,尤於釋氏中剔出契嵩《鐔津》一集,尤見夏蓮秋菊,其品質相異,有隨其氣候水土而不爽如是者。本書舉濂溪、康節,南北相提並論,尤可探學風轉移之消息。於二程異同、程朱與孔孟異同、儒釋異同,抉發尤精細,衡論尤持平。治兩宋學者,於此書甚勿易視。
本書屬隋唐之部,收錄十六篇論文。四篇討論王通、韓愈,其餘全為禪宗部分,主要在剖辨六祖惠能與神會之異同,其次辨析禪宗與理學的關係。全書以考據方法陳述思想,以歷史演變闡發思想史承先啟後的關鍵,語必有證、實事求是,且義理特出。閱讀此編可上溯魏晉、下究宋明,明白中國學術思想轉變之關鍵。
本冊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編之第一冊,上起兩漢、下迄南北朝。其所收堪與《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莊老通辨》、《中國史學名著》相參證。本冊重要部份,一在論本時代之文學,以建安新文學為其轉捩點,溯源窮流而以《昭明文選》為其主要之題材。一在論東漢以下之門第,舉凡當時門第在政治社會上,在學術思想、詩文藝...
本書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上編之下集,所收散篇論文共二十篇,上起孔子,下迄秦代,於儒道墨名四家思想,其內容之異同出入,其年代之先後遞變,均有精確之分析、詳密之考訂。對於古今聚訟之問題,一一以獨特之見解,與以圓通之論定,尤其如《易傳》與《小戴禮記》諸篇之融會儒道,《大學》、《中庸》兩篇中所未經闡發之...
本書乃上編之第一冊,共收論文七篇。首先推論中國上古之時,北方農作物及山居實情與今日所知之大不同,其中援史證經,多發前人所未發。再論周公對中國文化之影響與意義,探求《詩經》之源流意蘊,考辨〈西周書〉之文體,發明《易經》之旨趣,皆於理舊之中見其萌新。最後引經據史,以春秋時代人之行為事例驗證中國文化之特殊...
書中包括四大專題及漢密爾戲劇原理的研討及創見。特別闡明戲劇發展的四個主要型式,對羅曼主義尤有透澈深入的說明。對史丹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 藝術體體系之形成、發展、衍變及影響,也有系統的分析。本書有詳盡的探討,是修習戲劇文學者不可或缺的最佳參考資料,也是作者對戲劇工作者最珍貴的頁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