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面看,毛和習都以「洗腦」達到了「思想統一」的目標, 「炮打司令部」、「靈魂深處幹革命」,真正點燃了年輕紅衛兵火熱的內心, 而私下笑罵「習禁評」的百姓內心荒蕪,已經習慣了表面必要的違心之論── 是思想的統一更可怕?還是對良心說謊的統一更可怕? 是要求思想一致的政權更可怕?還是要求人們對...
「高舉革命大批判的旗幟,徹底批判滕海清左傾機會主義路線!」 ──1969年7月關於內蒙古當前形勢的戰鬥口號 1967─1969年間,150萬的內蒙古人,至少346,000人受捕,27,900人被殺,120,000人致殘。 ★收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肅清事件」總指揮滕海清於内蒙古時期,多達...
曉波:我會以任何方式找到你 劉霞:快點 我迷路了 ──劉霞寫給此書(中文版) -- 但縱然如此,我仍然有信心地捍衛了 持續思考的「自由」, 用自己的語言不懈創作的「自由」, 以及愛你的「自由」。 ──摘錄自〈十一、給愛人的最後一封信〉
我有的時候——我最近——從之前開始——未來——我覺得——我不知道你可不可以瞭解——這種感覺——我覺得——未來正在——摧毀我——
每個人都需要音樂滋養生活 讓你真正聽懂樂曲的祕密是 中西樂曲、台灣歌謠、新詩合唱與新編清唱劇、音樂劇 所帶給你心靈上的各種不同感受
曾於13世紀統一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 卻因追求民族自決而淪為文革期間種族清洗下的縷縷冤魂…… 1967-1969年間,150萬的內蒙古人,至少346,000人受捕,27,900人被殺,120,000人致殘。 ★收錄「內蒙古人民革命黨肅清事件」總指揮滕海清於内蒙古時期,多達66萬字的各種...
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 當代書法家駱明春、劉佳榮夫妻共同主持板橋「雲心草堂」,致力於書法藝術的教學、傳習與創作。 壬寅暮春,駱明春、劉佳榮結婚第四十週年,在學生們的主動企劃、執行下,於友生昌藝術空間為夫妻二人舉辦書法作品聯展,展覽以夫妻...
20位亞太地區文學工作者、學者、藝術家及資深媒體從業者 以自身經驗,共同探討創意寫作課程的設計、實踐及跨媒體的可能, 看見文學X新媒體文化產業的挑戰和機遇!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突破電影製作地域、時代,以精選影評帶領讀者遊歷世界!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收錄電影年代從1930年代到2021年,呈現跨越近百年的華語電影流變! ★資深影評人持續50年的影評寫作,從文字中窺見影評人觀點和評論風格的演進!
「不認罪,關死你!」他被單獨囚禁在小監。 沒有光,缺水,過了270個解大便沒有手紙的日子。 22年的苦役和折磨,幻想破滅,青春耗盡……
在遍布謊言的當下中國,選擇以筆歸鄉的他,始終堅持做一個誠實的人。桃花源夢碎,伊甸園盡毀,所幸還有這本書,替大時代留下了一則則小人物的哀樂與幻滅。 ──台北教育大學語創系副教授 楊宗翰
她們並不是都無可選擇。 她們確實看到了時代在改變。 有時候,明知道前面是風險,也要壯著膽子試一試。 「我,不想被任何人代言。」──聽13位來自不同省份、不同世代的深圳女工,親口說說她們的生命故事。
*本書主書名「前國民黨特務的控訴」係今次出版時編輯新增,孫家麒原書名僅為《蔣經國竊國內幕》、《我為什麼脫離台灣國民黨》,特此說明。 本書收錄孫家麒所撰《蔣經國竊國內幕》及《我為什麼脫離台灣國民黨》,兩書原於一九六一年在香港出版,作者孫家麒曾先後任職於政治行動委員會和中國...
新冠疫情蔓延、烏俄戰爭開打;美國總統大選、社群媒體之亂…… 面對真偽難辨、漫天飛舞的新聞和訊息流,閱聽大眾應該如何因應? 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為傷害個人、社會團體、組織或國家為目的,故意製造的虛假訊息。 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是虛假的訊息,但並非以...
主權獨立為什麼不能保障人的自由自主? 主權理念承諾的共和民主和永久和平,為什麼成為可遠觀而不可及的神話? 批判西伐利亞主權神話,從東亞與香港的實例探究超越主權國家形態的「主權在民」實踐可能!
他在民初這段動盪歲月中, 跟隨段祺瑞的腳步, 歷經派系鬥爭、外交危機、國族運動, 看盡官場百態,亦隨段氏起落。
記錄袁世凱、黎元洪、段祺瑞等北洋軍閥政權的起落。 並以第一視角,詳細刻畫洪憲帝制、張勳復辟、西原借款、直皖系鬥爭等民初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與內幕。
臺北,東亞大都會。她是屬於誠品書店、咖啡館、101、大都會商圈的,也是屬於寶藏巖、舊眷村、老建物、都更廢棄社區的。她的各式地景是臺北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透過電影,成為全球觀眾認識臺北的文化想像。 作者黃詩嫻以21世紀臺灣電影為研究對象,採用電影研究與文化地理學跨領域研...
This is an amazing story of how many sinuous turns a life has got! Nevertheless, James C. Ma is strong enough to have seen it all through.
收錄110張史旦尼斯拉夫斯基珍貴演出照片 由中國名導鄭君里撰寫照片故事, 從童年、學生時期、巔峰時期直到晚年,道盡戲劇大師精彩傳奇的一生!
「生人之禍患,實詞章之幸福。」──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 文廷式 清中葉以後,外有列強虎虎窺伺,內則四處民心動亂…… 文士詩人憂閔世道,痛定思痛,發聲為詩,詠嘆之中或寄憂感,或寓懷抱。 古春風樓主人高拜石,細數光宣詩壇其人、其事、其詩。
從《西廂記》繪畫開始,進入中國版畫、年畫、「西洋鏡」畫片世界 上百幅彩色圖版見證明清以來中西藝術文化交流
2010年代轟動全美嘻哈音樂劇《漢米爾頓》 1990年代百老匯最賣座音樂劇《西貢小姐》 1980年代後史上最成功音樂劇《歌劇魅影》 資深樂評人宋銘 帶你一起 從古典到嘻哈,從戰爭到建國, 紙上觀賞音樂劇,揭露「百老匯之最」的成功
八十年的坎坷歲月 八十年的時代記憶 如果一九四八年沒有離開濟南市,我會如何? 如果一九四九年大動亂時,在流亡途中被攔截回去,我會如何? 如果十七歲時,李振清和韓鳳儀沒有在澎湖強迫我加入軍隊,我會如何? 我,闖了一生,闖出個名堂來了嗎?
中國近代史、蒙古史研究的先行者邵循正(1909-1973),受業於史家蔣廷黻、陳寅恪與伯希和。曾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北京大學任教,與鄧廣銘、向達、吳晗、翦伯贊等人時相往來。 作為學者,他治學致力於還原歷史真實;身為父親,他是女兒眼中時而幽默、時而嚴厲,真誠待人、踏踏實實生活著的身影── ...
北大教授、章太炎密友、清末民初政壇高官馬敘倫 點評章太炎、李叔同、張之洞等當朝名人 記載趣聞軼事‧品述文章書畫── 珍貴史料重新點校‧分段編輯╳ 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紫禁城裡,揭開黃色大幕,奔向俯首群臣的小皇帝; 失去色彩的人群中,穿著紅色外套的小女孩; 陽台上,踩著男人的皮鞋,於滾滾紅塵中翩翩起舞的女人⋯⋯ 你,聽見了嗎?
氍毹,原是鋪設於舞台之上的毛織品, 屏氣凝神中,演員踏上了紅毯,敷衍人間百態。 一方氍毹,可以是一本動態的書, 也是一場場影像實境秀,任想像馳騁、遨遊。
朱省齋,本名朱樸, 汪精衛的追隨者,《古今》雜誌創辦人; 出身書畫世家,精於鑑別,鄭雪夫稱其「巨眼」, 張大千、吳湖帆、溥心畬各繪一幀《樸園圖》以贈。
自我一九四二年接受籌建敦煌藝術研究所的任務,一九四三年三月踏上敦煌的土地,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在我生命的長河中,一大半獻給了敦煌,獻給我所熱愛和嚮往的敦煌事業。無論是在戈壁敦煌,還是在異國他鄉,或在其他地方,使我魂牽夢繞的就是你──敦煌。
《馬敘倫自述--我在六十歲以前》 三度任職國民政府教育部次長,四度回任北大教授-- 北大教授.章太炎密友.清末民初政壇高官馬敘倫 於六十歲之際,自述一生求學與仕宦經歷。 【珍貴紀錄重新點校×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