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地探討了當代作家路翎不同時期的創作,並對其整體風格進行了定位和概括,相較於以往側重於路翎特定時期創作的研究,本書企圖全面把握路翎創作歷程和各時期作品的研究成果,探究生平與作品間的複雜聯繫,同時從作品的創作語境認識作家的活動時空,釐清二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賴香吟專輯 小說家賴香吟以〈翻譯者〉、〈暮色將至〉、《其後》等作品精準標示八、九○年代解嚴後的臺灣時空,中篇小說新作〈白色畫像──清治先生〉則將觸角一口氣推前至日治時期出生的一代,她超過三十年的寫作生涯,似乎逐一以作品串接起一部臺灣史,她是小說家,也是歷史學家。本次專輯全文刊登四萬六千字新...
《窩囊廢的浪漫情史》是德國十九世紀浪漫美學大師愛欣朵夫最著名的一部短篇小說。 《窩囊廢的浪漫情史》是一部第一人稱自敘的小說,主題圍繞在旅行及愛情之間。書中主角是個俊俏的青年,他的名字通篇並無提及,只在故事開始時,他的父親罵他是個窩囊廢。但實際上他並不是個一無所用的飯桶。他不但拉得一手動聽的小提琴,...
瞭解小說藝術奧祕,從事小說寫作、文學批評與賞析者的必讀經典。 本書共分九章,就小說的七個層面:故事、人物、情節、幻想、預言、圖式、節奏,以作者細膩的觀察,優美與洗鍊的筆調,分析並探討小說的內容。佛斯特認為,小說家的任務即是熟練地駕馭這些面向,做到「面面俱到」,而小說家的功力,就表現在他是否有能力涵...
這部《發達資本主義時代的抒情詩人》是班雅明著名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計畫的一小部分,班雅明面向巴黎和波特萊爾,寫於一九三七、三八年他思想最成熟的高原之時,是他最綿密最詩意也最言志的作品,更是人類思維長河中一個獨特無倫的奇蹟。本書共收錄了三篇班雅明的文章:一、波特萊爾筆下第二帝國的巴黎;二、論波特萊爾的...
1.以楊逵為中心探討左翼文學思想與日本文藝大眾化論爭的關係。 2.作者本身有日文研究背景,書中大量徵引日語文獻,真實還原日本文壇論爭的議題性與發展,比對楊逵與日本文壇關於行動主義、社會現實主義的論述的淵源與差異性。 3.研究台灣日據時代左翼文學思想必定要參考的著作。
「我所奉獻出來的是我們土地上陰暗的血跡,而在這解放了的大地上,這是已經快要成為陳舊的回憶了。這樣的一些鬥爭狀態,這樣的一些題目,已經快要不存在了。」——路翎
左派進步話語政治中的路翎創作像是一抹胭脂欠缺真實的血色,但路翎不曾「轉向」,胭紅並不虛假,血色也未必更真。
二元對立的框架囿限不了路翎的作品,此疆彼界之間的「斜線地帶」(/),才是路翎創作所座落的位置。
本書系統地探討了當代作家路翎不同時期的創作,並對其整體風格進行了定位和概括,相較於以往側重於路翎特定時期創作的研究,本書企圖全面把握路翎創作歷程和各時期作品的研究成果,探究生平與作品間的複雜聯繫,同時從作品的創作語境認識作家的活動時空,釐清二者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具有突破性的意義。
本書不僅廣泛收集並掌握了路翎創作及當前學界相關研究的文本和史料,進行了扎實的文獻整理,更對路翎創作和代表作品作了細緻的史料辨析,植此論述路翎各時期的重要作品與創作實際,對於路翎的長篇力作《財主底兒女們》、四十年代的底層書寫、五十年代的工人形象與戰爭書寫,以及晚年的詩歌創作,都作出了重新解讀,並在與前人研究對話的基礎上,提出了具備說服力的分析角度和闡釋框架,一方面深入中國大陸相關研究成果,另方面借鏡台灣經驗,從相互參照的論述位置出發,梳理路翎生平與創作中具備文學史穿透性意義的左翼文學書寫政治,作出浮映想像力和現實感的別樣闡釋,對路翎研究打開了嶄新的視野。
名人推薦
呂正惠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施 淑 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洪子誠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業松 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路翎全集》主編
陳光興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主編、《人間思想》繁體字版主編
黃子平 香港浸會大學榮休教授
劉人鵬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
蘇敏逸 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好評推薦
「路翎是一九四○至五○年代最孚厚望、同時也最令人惋惜的中國作家,後以『未完成的天才』的形象留存在這一時期的文學史上。路翎的故事,是迄今為止未被充分解讀過的故事,在他身上,凝聚了這一時期文學史上最富勇氣的追求和探索,也呈現了最為尖銳的矛盾衝突。上承魯迅的『硬譯』和堅持,中經胡風的賞識和砥礪,以『主觀戰鬥精神』之發揚,診療『語言奴役的創傷』,在『大眾化』和『主觀論』的縫隙中,努力走出一條自己的『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這是路翎的『主觀』,也是他的創作實績所呈現的『客觀』。相對於直接服務於革命宣傳的『大眾語』之塑造,路翎為人詬病的『歐化』語言,不啻於創造一種『新方言』,使成為推動新文學繼續前進的力量,卻不幸被他的批評者推向了『大眾化』的對立面,由此承受了語言和文學問題的政治化處置的最為慘痛的結果。在這個意義上,他自身正是背負著『語言奴役的創傷』的最為觸目的例子。自那以來,路翎這個名字,始終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懸而未決的疑竇和啟迪,促使人們不斷回訪追訴那段歷史。玉雯的力作,正是這種回訪追訴的最新、也是迄今為止最為扎實的成績。」──張業松(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
「本書涵蓋路翎一生的文學事業,勾勒路翎的創作發展軌跡與心路歷程。論述中企圖跳脫學術界『左派/右派』、『進步/落後』、『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個人/集體』等各種二元對立的理論框架,回歸文本的細膩閱讀與具體論析,挖掘路翎豐富而複雜的文學個性與心靈世界。同時勾連路翎與中國現、當代社會歷史發展,路翎與中國現代文學傳統、西方/俄蘇文學傳統之間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拉扯與拮抗,具有廣闊的學術視野。行文既有雄辯的氣勢,又不乏細緻的詩意,是一部見解獨到、論述嚴謹,讀來酣暢淋漓的路翎專論。」──蘇敏逸(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本書榮獲科技部出版人文學及社會科學專書補助。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