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99年,,並於2021年2月1日更名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本社秉承交通大學以理工著稱的務實校風與科技人文的學術底蘊,形成以科技教育、人文思辨、 在地關懷為出版宗旨的綜合性大學出版社。
出版品涵括大學以上教學暨考試用書、科技、人文、科普類書籍,以及數位影音教學光碟。其中《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作技術》、《半導體元件物理學》及《陳龍英的電子學》等理工教科書及數位教材為相關領域學子指定自學教材。近年並投入人文學術領域如亞洲觀察、客家文化研究等專書出版,以及開展科技社會(STS)、御宅文化相關之社會科學研究及深度報導叢書,用更為親近大眾的出版命題及書寫方式,展現適合普及閱讀的出版特色,屢獲文化部中小學生優良讀物推介選書的榮譽,亦透過電子書平台提供數位閱讀服務,藉以搭建大學殿堂知識與大眾閱讀市場的對話橋梁。
《此路不通?一位大學臭汗教師的學術人生漂流記》是關於一位年輕科學研究者的流浪故事:他如何在「牙科」與「神經科學」這兩個幾乎互不相關的研究領域裡不斷輾轉探索,並試圖把這樣的冒險傳達給後代學生。
癖、窺、愛 同性戀認識框架轉變及其歷史關係性 本書透過「愛的認識論」這個具多重時空意涵的概念,來表徵「癖」的病理模式、「窺」的道德模式,以及著重探討的「愛」的關係模式等三種模式的同性戀認識論,並探究它們的歷史變化軌跡,以突顯同性戀主體所面對的汙名歧視、生存情境、親密關係形式,以及設想如何共同...
「民眾劇場」是一場革命的預演 本書回顧與反思近半世紀以來直至今日的亞際社會民眾劇場,勾勒出劇場地圖,這麼做不是為了建立博物館或是紀念碑,而是要讓所有讀者,包括未來的讀者,理解從威權政體到改革開放的新自由主義社會裡,不同社會角落及歷史脈絡的劇場工作者,如何面對各自存在的難題,打開一個又一個的劇場...
Where Are the People? How Could the People’s Bodies Voice Themselves in the Form of Theatrical Aesthetics? At That Time, the Audience Really Stood ...
罔兩,原本的意涵即諭示雙重邊緣位置,是被層層稀釋的(類)主體。其指涉之難,即造就了互為參照之不可能。本書各篇文章延展了十五年前《罔兩問景:酷兒閱讀攻略》的諸多歷史、思考的限制,重訪懸宕的命題,指認面目依舊模糊的各種存在;因為罔兩的影外微陰之義,已不在狹義的性少數,而是擴及到更多無以名狀之物——與人為...
《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一書以比較娛樂休閒和輕鬆愉快的情歌和拍手歌曲調為主要收錄範圍。這類曲調包括ayani、omririna、kalakalamat、mikariyag、mirawarawat與rawarawat等。有別於anohod的曲調在慶典和工作時吟唱,這些曲調的歌謠大都是在男女之間表達...
COVID-19 alongside the Russia-Ukraine war have brought about an enormous across-the-globe impact to demonstrate no one can remain insulated from the g...
6堂結合理論與實例的愛情必修課×30個教學範例 大學愛情學分教學手冊 本書針對臺灣Z世代大學生情感和性別教育,以及其感情觀的考察,開展出六堂課,梳理戀愛關係或親密實踐中的性別迷思、溝通互動和交換、媒體文化與科技、自我概念與身體形象、伴侶衝突與關係暴力、多元性/別等重要議題和概念。 ●為...
雅美族歌謠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唱者只憑著歌喉唱出不同的美妙歌聲。要成為一位雅美族的歌手,必須學會唱出十幾種不同韻律的歌謠。雅美族的古謠是非常難學的,這種歌謠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學會。在口傳文化的社會中,雅美人利用歌謠來記錄著雅美人的生活經歷或漁牧技巧,其自編的歌詞主要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經歷、工作上...
天啊!班上的Line群組裡居然出現「奇怪的照片」, 是誰偷拍還亂傳?讓偵探少女箱箱帶我們找出答案吧! 身處數位科技包圍的時代,使用3C產品與網路通訊的年齡層愈來愈低,有許多學齡兒童因為未能妥善使用,使自己或他人受到傷害,然而,學校給的網路素養教育可能還不夠,藉由家庭教育來強化網路使用的媒體素...
一群對本土文化滿懷熱忱的先行者 用一輩子付出,刻劃臺灣布袋戲的輝煌歷史 這不只是一本記述西田社創立、發展,以及勇於面對危機、堅持傳承與求新歷程的紀實書籍,更是一齣承載臺灣布袋戲輝煌歲月的歷史大戲,每一段文字、每一章節,都是參與昔日榮光且堅持理想之「劇中人」,娓娓訴說的真情故事…… ▍本...
本書收錄12篇客家與周邊族群關係的論文,述及地區跨越臺灣平地與山地,遠至中國廣東、閩西南山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牙買加,當中有個人親身體驗的族群接觸,談與原住民、外省人及其他族群的相識與交遊過往,對於我們理解跨族群互動關係很有參考價值;也探討Nokan泰雅傳說及其所引申的社會實踐,帶來泰雅...
書籍特色: 1. 集結台灣最大電玩動漫網站巴哈姆特首次舉辦之「巴哈姆特論文獎」發表論文。 2. 由台北電藝術展主辦人RainReader擔任主編,內容涵括數位素人研究者針對電玩暴力、性別意象與技術探討等多元主題的豐富研究所得。 3. 光之魔術師VOFAN首度跨刀為ACG學術專書繪製封面,深具典...
民族誌對於情緒、情感與多重感官身體經驗的紀錄,有如一部部檔案,以交錯之異質空間,再現我們處身於世的時代性。 作者深入中國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村寨,展開長達一年多的田野蹲點,在一座名為Fangf Bil的苗寨與高地Hmub人朝夕相處,從村落日常與儀式生活的實踐中,關注Hmub人社群及個人主體在...
搶奪泰雅土地?還是開發山林? 在眾多以客家為主體的地方論述中,如何重新定義原住民? 這是一部關於土地控制權的轉移歷史,一場原客展開新對話的文化運動,行動者大至世界體系下的傳統王朝、殖民帝國或當代國家等不同形式的政權統治者,中經具有武力的聯合拓墾組織、非武力的跨國公司或部落村社家族等,小到掙扎求存的...
面對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台灣半導體產業如何再創奇蹟? 半導體與供應鏈為台灣與國際接軌最重要的戰略武器,而在COVID-19 疫情期間,半導體供需失衡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聚焦台灣的樞紐角色更甚以往。然而,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到底是懷璧其罪,還是護國神山?近年國際局勢的瞬息萬變,顛覆了全球的地緣政治,對企...
跳出傳統電影評論窠臼,以札記形式探討電影是否激發人民自覺與抵抗意識。 以嶄新觀點引導讀者發現或再發現被忽視的電影,並將抵抗重新連結「尋求叛逃/逃逸路線」。 本書試圖把人民電影的理論化為積極的行動,去創造具有立場、主體性,並有行動力的人民電影。
每一篇,都是真實故事 刻劃疫情當下的日常與無常 本書收錄29篇護理師在醫護現場的所見所聞, 每篇故事背後所支撐著的, 是在護理視角下透視出的病人生命故事、 是一個家庭面對生死別離的悲歌、 是一種對於護理的執著與信念、 是在疫情下重拾原已殘破凋零的護理初衷、 ...
1. 研究跨國藥廠打造醫療知識的策略、方法及影響。 2. 揭露醫學論文掛名發表流程、大藥廠管理醫界關鍵意見領袖的方式。 3. 鼓舞病患與醫師掙脫藥廠掌控,提出七點挑戰製藥產業的改革措施。
▍「我們是難民,是沒有家的人。」 ▍「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 ▍「那些外來移民不會真正為MT著想,他們只是來賺錢。」 ▍「若有一天西藏迎來自由,我可能也沒辦法回到西藏生活。」
本書特色 1. 集結26位STS學者近年研究所得,共同呈現臺灣首本專注探討「臺灣科技物」的科學素養讀本。 2. 以人、物、知識、制度等面向,探索19個科技物/觀點,拓展讀者對本地科技與社會現象的思考敏銳度。 3.各篇文章皆附「教學工具箱」,提供與該篇主題相關及延伸的教學...
本書特色 1. 1970年代吹響批判西方帝國/殖民主義號角的經典之作,為馬來西亞社會學家及思想家賽胡先・阿拉塔斯最重要著作的亞洲首次「無刪改」譯本。 2. 特別收錄賽胡先・阿拉塔斯之子賽法立・阿拉塔斯為本書撰寫的中譯版序言。 3. 挑戰西方帝國/殖民主義針對馬來...
哪一家台灣媒體最關注全球暖化新聞? 除了取自國外編譯稿,台灣媒體的氣候變遷新聞如何產製? 社群及影音媒體的按讚、評論、分享, 會對災難新聞的關注帶來什麼影響?
對科學的質疑洶湧而來,科學家該如何謹慎面對、維護科學價值,並避免偏誤? 本書帶您真正認識「科學」,並起身捍衛科學的獨特性。 ※科學在乎的是證據,且科學家永遠願意根據新的證據改變理論。 ※即使是失敗的理論也能幫助我們更加認識「什麼才是科學」。
台灣科技創業教父 施振榮的王道經營哲學及實踐案例 「這一路走來,我都是由王道出發,要打造一個所有利益相關者可以攜手創造價值且利益平衡的機制,如此才能永續經營。」──施振榮
本書特色 1.以各地客家研究為基礎進行比較分析,並走向以地方、國家到全球為範圍的整體分析。 2.築基於多層次空間與時間的對話,且作者群涵蓋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語言學等不同專業領域。 3.全書收錄一篇導論及十個篇章,完整介紹六個國家及國內四所大學院所發展現況,足以提供給有興趣瞭解全球...
本書特色 1. 蒐羅各行各業的機器人實例,包括棋士、球員、醫生、法官、廚師、法師等,不僅觀看AI機器人走進人類社會的當下,更遠眺未來世界的可能變化。 2. 帶進許多台灣相關領域學者的最新研究創見,讓讀者更具體地瞭解目前AI機器人的發展概況。 3. 以「羅伯...
本書特色 1.6個故事皆為作者實際走訪屏東海生館進行訪問與調查後、重新書寫而成。 2.採用擬人敍事法讓6個海洋動物訴說自身特性與獨特遭遇。 3.各篇皆附相關海洋知識的補充介紹。 4.輔以多幅於海生館拍攝的精采照片及生動插畫,提升閱讀的有趣性。
嫁給安徽男人的浙江女人, 從上海「離散」到臺灣客家庄的人生傳記。 本書記述民國38年自中國大陸輾轉來臺、非軍系背景的外省女人江志如的生命史,透過她的口述,從而理解她過去的生活場域、主觀的經驗感受、日常行動與實踐,以及她所處的社會文化脈絡。 她如何以自己的步調融入臺灣這片土地,為何與本省人...
102秒的百年大震,17年的重建之路, 一位身歷其苦的受災人, 用懷抱人文胸懷的觀察者之心,深入觀察與訪談, 紀錄一群平凡婦女在921後歸零、重生的生命歷程, 也見證了客家婦女突破伙房限制、重新詮釋女性價值的可能。
張俊彥是臺灣首位工學博士、曾任教成大電機系、交大電機系,並擔任交通大學校長八年,推動首座國家級半導體中心成立,驅動臺灣IC設計產業的發展。他不僅為臺灣培育出無數半導體人才,包括科技部長陳良基、奇景光電創辦人吳炳昇等;亦為交大擘畫新局,像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發展人文科系與推行通識教育等。更在其晚年...
韓國魯迅──申榮福(1941-2016) 最後的一門課・最遠的旅行 ※蟬聯韓國暢銷書榜,迄今暖心連印33刷! ※當代韓國思想代表人物,以25堂課的清澈洞見直面黑暗時代中的亮光!
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 臺灣電信史的見證人 不忮不求的胸懷 隨遇而安的境界 鄧啟福是臺灣第一位民選大學校長,任職期間致力於交大校園擴建,奠定今日交大校園的規模。整編新增系所,強調人文教育,成立全國第一個電機資訊學院,設置人文社會學院,建立e化圖書館,以求交大邁向完整綜合大學之目標,可謂引導交...
新資料●新觀點●新方法 歷史課本沒有告訴你的事 ★甲骨文不是最早的文字?毛筆字才是? ★「中原」在哪裡?為什麼華人自稱「炎黃子孫」?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生,「家」在何方? ★為什麼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如此相像? ★世界最早的人類文明在長江?
1.將死亡的重大議題,如預立醫療決定、器捐、遺囑與喪禮等,及其相關內容以活潑的圖表呈現,有助於一般大眾理解。 2.適合作為學校生命教育、心理諮商輔導等重要輔助讀本。
本書觀察中國國家與宗教關係、政治與經濟關係(即財政措施)、國家與工業化關係,探討如何將中國史整合進全球史,掌握到貫通多元地區而形成今日複雜世界的全球連結,以此取代侷限化的歐洲在全球歷史變遷分析中的地位;並透過連結討論「一帶一路」倡議與全球環境議題,觀察歷史中的行動者之能動性及其運用,是如何有意識或無...
1.以文學視角剖析漫畫及圖像敘事的奧妙,拓寬大眾認識漫畫的視野。 2.國內首見聚焦漫畫文學及其工具性、在台發展的研究專著。 3.搭配大量漫畫、插圖,藉以解析圖像化的理路關係,並逐步擴及符號、分鏡(分格、運鏡)、表演、章法等處理概念。 4.豐富的資料彙整,有助於漫畫熱血青年作後續研究。
書以多元化的實證技術,加上豐富的案例,輔以超過170張的全彩圖表,不僅剖析高教相關議題的起因與複雜性,更具體展現交通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如何協助校務「化鏡為窗」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學習評估與評鑑」、「決策支援」、「資料治理」三大校務研究議題,以及「百川招生」等多元入學管道與「SAIL 計畫」、「跨域...
後基因體時代來臨 如何在科學vs.非科學、生物vs.社會文化中找到平衡? 二十一世紀隨著分子生物學驚人的發展,基因工程的進展觸及了「什麼是生命」人類存在的論辯,2003年4月人類基因定序宣布完成後,正式進入本書所謂的「後基因體時代」,全球生物醫學競爭,成為各國搶進未來先機的關鍵。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PISA 2015的評量結果以及未來在中學課程和教學的應用,以利與國際接軌,因此臺灣PISA 2015執行團隊,透過我國學生與世界其他72個國家/經濟體的評量比較,以及PISA 2006與PISA 2015兩次的科學素養評量表現差異,加上問卷結果進行相關分析,而撰寫此份結果報告。本書...
本書就日治初期臺灣近代製糖業成立過程,以「充分條件」論述自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起臺灣製糖業的發軔,至1860年代臺灣開港所出現的發展,再以「必要條件」說明日本幕末開港所引致的砂糖進口貿易赤字,在如何的歷史情境下,轉變成促成甲午戰後臺灣近代製糖業的發展。
書中從問題意識、理論基礎、教學題材、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心理與評量方式六個主題,來看作者如何透過教學而在學術研究上受益,這些受益又如何嘉惠學生的過程。 從背景的觀察發想,到教學研究策略的建構落實,最後透過成果的反思及改良,來營造一個正向回饋的教研歷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往往一個轉念就可以促成教學的...
是什麼因素令日本創作出「戰鬥美少女」?日本「少女」文本的起源從何而來?如何詮釋動漫文本中的性別意象?這些少女們又怎麼完成宮崎駿寄託在她們身上的飛行夢想?本書就以上的問題意識,分析宮崎駿電影從《未來少年柯南》、《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之城》到《風之谷》、《魔法公主》、《神隱少女》中大量出現的少女主角、...
作為中國大陸當代最重要的知識思想界參與者之一,賀照田先生在本書中延續並發展了他獨特的「知識-感覺」批判方法——「關鍵不在其經歷細節的代表性,而在於個人經歷後面的情緒感受的代表性,和把這情緒感受與時代歷史-觀念-教育結構直接辯證的整理問題的方式」。
本書系統地探討了當代作家路翎不同時期的創作,並對其整體風格進行了定位和概括,相較於以往側重於路翎特定時期創作的研究,本書企圖全面把握路翎創作歷程和各時期作品的研究成果,探究生平與作品間的複雜聯繫,同時從作品的創作語境認識作家的活動時空,釐清二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突破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