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擲地之作★ ★亞馬遜Kindle 優秀非小說讀物★ 食利的資本主義、充斥菁英與職業政客的民主主義 在21世紀搖搖欲墜 敲響了民主資本主義的警世鐘!
耗時三年、多方調查 首部臺灣女性連續殺人犯的罪案書寫 卓越新聞獎得主胡慕情獄中多次採訪死刑犯林于如 取得親筆自傳 試圖探討悲劇成因、判決過程與真相 「我恨不得一聲槍響,讓我脫離苦海,但是為什麼,我是驚世媳婦?」
★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 宋國誠教授,四大面向辛辣直擊中國失速中★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 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天下人不可不知!
成年以後,就可以投票、去銀行開戶、獨立簽約,那麼── 已經「成年」的你,就等於是「大人」了嗎? 【繁體中文版電子書‧全球獨家‧作者簽名與親手為台灣讀者寫的哲學人生小語】
假帳號留言、帶風向、餵養仇恨言論、惡意檢舉、違反社群守則…… 如今的臉書,還有理性公共討論的空間嗎? 勒令停業撤照、醜化抹黑、人身限制、訴訟騷擾、國家機器監控…… 在獨裁政府打壓下,新聞記者該如何突圍? 祖克伯臉書 杜特蒂政府 = 獨裁者共犯結構 堅守底線 追求真相 打擊假新聞暴力 「對權...
一部財富與富人們隱密棲地的實地踏查報告 都會中財閥勢力與富豪特權的暗黑民族誌 洪敬舒 | 臺灣勞工陣線協會研究部主任 黃克先 |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危殆生活》作者 盧郁佳 | 作家 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 《大減速》(Slowdown)作者 ——推薦
毒從海上來,銷往何處去? 那時的「福爾摩沙」怎就成為今日的「有毒之地」? 吸不完的毒,戒不掉的嗨:一座遺世而獨立的島嶼,怎就上了癮?
★ 蔡英文第一本自傳,揭露她的情感與歷練,吸引你的共鳴與回味。 「洋蔥炒蛋」,是爸爸傳下來的幸福記憶, 募款餐會上的「小英便當」,則集結了台灣各地的溫暖與期待, 這些菜色簡單樸實卻層次豐富,就如蔡英文的人生滋味。 有人說蔡英文是政治外星人,因為她的蔡氏邏輯讓沙場老將看不清、...
「上野教授,您如何不對男人絕望?」 12回書信往返,24次真摯、銳利, 毫不保留的文字交鋒! 【誠品、博客來、金石堂、讀冊 當月選書四冠王!】 女性主義先驅上野千鶴子與新銳作家鈴木涼美,年齡相差四十歲,各自走過波瀾壯闊的人生。兩人以一年的時間互相通信,深刻討論情色資本、母女、戀愛...
如果有一天中共發動對台戰爭, 如何將家人傷亡的危害降至最低? 如何讓事業承受的損失減至最小? 我們該怎麼做, 讓這一天,永遠不發生? == 採訪請益14位中共研究、軍事、保險、移民專家學者,全方位探討 == == 36位各界意見領袖感動鄭重推薦 ==
★德國不敗長銷書,攻佔韓國百大暢銷榜近三年! ★讀者熱評:「比別人早一點讀到書中見解,就是天大的幸運!」 你是富一代、富二代,還是正努力往上攀爬的中產階級? 你期待孩子比你活得更自由、更有成就嗎? 了解創造財富與身分地位的「慣習」, 擴充知識、物質、社會、文化、語言、身體與心理七大...
《茶金》《八尺門的辯護人》竟有這麼多種語言…… 《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為什麼有些人聽得懂「沒說出來的話」? 有些人不擅長「讀空氣」? 從熱播影劇到經典老片,原來都跟語言學有關係!? 用18個日常的語言學課題 看70部海內外影劇作品與社會時事 跟著語言學家邊追劇邊認識 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當國家權力透過法律、法庭和法治的語言不斷膨脹,猶如霍布斯所描述的「利維坦」時; 作為微小個體的我們,有什麼樣的空間和資源去抵抗威權的野心?
《疼痛帝國》、《什麼都別說》作者在《紐約客》的精選文章 他是非虛構寫作的福爾摩斯 這個時代獲獎最多的記者之一 也是當代最佳的非虛構類作家 《紐約時報》暢銷書 《紐約客》、Goodreads年度最佳書籍
一本書,可以是承諾,也可以是人民手上的檢核表。 最後一哩路也許漫長,但我們終將抵達。 接下來,改變的第一哩路就要出發。 這是我寫給你們的「聘書」, 是你們對我的信任,也是我對你們的承諾。 從現在開始,我們都是英派,蔡英文的「英」
╒════════════════════╗ 我們永遠無法保證自己不會犯錯, 那,你會不會是下一個被出征的人? 一本社群時代的自我保護指南! ╚════════════════════╝
「一本在最近三十年出現的新的史料條件以及研究成果上,展現臺灣戰後政治史研究新水準的作品。」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文學史敘述。 第一本最創新, 多元,好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策畫主編 歐美、亞洲、中國大陸、香港、台灣155位學者、作家執筆,184專文探索近四百年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文學議題與現象。
一次文學史書寫方法的實驗,一部體例獨特、長達千頁的文學史敘述。 第一本最創新, 多元,好看的「中國現代文學史」。 美國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王德威 策畫主編 歐美、亞洲、中國大陸、香港、台灣155位學者、作家執筆,184專文探索近四百年時間軸線的歷史、文化、文學議題與現象。
你是不是認為做錯事就該反省? 你是否常把「對不起」掛在嘴上? 身為家長的你,會教小孩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立場想一想嗎? ─── 如果「是」,請你一定要看完這本書! 許多常見的教養模式、被視為正確的價值觀, 其實把大人和孩子都逼向絕境。 {日本更生專家岡本茂樹十週年暢銷經典Ⅰ}
影響西方文化兩千年的傳世經典,最完整台灣新譯 一代賢帝的立身處世之道 欲成大器者必讀之書
貧困的屍體 / 凍死的屍體 / 孤獨的屍體 / 衰老的屍體 / 自殺與被害的屍體 / 幸福的屍體 …… 生前不平等,死後也有階級差異。 無法以「病死」一言蔽之的遺體, 訴說著殘酷的階級問題。 ★ 大師兄(《你好,我是接體員》作者)專文作序 ★
以西方哲學為經,以東方哲學為緯 輔以宗教、藝術、教育與文化視野,拓展生命格局 「哲學」做為一門學問,原來只是一種生活態度, 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詢一切事物的真相。這種態度稱為「愛智」。 哲學的愛好智慧,不僅僅是理性的追求, 更重要的是自我的修煉,慢慢擺脫本能的衝動和欲望的困擾。 學...
作者試圖為這價值混亂的當代生活開出解方,處理人類受苦的問題。受苦來自一己的局限及不完美,也來自外界社會的嚴苛和評斷。然而,這一切並不是毫無意義。事實是,人類並不會因為完美而感到幸福。 「除非看到自己正在進步,否則我們不會快樂。」
從階級革命、改革開放到一黨一人專政 跳脫傳統檔案及編年龐大敘事 劉少奇的無腳床、毛澤東的藏書齋…… 〈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我的祖國〉 從領袖逸聞到流行「紅歌」逐一解碼 歸納百年大黨各階段關鍵特質
*苗博雅首次公開談論童年、求學、愛情生活、參加社運、從政的全路程! *剖析政治人物的「孤獨十一講」,如何從「理想主義者」進化成「務實的理想主義者」! *從大安區到國會,如何邀請大家一起向前一步,讓改變真的發生!
個人崇拜,是暴政的核心 二十世紀的獨裁者,如何精心打造受人民景仰的虛偽形象 同樣的招數,是否也正在當今社會上演? 《經濟學人》2019年度最佳選書 《解放的悲劇》、《文化大革命》作者 揭露當代中國真相的歷史學家 馮客 全新力作
前《南德日報》駐北京資深記者,深入觀察中國十餘年,揭露最深入又驚悚的數位監控 西方各大媒體《華盛頓郵報》、《觀察家報》、《週日泰晤士報》、《倫敦書評》盛讚本書為「時代的警鐘」
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思潮的重要指標 《正義》哈佛教授桑德爾 睽違八年重磅新作 用思辨回應撕裂的世界,當前我們最需要的一本書 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的社會,真的實現了平等與正義嗎? 桑德爾高聲疾呼:我們迫切需要重新思考「成功」的價值。 直視當代社會最重大的課題與挑戰,...
國家內憂外患的解套之書。 「不關心政治,就等著被糟糕的人統治。」―柏拉圖 當代最具權威性作家, 套用個人創傷的心理療程, 拆解七國如何挺過三大類危局, 借鏡歷史,在動盪中找到曙光。
(原書名: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 國學大師傅佩榮最完整、最深入淺出的《易經》課, 培養你自行占卜解卦的能力, 讓你看懂天道的啟示,解人間一切提問。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reurl.cc/mEZgl
識破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理性並非本能,理智需要鍛鍊 《反智》蒐羅了常見的推理謬誤、邏輯缺陷、數字迷思、偏見和陰謀論, 以當今社會的著名事件和近代歷史的精采故事為例, 告訴我們如何識破種種迷惑人心的把戲、似是而非的話術, 以及如何建立分析性思考的能力。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重新檢視橫跨二十餘國長達二百餘年的數據,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藉此提出一套系統而全面的解釋。他運用龐大的歷史實證資料,論證了「資本報酬率通常會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累積的速度其實遠遠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富人將愈來愈富,而貧...
在逐漸噤聲的人民共和國,仍有一群知識分子不願沉默 他們非官方、無編制、在人民之間——自豪為「民間」 ★中文版獨家收錄〈對話魏簡〉、〈對話賈樟柯〉★
日本超人氣網紅和尚,台灣首度出版! YT「大愚和尚的一問一答」追蹤者突破60萬, 單輯影片觀看突破200萬次 本書集結了來自數百位諮詢者的50個人生煩惱, 以及從絕望般的悲痛中拯救自己的方法。
探索毛澤東及其追隨者的非理性精神活動 追溯和比較文革中重要人物的政治行爲、特殊歷史現象 和中國皇權體制的關聯 文化基因常常並非是中國皇權專制正統,而是它的變異 對文革中浮現的一些特殊歷史現象,做橫截面式的分析
歷史傳記暢銷作家張戎:這是一本必讀的書。 少數民族、宗教團體、農民、藝術家、企業家、質疑各項政策的黨員……他們才是受到這場巨大災難影響的普通人,但他們的故事幾乎被歷史淹沒 以人民視角書寫中國革命史的最新觀點!揭開毛澤東宣傳假面,還原中共建國真相! 人民發聲的歷史,是正史難以承載的生命重量。來自...
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
繼《我輩中人》與《以我之名》後,張曼娟中年覺醒三部曲 28篇真情澄澈的散文,28個生命凝視,在時間的巨大沙漏中書寫中年的艱難與豐饒
在真相製造的時代,相逢在網路與社群媒體的我們, 究竟是更容易溝通、融合、化解歧見;還是彼此誤解、仇視,甚而分崩離析?
真相已死,民粹當道! 在這貌似自由開放的年代, 我們是否已在渴望封閉社會的回歸? ——「極權主義對於文明的反叛,和民主文明本身一樣源遠流長 。」
老子《道德經》全文五千餘字,文詞簡短,深富人生哲理,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全世界最早有辯證法思想的哲學,更是全球最被廣為翻譯和閱讀的一本書。這部堪稱質量最高的智慧寶典,留給我們的就是「無」的形上智慧。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 爬滿了蝨子。 哪怕她沒有寫過一篇小說,她的散文也足以使她躋身二十世紀最優秀的中國作家之列。──【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家】陳子善 特別收錄張愛玲第一本散文集《流言》初版手繪插圖
【馮客《人民三部曲》老犢粉專屬優惠說明】 凡於 2024/1/31 前,於 Readmoo 購買《人民三部曲》任一電子書之讀者,於 2/29 前購買《毛澤東之後的中國》,輸入專屬優惠碼,即享加購優惠 285 元。 *優惠碼可至 會員中心>優惠碼 或 購物車 查詢,使用期限至 2024/2/29 ...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
桑德爾:思考「正義」,才能促使我們思考最好的生活方式。 ★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哲學家,引領當代思潮的重要指標 ★引燃全球公共辯論火苗,跨世代熱烈品讀經典 ★哈佛大學最受歡迎、最具影響力的一門課 ★美國電視史上第一次向公眾播放的大學課程 博大精深、文筆流暢且深富人文關懷,這是能夠真正改變人的讀...
這樣的書,一生只能寫一本 「我要你一生平平安安。」 什麼愛情值得用一世等一句祝福? 簡媜紀念創作三十年巨製 最魂牽夢縈的書寫 令人躑躅沉吟,不忍終卷……
認知心理學大師史迪芬‧平克在哈佛大學開設人氣爆棚通識課 一場橫跨心理學、哲學、科學、邏輯、統計、批判性思維的理性之旅 最完整提出「理性工具」的第一本書 我們遠比我們自己想像的理性,真正的關鍵是,相信與運用理性!
所有人類都有信仰、道德、情感的需求,但這個問題對中國人特別艱難。過去百年來中國經歷了一場規模與深度都難以比擬的巨變,最後又以最肆無忌憚的資本主義告終。這一切不僅摧毀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抹煞了中國人對於價值、意義與信仰的理解。 然而,中國人也積極地從傳統或外來的宗教尋找答案。據統計,今天全中國約...
本書主旨在探求史家陳寅恪學術思想發展的淵源和軌跡,以期通過史實的考掘,以及陳寅恪論學思維和學術發展之間的關聯,重新呈現陳寅恪過去長期為人所忽視的一些側面,補充和增強對陳寅恪的理解和認識。不但具有新史料,兼有新觀點和新視野。 陳寅恪嘗言「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非僅事關……
獨力開拓了香港國族史寫作的醫生學者徐承恩,繼《香港,鬱躁的家邦》書寫香港共同體有異於中國的綿遠過去,新書《未盡的快樂時代》則將焦點放在香港一段令人困惑的近代史,對民主回歸世代的功過作出了率直的診斷與公允的評價。
★★★★★出版二十年不墜經典★★★★★ ◥◣◥◣◥◣◥◣作者親校增修近七萬字,新增40%篇幅◢◤◢◤◢◤◢◤ ◥◣暢銷哲普經典《自願被吃的豬》作者朱立安‧巴吉尼 ╳ 屢獲年度教學獎的人氣哲學教授彼得‧佛索◢◤ ◣傾力合著思考教戰手冊◢ 除英美哲學論證方法,更添歐陸哲學概念工具,親炙大師原典不再遙不...
由比較哲學與分析哲學的新視角切入, 闡釋中國古代哲學與中國佛學, 著重概念的分析、論證的闡述, 對各哲學基本預設的檢證,以及力求簡單明瞭的哲學方法, 重建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領域中應有的地位。
生活在充滿巨變與不斷加速變遷的時代, 我們更需要一股安定身心的堅強力量。 本書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細說孟子自成一家之言的「人性向善論」, 肯定人有豐富的潛能可以行善, 行善之後,人的價值自然呈現,進而改變自己生命的形態, 找到修養的途徑,以及由內而發的快樂,得到意料之外的人生資糧。
公民儒學,一場儒家思想的當代轉型 ★當代知名哲學思想家 林安梧 最新作品 在民主社會,儒學也要與時俱進! 以往,儒學的目標是希望人們成為「君子」, 但在現代,我們應該先成為「公民」,再成為君子。
第一本完整公開蘇貞昌2019-2023重要施政與幕後專書 從婚姻平權、班班有冷氣、前鎮漁港、屏鵝公路、挺過百年大疫到應對百年大旱 10件影響台灣未來的施政大事紀,看見蘇貞昌的實學智慧 【蔡英文總統專文推薦】 【特別收錄】蘇內閣任內重要施政大事紀與實施前後比較 行政院長是全國最高行政首長,要為...
「為什麼中國要拘禁我?」 日中青年交流協會前會長・鈴木英司,被不承認的間諜罪行判六年徒刑,總計關押6年3個月。這是他的回憶與見證。 2016年7月,從事日中友好活動30年的鈴木英司被北京國家安全局以「間諜罪」拘留,並被名為「監視居住」的方式監禁七個月、審訊、逮捕、審判、24小時監視。在監視居住和...
◎流亡三十年得數十萬言,蘇曉康叩問世道於星雲無語之時! ◎晚清有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細描官場黑暗、人性醜惡,今有蘇曉康《鬼推磨》記錄1989-2019魔幻三十年--更無法無天、怪誕荒謬的世界政局與社會亂象。 ◎破解中國經濟崛起的「全球化」背景,西方民主體制包裹的利己內核如何戰略...
政治宣傳的真相是什麼?掌握話語權就能掌控人心!? 為什麼說它對民主國家的影響比極權國家還要危險? 《修辭的陷阱》將提供理論工具,幫助我們瞭解政治宣傳是什麼,以及它為何能夠在民主社會中有效運作,是瞭解我們所處現實的關鍵。
《黑手》一書結合了詳盡的研究與獨特的洞見,揭穿中國共產黨試圖顛覆世界的計畫,以及該黨對民主所造成的威脅。我們已經忽略太多警訊,是時候要清醒過來了。
本書作者喬納.戈德堡是美國知名的保守派作家,他以其獨特辛辣的黑色幽默,探討為什麼西方文明作為人類歷史前所未有的進步成就,卻在今天受到不分左右派意識型態的攻擊?對此他針對當代美國政治、社會變遷、流行文化及川普現象,融合傳統的政治哲學與現代的心理科學,提出了精彩的大歷史論述。
民主破壞民主已成事實,公民如何成為捍衛民主的第一道防線? 《微權力》作者敲響警鐘,洞察全球最迫切危機
本書是解析權力的全新視角 關於如何在政爭當中生存 以及,我們該如何面對「治理」的永恆困境? 在聖經文學當中,〈撒母耳記〉(The Book of Samuel)被譽為是最優秀的希伯來文字著作,又是政治思想的偉大作品,還公認是人類共享的文化素養,世界五大宗教的典籍內都有它記...
本書為《逃避自由》的續篇,不但補足了前書的論點,提出現代人心理困境的解套方案,更從倫理學入手,將觸角延伸至對人生幸福面的整體觀照,是理解佛洛姆理論不可不讀的書單之一。
來自生命的最終邀請,上一堂人生最重要的必修課。 ◎長春藤名校最受歡迎的三大公開課程之一,全球上億人次點閱! ◎最犀利風趣的生死學!顛覆你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想像與理解。
比《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更巨大的成就 趁貧富不均再度引爆崩盤前,抓住挽救世界經濟的最後機會 .最全面的診斷:跳脫西方、橫跨千年.全球第一本經濟不平等全史 .最細緻的分析:169張圖表,以政治、社會、文化、歷史的多元角度完整檢視 .最有力的改革藍圖:翻轉你我的經濟思考模式,改變1...
思想史的傳薪者 余英時
當代最重要的中國史學者、華人世界思想與文化影響最深遠的知識人
余英時文集涵括四大類、28種書目、總字數超過450萬字,完整呈現余英時先生一生思想發展的軌跡,以及余先生開闊的視野、精深的學問與多面向的關懷。
▍本套書計有10種: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到思維之路
民主制度之發展
自由與平等之間
文明論衡
香港時代文集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余英時書信選
系列特色
● 收錄了余英時先生二十多歲居住於香港期間的著作專書,寫作年代集中於1950年代前半,文章多發表於各類報章雜誌上,見證了一位自由主義者的青年時代,也是余先生一生澎湃思想的起點。
● 全面蒐羅余先生未集結出版的單篇論文,包括晚年發表的中英文文章,以及應邀為辛亥革命、戊戌變法、五四運動等重要歷史議題撰寫的反思或訪談。
● 特別訪求余英時先生與師長、友朋的魚雁往返,輯錄成冊。從中既展現了余先生溫暖而慷慨的人格本色,同時也看出他的淵博知識與思想脈絡。
單書簡介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十九世紀以來的民主發展》
史學大師初試啼聲的首部作品
回應中共馬列主義教條,重新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的追求
梳理近代文明發展脈絡的明快之作
《近代文明的新趨勢》原於1953年在香港出版,是余英時先生第一本以書籍形式出版的著作。
1950年,余英時先生自中國大陸來到香港之後,立即面臨的思想課題就是:如何反思並回應共產政權席捲全中國的歷史現實,一方面他要對抗中共及其馬列主義教條,另一方面則要肯定五四以來對於自由與民主等價值的追求,因而決心寫一本書「以民主主義為主題來敘述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的種種社會變遷」,並探問「民主究竟是怎樣從西方的思想和制度中逐漸發展出來的?」
本書在結構面力求系統化,梳理近代文明的脈絡;在取材上則盡可能扼要,精鍊浩如煙海的史實。因此作者自道:「這本書,與其說是『書』,倒不如說是論文――一篇較長的論文。」在書中,余先生以提綱挈領的形式,回答了這個時代的核心課題。他對極權主義的憂心與批判,以及對自由與民主的畢生追求,都已清晰地展現於本書的字裡行間。
▍《民主革命論:社會重建新觀》
民主是否只能從革命而來?革命是否必然帶來民主?
余英時先生全面解析了民主與革命的歧途與正道
提倡一種新的革命精神,並期許中國民主革命的重新展開
《民主革命論》原於1954年在香港由自由出版社出版,初稿曾連續刊載於報章之上,後經大幅補充、改寫而成本書。余英時先生從懷疑革命、憎惡革命,而開啟對革命的研究;從反對「革命」到對革命的了解,而終於重新肯定革命更豐富、更嚴肅的意義,對革命此一理論概念有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的理解。
雖然革命是近百年來歷史最重要的主題之一,然而這樣重要的問題,竟未獲得學者的全面探討。余先生在本書直指:「中國近百年來所發生的革命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革命;它祇是舊社會的解體,而不是新社會的重建。」中國革命的一連串失敗,正可說是偏激的革命精神之必然結果。
余先生在本書高舉民主的革命精神,熱情而不盲目、積極而不殘酷、建設而不妥協。「祇有在這種革命精神的籠罩之下,民主革命才可以不致走入歧途,並能完成它自身的歷史任務」,「這種革命精神最初祇存在於少數人之間,隨著時間的進展,它逐漸地彌漫及於社會的每一角落,而形成一種普遍的時代精神」。到了這時,革命的時機才算成熟;革命的號召也就能獲得絕大多數人民的響應。
▍《到思維之路》
「如何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在革命狂潮與混亂時代中,余英時先生寫給年輕讀者之作
以理性掃除思維路上的亂石與荊棘,解開思想中的障礙與糾結
《到思維之路》是余英時先生在流亡歲月中,寫給青年讀者的一本小書,原於1954年在香港出版。書中各篇文字來自余先生在《自由陣線》週刊的「山外叢談」專欄,原以筆名「艾群」發表,專欄名稱則取蘇東坡「不見廬山真面目,祇緣身在此山中」之意。
書中指出,思想在古往今來的一切統治者的心中祇不過是一種統治工具,和刀劍槍砲沒有任何不同。然而思想絕不能成為政治的工具;任何美好崇高的思想,一旦變成了統治者的工具,便會立刻失去它的所有優點。
余先生將本書定位為寫給同時代的青年朋友,因此強調書中絕不說教、不煽動、不賣弄邏輯、不擺學究面孔,在寫作上完全採取一種談心式的輕鬆態度,真誠而直白。
身處於激烈的思想戰爭時代之中,余先生希望透過此書,讓讀者學習防身的本領,保持思想的自由,不受專制與極權左右,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民主制度之發展》
面向過去而生,是人類的唯一出路
這是有系統地敘述西方民主制度發展的一部通史
也是指向未來民主生活的路標
《民主制度之發展》延續《近代文明的新趨勢》的核心關懷,辨明了民主與極權體制的異同與發展。
余英時先生寫作本書時,正值自由世界與共產世界展開思想鬥爭的時刻。然而,弔詭的是,「反民主的一方卻反誣真正的民主世界為不民主,且自詡為進步的民主,這簡直是顛倒是非、欺世盜名」。遂促使余先生疾呼,「民主自有其客觀的標準與悠久的歷史,終不能為反宣傳所遮蓋」,從希臘、羅馬時代開始,歷經中古時代、宗教革命、專制時代,以至法國革命及十九世紀民主運動,撰寫出這部以民主制度發展為核心概念串連而成的通史。
余先生指出,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民主曾經遭遇不少的打擊與挫折,到了二十世紀以後更面臨種種威脅與艱險,也暴露自身的弱點與缺陷,但唯有民主國家與自由世界的團結,方能讓民主制度不被摧毀,永久長存。
▍《自由與平等之間》
以學術研究回應時代的苦難與變局
在中西文化的融通中,追求自由與平等的意義與實踐
自由與平等本是起源於西方的概念,但在《自由與平等之間》中,余英時先生強調,追求自由與平等並不等於全盤西化,中國文化中存在許多足以接引民主體制的成分。他進而指出,過去自由民主運動的失敗也許正是因為未將運動安放在堅實的文化基礎之上,致使自由與平等的理想淪為空洞的口號。
此外,一般人經常以為自由與平等這兩個概念有著內在不可緩解的矛盾,彷彿兩者是取一捨一的關係。但余先生提醒,如果自由失去了平等的限制與平衡,便會走上絕對的自由主義之路;反之則會走上絕對的平等主義之路,近代歷史的發展實已證明了這一點。因此,從民主的角度上看,不僅真正的自由包括了平等的原則,真正的平等也同樣涵攝了自由的意義,自由與平等其實是相互補充的。
本書初版於1955年,共分六章:首二章專論自由,三、四兩章專論平等,五、六兩章則綜論自由與平等的一般關係及其文化基礎。新版增收〈羅素論自由〉,以及由余先生翻譯之羅素〈自由是什麼〉與湯姆遜所著之《平等》,共同呈現自由與平等的相互關係。
▍《文明論衡》
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研究文化哲學的成果
對中西文化爭論提出一針見血的見解
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前半在香港時期的研究興趣,除了歷史學外,還涵括了文化哲學及社會哲學。其中關於社會哲學的著作是《自由與平等之間》,而文化哲學的研究成果則表現於《文明論衡》。
在本書中,余先生提出對中西文化爭論的看法,他認為必須問什麼是中國社會重建所需要的,合乎者不因它是外國的便拒絕接受;不合乎者也不因為它是中國的便加以保留,如此才能揚棄本位派、西化派、折衷派的弊端。
余先生強調,文明愈進步,野蠻的偽裝本領也愈大,它的真面目也因之愈不易為人所認識。他將「文明」視為與廣義的「文化」一詞的同義語,「文化」則分為廣狹二義,「文化界」、「文化工作」、「文化運動」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接觸」、「中西文化」、「文化融和」的文化則是廣義的。且中文裡的「文化」兩字不足以盡西文civilization之義,唯「文明」兩字庶幾近之。
▍《香港時代文集》
蒐羅余英時先生於1950年代發表、從未集結成書的文章
將余先生自喻鸚鵡救火,羽翼所濡的水滴輯為一冊
呈現一幅青年自由主義知識人的畫像
余英時先生一生有兩段較長的香港歲月,第一段是自1950年至1955年,在新亞書院就讀,直到赴美國哈佛大學為止;第二段則是1973年至1975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兼新亞書院校長期間。
早在1950年代初期,余先生即在《自由陣線》、《人生》、《中國學生周報》、《新亞校刊》發表大量評論及學術文章,這些論著除部分曾集結成書外,仍有為數眾多的遺珠鮮為讀者所知。
《香港時代文集》即以余先生1950年代在香港時期寫作,且未收入其他文集的作品為主軸,旁及1970年代於香港發表的文字。內容從教育家孔子到小說家魯迅;從聖女貞德到歷史學家湯因比,論中西文化、說善惡愛悔、評政局時務。
余先生曾於文中提及一則佛教故事。這個故事說: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云也?」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余先生將自己喻為故事中的鸚鵡,在故山大火之際,期盼能夠略盡心力,「所以五十年初期我在香港所寫的一些不成熟的東西都可以看作鸚鵡羽翼上所濡的水點。」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古代史篇)》
余英時先生史學研究縱橫三千年
每部作品都為史學界設定了新的議題,立下了新的標竿
也為中國歷史開拓出廣闊而精彩的視野
余英時先生一生勤於著述,出版書目超過六十部,論文多達四百餘篇,篇篇擲地有聲。在長達七十年的寫作生涯中,余先生的書寫涵蓋思想史、文化史、社會經濟史,甚至文學領域,闢建了一片浩瀚的學術之海。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古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自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談起,收錄綜論中國史的三篇文字;輯二的十篇論文依研究時代排序,自秦漢論至王陽明;輯三則是兩篇以「俠」和「中日文化」為主題的論述。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現代史篇)》
知識人、知識分子始終是余英時先生筆下最關切的對象。
在中國現代史世局動盪的百年篇章中,
知識人呈現了何種面貌?是否真的改變了自身及其國家的命運?
從東漢士族、魏晉士風,到南宋朱熹的歷史世界,再到明清的士商互動,以及王陽明、方以智,還有清代的戴震、章學誠,清末民初的陳寅恪、胡適,余先生累積數十年的學術研究著作,構成了一幅中國知識人的圖譜。
《中國歷史研究的反思》旨在收錄余先生在台灣尚未發表或未收入專書中的學術文章,將原先散落於各處的珠玉合為一輯,是余先生浩瀚如海的著作最重要的「補篇」。
書名概念來自余先生獲頒「唐獎」漢學獎時的得獎演說講題「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余先生不僅是當代中國史研究的泰斗,更有意識地對中國史研究經歷的重大轉變及自身的研究進行反思,因而總能見前人所未見、在不疑處有疑。
現代史篇共分三輯:輯一與輯二聚焦於在中國現代史的巨變之下,清末民初的知識人如何救亡圖存,並擺盪在傳統文化與全盤西化之間;輯三轉而論述政治史,包括兩篇平議張學良的論文及一篇省思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的長文。
▍《余英時書信選》
《余英時書信選》收錄與師長、友朋的書信逾二百通
或訊息流通,或窮理論道,或分析人事,莊正隨和兼採並存
在文字園圃裡滋蘭樹蕙,深耕勤播,已蔚為大觀
余英時先生交遊廣闊,一生往來鴻儒無數。本書以人繫年,魚雁往返者自師長牟潤孫、王惕吾、楊聯陞,亦有生徒如王汎森、何曉清、周保松,間有金耀基、高行健、董橋、葛兆光、陳義芝、唐啟華等多位學術、政商、藝文領域人士,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哲人的思想脈絡及世局關懷,也留下了德智歷程、日常唱和等公私情誼,字裡行間映照出20世紀的中西歷史縮影,同時還原質樸、慧黠的人格本色,不僅補充余先生學思外的豐富血肉,更是彌足珍貴的重要史料。
作者簡介
余英時
1930-2021,祖籍安徽潛山。燕京大學肄業,香港新亞書院第一屆畢業,美國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及漢學泰斗楊聯陞先生。曾任教於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1973至1975年間出任香港新亞書院校長兼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74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
2004年獲選美國哲學會會士,2006年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頒第一屆「唐獎」。其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並長期關心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為當代史學研究者及知識人的典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