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沿著傳統醫學自身的發展脈絡,探索「意」的歷史蹤跡;同時又注意到在近代西方科技繁榮昌盛、普及全球之後,唯有中國傳統醫學仍然具有不衰之生命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我們不能完全用現代科學來衡量、改造與要求傳統醫學。
探索疾病 擁抱健康 中醫基礎思想與理論的最佳入門書 中醫是中國傳承數千年的古老醫學,然而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人對中醫抱持懷疑的態度,得病時直接求助於中醫的人卻越來越少,中醫甚至已淪為「西醫無法治療時的無奈選擇」。這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本書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藉由平淺的文字、明白的道...
親子互動是孩子健康的關鍵 融合中醫與西方心理學, 從人體能量原理,與體質、神質的鑑別說起, 針對聽眾實例說明應對孩子生病的正確態度, 延伸至日常生活型態調整、親子精神層面的互動, 提供全方位的兒童照護建議。 最重要的是:若家長能夠安心、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狀態就會穩定。
中醫研究的不只是疾病,更是人的生命 中醫是調控有形的物質、無形的能量和更精微的神, 使三者共同作用的一套學問。 調整生命的能量和精神層面, 才是通往康復和健康長壽的途徑。
龐氏及他現今唯一流存的著作《傷寒總病論》對《傷寒論》做出了詮釋及修改,並用書中一半的篇幅講述溫病,是第一位將溫病置於與傷寒同一水平論述的醫家。本論文透過註解該書內文和尋找原文出處,並將其中的理論與《傷寒論》原文、現代傷寒教材、現代溫病教材對照比較,來全面瞭解《傷寒總病論》的傷寒和溫病理論。 本書...
人們選擇如何「坐月子」是教化的結果?!
咒術、陰陽五行、卦象竟和中國傳統醫學療法息息相關?!
中國傳統醫學中無法言明的「意」,本書帶你理解!
「醫者意也」是從古至今許多中醫論者常常言及的一句話。貶斥者認為:中國所有的學問都帶有一種「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的神秘性,最足為知識擴大之障礙,而醫學即其代表;褒賞者以為一個「意」字,概括了有別於現代實證科學之另一種醫學體系的最基本特點——理論的神秘、療法的靈活、醫家的悟性,都盡寓其中……。然而古代的醫家究竟是如何以「意」來構建這門學問,似乎並無人深究。
本書沿著傳統醫學自身的發展脈絡,探索「意」的歷史蹤跡;同時又注意到在近代西方科技繁榮昌盛、普及全球之後,唯有中國傳統醫學仍然具有不衰之生命力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也許我們不能完全用現代科學來衡量、改造與要求傳統醫學。誰知道「醫者意也」——這種與近代科學格格不入、「最足為知識擴大之障礙」的基本性格,是否可以被稱之為「另一種科學」呢?
作者簡介:
廖育群
祖籍湖北省興山縣,1953年生於北京。「文革」期間作工務農,1982年畢業於北京第二醫學院後,就職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1996年晉升為研究員,2005~2010年任所長。主要著作有《認識印度傳統醫學》、《遠眺皇漢醫學—認識日本傳統醫學》、《岐黃醫道》、《中國科學技術史˙醫學卷》(合著)等,論文多發表於《自然科學史研究》、《中華醫史雜誌》、《中國科技史料》等刊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