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身體診療室
0 篇書評

晚清身體診療室

唐宗海與中西醫的對話

1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3/07/26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1.8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eISBN: 9786263700895
  • ISBN: 9789571933535
  • 字數: 277,722
紙本書定價:NT$ 650
電子書售價:NT$ 488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本書透過中醫面對西醫學說的衝突,細密詳實地羅列出晚清中西醫在醫理與人體認知上的分歧。面對中醫受到的種種危機與質疑,唐宗海自受過傳統中醫薰陶的醫者角度出發,以西方解剖知識來完善受制於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而許久未見大幅度革新的中醫理論。他的思想展現了一種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新氣象。既非完全的中西統一,也非死守著傳統典籍不願讓步,一味的否決新知。作者參酌豐富的史料典籍,細膩梳理近代中西醫接觸、碰撞、匯通的脈絡,並一步步帶領讀者領略知識與文化的形成與變遷。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293

    秦帝國何以只有十五年的歷史?秦始皇和秦二世竟然不過三代? 如果劉邦是市井之徒,他憑什麼條件吸引良將人才,崛起於秦始皇時代? 項羽身為名門貴族後裔,他的足智和匹夫之勇,何以最後落得烏江自刎?

  • 電子書: NT$ 254

    都是司馬遷惹的禍 讀《史記》一頭霧水 有讀懂 沒讀通 看《史記》霧煞煞! 繼《秦崩》後,「歷史福爾摩斯」李開元教授再次開講 中國古代偉人──秦始皇的祕密!

  • 電子書: NT$ 254

    所有改變歷史命運的高度,都是無數零碎抉擇的堆疊。 但歷史的真相,往往被深埋在殘缺不全的史料下,等待被發掘。 項羽的性格,如何成就他西楚霸王的形象,又一步步將他推向悲劇英雄的舞台?  在充滿投機者的亂世中,是什麼機運,讓韓信鋒芒畢露?  韓信拒絕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對他個人的命運與歷史的軌跡有什麼...

  • 電子書: NT$ 263

    *醫學院教授化身鍵盤柯南,為網友解開各種醫學迷思 *各種食材致癌傳言、健康假新聞一一破解 *揭發維他命補充劑、酵素、益生菌、膠原蛋白等等營養補充品的世紀真相 *以輕鬆幽默的語法,為你解讀最新權威醫學期刊和論文 *更新你的營養資訊,補充醫學常識,培養網路保健謠言的終身抵抗力  

  • 電子書: NT$ 406

    解放黑奴、人人均富,原為共和黨創黨初衷。 為何如今淪為財閥企業、反智、白人至上主義的代言人!? 從林肯、羅斯福,到雷根與布希, 探索共和黨意識形態180度大翻轉的原因,從中透視美國的光明與黑暗。

  • 電子書: NT$ 180

    當陰陽五行遇上手術刀 醫學改革的號角驟然而起 從近代中國學者的文章評論、日常感悟 為您揭開「中醫」與「西醫」的世紀衝突 ★從清末民初重量級人物的觀點,剖析時代交替之下中醫面臨的危機與轉機 ★匯集近代中國中西醫評論的一手史料,揭開近代中國醫學革命的面貌

  • 電子書: NT$ 228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 電子書: NT$ 185

    每個人都知道醫學治病的光明面,卻很少人認識它致病的黑暗面! 你相信嗎?人們曾把木乃伊磨成粉、植入羊睪丸來壯陽、取死人的脂肪當藥膏、拿陣亡士兵的牙齒做假牙,以為這些都是最有效的醫療方法。對比之下,現代人喝著汽水治感冒、生完小孩不洗頭、割掉器官防癌症、按摩腳底醫百病,你又如何看待? 臺灣最擅...

  • 出版日期:2017-03-29
    電子書: NT$ 196

    我想念人與人之間的互動。 和某人握手、擁抱某個人、親吻某個人的臉頰, 不論什麼都好。 我想念那些人們每天在做的小事, 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事。 這是一本透過剖析人性層面來深思罪與罰的書。  

  • 詳細資訊

    當中醫遇到西醫
    當經絡臟腑與遇上解剖學
    在看醫生之前,要先看懂身體!

    對西醫而言,身體是在手術解剖檯上可以「看」見的生理樣態,
    對中醫而言,身體卻更隱含著一種氣化的、不可觀測的生命真理。
    從《內經》、《傷寒》中走出的中國醫者,面對截然不同的醫學理論,該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由氣血經脈建構出的中國身體觀,又會如何被重新形塑?

    晚清中國是一個新舊文化相互交匯衝擊的時代,在政治、社會、經濟等各層面,也迎來劇烈的衝突與轉變。傳統醫學在這樣的時代風氣下,也夾在中西文化之間搖擺不定。類似「中西醫融合」的理論彼此間相當不同。有強調合一的「中西一元化」,也有試圖「折衷中西」的說法。而唐宗海正是在這樣的潮流之中,首度提出了中西醫匯通的思想。他以傳統經脈氣血理論為骨幹,援引西醫的解剖學知識,在龐雜紛呈的各家理論上,替後來的醫者開拓出一條嶄新的航路。本書以他的立論為切入點,不只詳盡地介紹了中西醫理相互影響、匯通的過程,更替讀者建構出在晚清的時代變局之下,人們對於「身體」形象如何理解的歷程圖景。

    解剖也看不見的人體——「把脈」現在還有用嗎?
    對晚清的中醫而言,龐而繁雜的西方醫理知識特別在解剖學上備受重視。解剖學這種以「肉眼」觀測人體器官的新興學說,對於中醫傳統以經脈、臟腑理解人體的方式作出質疑。醫書典籍上的經脈路線,既不符合解剖學上的血管分布,卻又略有相似之處。對中醫而言,「脈」是一種氣血行走的路線,而這樣看似不科學的、難以捉摸的「氣脈」,在西方醫學大行其道的時代,又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這樣的疑問既是中西醫學理論上的爭執,更展現了兩個文化之間,對於「人體」解讀的根本差異。

    生命的中樞——思考用的是心還是腦?
    在西醫的理論下,人體生命的一切活動簡而言之即受到大腦、脊髓、神經三者的連動控制。大腦作為生命的中樞,負責處理生命的一切感知。然而對中醫而言,比起大腦更為重要的,則是「心」的概念。心被是作一個擬人化的主體,在中醫理論上賦予情緒上的意義。唐宗海作為中西醫匯通的提倡者,並未完全否認大腦的功能,而是援引西方的解剖學說,在唐宗海的解讀下,大腦作為「心」轄下的其中一個臟腑,同樣的也負責處理人體的活動與感知。中西醫對生命的理解,自中樞起便南轅北轍,藉由唐宗海解讀、重構的過程也可以看出晚清中國知識分子在接受外來文化時,是如何理解與轉化新知。
    本書透過中醫面對西醫學說的衝突,細密詳實地羅列出晚清中西醫在醫理與人體認知上的分歧。面對中醫受到的種種危機與質疑,唐宗海自受過傳統中醫薰陶的醫者角度出發,以西方解剖知識來完善受制於歷史文化因素影響,而許久未見大幅度革新的中醫理論。他的思想展現了一種兼具復古與創新的新氣象。既非完全的中西統一,也非死守著傳統典籍不願讓步,一味的否決新知。作者參酌豐富的史料典籍,細膩梳理近代中西醫接觸、碰撞、匯通的脈絡,並一步步帶領讀者領略知識與文化的形成與變遷。

    作者簡介:
    皮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醫療社會史、疾病史、史學方法、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著有《臺灣日日新—當中藥碰上西藥》(2009)、《「氣」與「細菌」的近代中國醫療史—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2012)、《虛弱史—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1912-1949)》(2019)、《近代中西醫的博弈—中醫抗菌史》(2019)、《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2020)、《國族、國醫與病人: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2022)、《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2022)等學術專書,並主編數本論文集和教科書,發表期刊、專書等論文90餘篇。曾榮獲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沙學俊獎學金、郭廷以獎學金、中國歷史學會第六屆全國研究生論文發表會第一名、王玉豐年輕學者STS論文紀念獎、中原大學研究類優秀年輕學者獎、台灣科技部2020年優秀年輕學者獎勵、中央大學新聘卓越教研人員獎、全校優良導師獎等等榮譽。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72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