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日錄》是張玉法院士於新冠疫情期間,索居鄉下,整理其舊日公私函件,發現不同年代有不同的志趣,亦有不同的師友往來,因而簡記函件之內容,按日期排序,並插入國家大事、家庭瑣事作為背景,題名《浮生日錄》。 作者濃縮了其信札精義,點出一些論題,不作評論,但文字中蛛絲馬跡,也為讀者捎出了一些時代的訊息...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來後,到處的鞭炮聲取代槍砲聲,燃起中國人的希望。國民政府如何進行接收與復員,為其當務之急。接收過程出現若干問題,如接收官員的貪污、部分地區未能完成接收工作、學潮不斷、通貨膨脹等,此係環境使然抑或人謀不臧所致?本書以平津地區的接收為例,...
抗戰初期的遠東國際關係圍繞著中日戰爭而運轉,其頭緒紛雜,過程探索又頗引人入勝。德國、蘇聯、英、美、法等國隨著情勢而改變態度;中國則用時間開展了靈活主動的外交活動。
本書依據大量歷史資料,以相關經濟理論為指導,對近代中國銀行與企業關係的發展過程及其貫穿於這個過程中的幾個重要問題進行全面的考察與分析,並具體測 算銀行資本對工業資本形成所作貢獻,以此說明近代銀行資本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成分,在資本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的作用下,與產業資本的關係由不密切逐步變得密切,從而對中國...
本書依據《外交檔案》,回顧中國參與國際 組織的重要初始階段,探討「北洋外交」在國際層面的表現,試圖用寬廣的角度重新理解當時的中國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