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為難民:那年的我,與印度德里的流亡藏人們
0 篇書評

活為難民:那年的我,與印度德里的流亡藏人們

2 人評分
  • 出版日期: 2022/05/01
  • 語言:繁體中文
  • 檔案大小:30.5MB
  • 商品格式:流動版面 EPUB
  • ISBN: 9789865470265
  • 字數: 92,811
紙本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定價:NT$ 350
電子書售價:NT$ 245
本書為流動版面 EPUB,適合用 mooInk、手機、平板及電腦閱讀。

購買領書額度

  ▍「我們是難民,是沒有家的人。」
  ▍「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
  ▍「那些外來移民不會真正為MT著想,他們只是來賺錢。」
  ▍「若有一天西藏迎來自由,我可能也沒辦法回到西藏生活。」

喜歡這本的人,也看了...

  • 電子書: NT$ 455

      這是一本對監控體制極為難得的深入剖析之作。不僅曝光監控機制,也讓我們看見體制下的人性。對於臺灣讀者而言,這本書或許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入認識威權時代的歷史。

  • 電子書: NT$ 336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 特價 電子書: NT$ 240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 電子書: NT$ 315

    《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作者最新力作!! 入圍巴美列捷福(Baillie Gifford Prize)非虛構寫作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好書 這次,芭芭拉.德米克聚焦在中國數一數二最難潛入的地方──阿壩, 探究今日在中國邊緣生活的藏人,究竟變成了什麼樣子? 中國究竟急於隱瞞哪些事情...

  • 電子書: NT$ 371

      繼《我發瘋的那段日子》暢銷全球,作家蘇珊娜‧卡哈蘭最新精彩鉅作!   被譽為美國最勇敢的年輕記者之一,   決定深入調查,這個改變了現代精神醫學的戲劇性實驗,   並發現了背後令人震驚的秘密……   要成為一個精神病人,有多簡單?   他們順利潛入精神病院,行為表現正常,不再有幻聽...

  • 電子書: NT$ 364

    養兒育女,絕不是完美主義者的遊戲。 作者窮盡十年時間,針對三百個擁有異常孩子的家庭進行深入且多次的拜訪:聽力正常的父母生出聾人後代、芭蕾舞者生出侏儒女兒、華爾街寵兒生出唐氏症寶寶、異 性戀父母生出同性戀、平庸的父母生出神童、慈愛的基督徒父母生出殺人犯,以及自閉症、殘障、跨性別、思覺失調(舊譯:...

  • 電子書: NT$ 266

    脫北女冒死揭露極權黑幕與逃亡血淚史!全球唯一中文版 被歐普拉譽為「最受注目的TED演講」!網路瀏覽人次已超過四百萬! 出生時,我叫做金智惠;母親改嫁時,改名為朴敏英;為了隱藏身分,我又變成蔡美蘭、張順香,蔡尹希、朴順子。 李晛瑞,是我擁有的第七個、希望也是最後一個名字…… 我出生在北...

  • 特價 電子書: NT$ 222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 電子書: NT$ 350

    本書挑選了臺灣人最常造訪的19處首爾景點,捨棄觀光的視角、動線與慾望,聚焦於首爾各地微小的「反叛」,嘗試呈現觀光地景背後的故事。一如人類的皺紋反映了自身的經歷與逆境、快樂與悲傷、回憶與煩惱、欣喜與痛苦,都市的紋理亦復如是。本書以文字記錄「首爾的紋理」,提供另一種探索首爾的可能性。

  • 電子書: NT$ 266

      本書所描述的從事社會運動的女性,就是此類敘述的典型例子。中國女性向來在社會運動中扮演二線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由,讓書中的女性跨出人生既定道路,成為鎂光燈下面對龐大國家機器的鬥士?甚至留下迥異於男性運動者、令世人難忘的表現?

  • 電子書: NT$ 385

    暗網、黑市、祕密預算⋯⋯ 原該保護人民的國家,正是致命武器的製造者? 《書單》:年度最重要的一本書! 從駭客、學者、異議分子、影子經紀人到各國政府高層與外國傭兵 史上首度完整揭發即將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終極軍火真面目

  • 電子書: NT$ 245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 工作期間,他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 作者將他訪視的所見所聞,透過二十個主題,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

  • 特價 電子書: NT$ 238

    *從中國集中營劫後餘生,甘冒生命危險為維吾爾人挺身而出* *漫畫「發生在我身上的事」主角親筆,道出她充滿殘暴與哀傷的命運* 「我倖存下來,就是要向全世界揭發此事。日後再沒有人可以辯稱,他們對這樁人間慘劇一無所知。」

  • 電子書: NT$ 280

    任何一種身型,都值得尊重與被愛。作為一個「身體不受拘束」的女性,蓋伊在這部極為私密的回憶錄中,坦誠她的驕傲與自卑、慰藉和需索、慾望與否定的種種矛盾和衝突。她主導自己身體的故事,訴說一段需要被聆聽的經歷,除了探討執迷於身體形象的社會文化和共同焦慮,也思索如何給與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多一點的寬容與正義。

  • 電子書: NT$ 293

    《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雜誌「2014年最佳著作」 你認識印尼嗎?對於真實的印尼,你了解多少?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當今地球上每30個人就有一人以它為家 豐富的天然資源引發各國覬覦,長年飽受殖民剝削與衝突戰爭蹂躪 踏入這個不可思議的萬島之國,走遍13000餘座島嶼...

  • 電子書: NT$ 364

    厭女從不是個人問題,更不需要真正厭惡女性, 重點在於權力結構。 難道,我們不是活在一個進步而平等的社會? 當性別平權看似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厭女反撲才正要開始

  • 電子書: NT$ 315

      《流氓王信福》不僅是一個司法個案,更是一段被埋沒的臺灣史。在這樁疑點重重的死刑案背後,不僅有王信福這個小人物的生命史;有戒嚴時代《檢肅流氓條例》與整個臺灣流氓管訓、強迫勞動的人權黑歷史; 更有跨越時代的不當審訊與判決。

  • 電子書: NT$ 350

    當人權被踐踏,大地亦在淌血 即使在人權昌明的時代,奴隸仍然存在。貧窮、天災、戰亂,剝奪了他們的尊嚴與生計。為了求生,他們被迫從事對地球生態傷害最大的產業。3580萬奴隸對地球的傷害,僅僅次於人口數億的中國與美國。

  • 電子書: NT$ 377

    權力爭奪、戰火洗禮、帝國殖民、獨立與開放、文化影響…… 越南的歷史就是世界大歷史的縮影

  • 電子書: NT$ 315

    理解新疆的重要研究,揭開再教育營真實狀況 探究極權統治的再進化 面貌、聲音、行為、情緒,高科技監控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掌握人類 這一切不只來自中國,更來自美國矽谷與西雅圖 人性在監控下的扭曲及兩難,無所遁形

  • 電子書: NT$ 315

    「我額頭上的靶心,也不能使我下跪」 誠實面對恐懼、永不放棄自由, 一段穿透黑暗,滅頂與生還的故事   ◆ 首部維吾爾知識分子對中國種族清洗的證詞   ◆ 見證暴政底下的扭曲人性,以及個體生命的堅韌勇敢   ◆ 翻譯15國語言,國際名家感動推薦

  • 出版日期:2017-04-30
    電子書: NT$ 196

    穿行田野,我是誰? 跨越偏見地圖,他是誰? 一個台灣原住民女孩的中國人類學壯遊。 「旅行是終究會離開的到訪,生活不是;田野則像一場很長的旅行,但必須以生活體驗。」

  • 詳細資訊

    歡迎來到世界的背面
    這裡,並非總是水深火熱、危機四伏

      ▍「我們是難民,是沒有家的人。」
      ▍「只要肯努力就有機會,不努力就什麼都沒有。」
      ▍「那些外來移民不會真正為MT著想,他們只是來賺錢。」
      ▍「若有一天西藏迎來自由,我可能也沒辦法回到西藏生活。」

      一座位於印度德里都市邊陲的「難民空間」:Majnu-ka-tilla(MT),是一座由流亡藏人所建造的難民城,這兒因商業發展而與我們對難民營落後、髒亂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沿街傳來嘈雜的人聲與撲鼻的香氣,充滿著生活的氣息。

     作者以「難民研究」的視角來到這裡,與流亡藏人訪談、閒聊、共食買賣,開啟社會科學理論與世界對話的空間,也試著探索形塑難民處境的機制,尋找能夠鬆動結構的位置,分析流亡藏人與地方社群的交往互動,以理解印度社會和流亡藏人的關係,探究被排除在現代民族國家治理之外的他們,如何在國家的身體之內,沿著各種縫隙,建造使其得以活著,存在,並且行動的條件。

      全書深刻梳理難民的共同經驗與處境,如何在每日生活中被社會再生產,結構性的國家力量又如何介入難民性的再生產?並翔實記述作者與流亡藏人相處生活的互動點滴,說情喻理,開展一段獨特的田野境遇和故事,牽引出自身對於難民處境的認識與省思,亦為流亡藏人社會描述的著作,開啟一個新的視角。

    共同推薦

      札西慈仁|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長
      林欣怡|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
      林昶佐|立法委員
      范 雲|立法委員
      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系退休助理教授
      陳瑞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潘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
      劉堉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閱讀這本書,讓我看見西藏難民的多元面貌。——林欣怡(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理事、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

      開社會學之眼的深入動人書寫。——黃崇憲(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呈現與難民同行,領受著人之所以為「人」的境況。——潘美玲(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非常值得推薦的著作,把MT的日常情景,以及鑲嵌在藏人流亡生活與印度社會變遷的過程,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劉堉珊(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副教授)

    作者介紹

    彭皓昀/著作、攝影

      國立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學士、人文社會學系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曾是一名受自然科學訓練的背包客,因旅途風景刺激而被社會科學吸引,開始關注難民議題研究。目前正學習成為一名社會學旅行者,以散步、觀察與聊天八卦為方法,不斷思考自身所處的生活世界。

      本書改寫自碩士論文《難民性的再生產:以Majnu-ka-tilla流亡藏人為例》,曾獲得「2020年臺灣社會學會碩士論文獎」。

    目錄列表

    購買說明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劃線註記

    購買後可以劃線與撰寫書評
    劃線列表(128
    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