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美族歌謠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唱者只憑著歌喉唱出不同的美妙歌聲。要成為一位雅美族的歌手,必須學會唱出十幾種不同韻律的歌謠。雅美族的古謠是非常難學的,這種歌謠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學會。在口傳文化的社會中,雅美人利用歌謠來記錄著雅美人的生活經歷或漁牧技巧,其自編的歌詞主要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經歷、工作上的各種現象及對事物的感想,例如魚撈歌顯現雅美漁夫在海洋捕魚時的勇敢、耐力、智慧與技巧的傳承。事實上,雅美歌謠不僅具有娛樂功能,同時具有教育及文化歷史的意涵。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 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收錄2019臺灣新聞攝影大賽系列照片第一名作品:屍骨還鄉路 ☆★深入田野,看見來臺移工的真實血肉與人生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公視年度時代生活劇《茶金》的靈感原型! 一本充滿恩怨情仇的茶商家族回憶錄, 一部記錄真人實事的臺灣地方發展史!
臺語課本九十年前就有了? 阿公小時候讀的三字經和百家姓是MADE IN TAIWAN的特別版本? 那個年代的臺灣孩子,都讀什麼書長大? 私家收藏珍稀蒙學文獻大公開 再現臺灣早期私塾師生互動場景 原來,臺灣孩子曾經是這樣長大的!
臺灣山地自然史失落的環節 以百萬年的尺度追尋高山植物的地理起源與身世 從橫斷山、東海大陸棚到琉球支路,臺灣的高山與植物揭示我們與世界的獨特連結 ★本書特別收錄,〈植物圖集──從橫斷山到臺灣,以及間斷分布〉,為作者來自橫斷山第一手的生態與山岳影像。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鄭維中,深入荷蘭文、中文史料研究, 超越民族國家史觀、陸上帝國疆界, 以世界史角度,看見十七世紀東亞海上的無國家空間,與其中的行動者。 這段歷史與台灣早期歷史關係密切, 本書在世界海洋史中看見台灣,是了解早期台灣史的必讀之作。
伊能嘉矩,於1908年5月獲東京帝國大學人類學坪井正五郎教授推薦,負責撰寫吉田東伍博士主持的《大日本地名辭書・續篇》臺灣篇。於1909年2月編寫完成此部以地名為主題的臺灣史書。 本書蒐羅近600個臺灣地名辭條,在每一地名辭條條目下,匯集該地相關的史料,重建該地的歷史沿革,每一辭條即為臺灣各地的...
日治臺灣的大眾生活比你想像的更有趣。 《島嶼浮世繪》圖文並茂,生動描述當時的人間百態, 既鋪陳歷史的理解,也展現人性的洞察。 最新增訂再版,這是一本時空旅行指南, 目的地:臺灣,1895~1945。
《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一書以比較娛樂休閒和輕鬆愉快的情歌和拍手歌曲調為主要收錄範圍。這類曲調包括ayani、omririna、kalakalamat、mikariyag、mirawarawat與rawarawat等。有別於anohod的曲調在慶典和工作時吟唱,這些曲調的歌謠大都是在男女之間表達...
=族群研究系列叢書=
榮獲 第四屆國家出版獎 佳作
雅美族歌謠是一種沒有五線譜的曲調,唱者只憑著歌喉唱出不同的美妙歌聲。要成為一位雅美族的歌手,必須學會唱出十幾種不同韻律的歌謠。雅美族的古謠是非常難學的,這種歌謠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學會。在口傳文化的社會中,雅美人利用歌謠來記錄著雅美人的生活經歷或漁牧技巧,其自編的歌詞主要是來自個人的生活經歷、工作上的各種現象及對事物的感想,例如魚撈歌顯現雅美漁夫在海洋捕魚時的勇敢、耐力、智慧與技巧的傳承。事實上,雅美歌謠不僅具有娛樂功能,同時具有教育及文化歷史的意涵。
本書由雅美族的素人作家周宗經(夏本奇伯愛雅)收集編撰而成。夏本奇伯愛雅投入蘭嶼當地文史工作多年,意識到歌謠所面臨的傳承危機,早年即開始在各部落採集歌謠後,將口語的吟唱轉為文字形式呈現,並對其進行詞意解釋與文化分析,希望能夠藉由這樣的收集與整理,為保存蘭嶼雅美歌謠盡一份心力,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藉此欣賞雅美歌謠之美。
本書共分「古謠」、「情歌與拍手歌」兩冊,從上千首歌謠中選出合計225首雅美族歌謠,將這些歌謠的吟唱內容有系統地翻譯成拼音文字與漢語,在記載其歌詞內容外,亦針對各首歌謠述說其文化意涵。
為了讓讀者在閱讀文字之餘亦能聆聽歌謠,本書除了請夏本奇伯愛雅先生整理已錄製的歌謠聲音檔案,亦特別請夏本奇伯愛雅夫婦錄製他們所創作的歌謠。《雅美族歌謠:古謠》共收錄67首歌謠,《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共收錄36首歌謠,製成聲音光碟隨書出版,電子書於〈前言〉附上聲音檔案連結 QR code,可使用行動裝置掃描開啟聆聽。
《雅美族歌謠:古謠》一書以anohod曲調作為收錄範圍,共收錄115首歌謠。anohod為雅美古謠的唱法,且其中有許多歌謠的歌詞是由祖先創作吟唱,經由後代子孫記憶傳唱而保留下來成為部落流傳的歌謠。此外,從其採集的數量來看,anohod亦為族人最常吟唱的曲調,幾乎在各種場合,如房屋落成、大船下水、田裡耕作、捕魚或上山伐木等都可聽到族人以此曲調吟唱或創作。該書收錄的115首歌謠,依據歌詞內容分為慶典與祭典、捕魚、農務與勞務及其他(如敘說名望、祖先事蹟、追憶壯年等)4個主題,每個主題下再根據歌謠名稱及部落依序排列,藉此呈現雅美(達悟)族社會的文化與生活意義,以及anohod此一古謠曲調的應用與分佈。
作者簡介
夏本奇伯愛雅(Siyapenjipengaya)
漢名周宗經,雅美族人,1946年生於蘭嶼紅頭村,現職為自耕農與漁人。成立「雅美族飛魚文化工作室」(Peyvazayan So iwawalan no tao)從事雅美族文化、語言和傳說故事之收集與保存。
曾任台灣世界展望會雅美計畫區輔導員、蘭嶼國小手工藝雕刻老師、蘭嶼成功商水分班編製老師、蘭嶼完全中學鄉土教學老師、協助中研院民族所及台大外語研究所進行雅美族語田野研究工作、及為國防醫學院及榮總醫院在蘭嶼採集藥用植物。
曾獲民國84年「蘭紅青年協會文化傳承獎」與民國85年「蘭嶼鄉公所文藝著作獎」(題目:承先啟後,85年蘭嶼跨世紀)。
主要著作有《釣到雨鞋的雅美人》(晨星,1992)、《雅美族的社會與風俗》(臺原,1994)、《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常民文化,1996)、《寫給青少年的─再見,飛魚》(常民文化,1999)、《寫給青少年的:您好,獨木舟》(常民文化,1999)、《三條飛魚》(遠流,2004)、《蘭嶼素人書》(遠流,2004)等書。其中《雅美族的古謠與文化》一書獲得1995年順益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採集獎;而《釣到雨鞋的雅美人》一書則獲得教育部85年度獎助母語研究著作之「原住民傳統歌謠、神話傳說之整理、研究或創作」佳作獎。《寫給青少年的─再見,飛魚》與《寫給青少年的:您好,獨木舟》二書於1999年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童書。此外,亦於民國96年獲得靜宜大學舉辦之「達悟與動畫配音競賽」優等獎。
榮獲 第四屆國家出版獎 佳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