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銀河獎、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京東文學獎得主韓松 經典與首發作品結集 矗立在宇宙各處的墓碑,散發震撼又奇詭的吸引力; 月台消失,在黑暗中飛馳不停的地鐵,人和時間發生了恐怖的變化; 「非典」來臨,鮮紅的「櫻桃」中藏着救贖的秘密; 從生到死生活在機艙中的乘客,對世界真相和創造者產生疑問;...
本書原是林庚先生在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的授課講義,約編寫於1936年至1937年間。時值新文學革命發生後二十年,作為新文學運動的親歷者,林庚對那剛剛逝去的文學階段進行了完整的「現場」總結和反思,堪稱中國新文學二十年的一部反思錄。 全書分為「序言」「前奏曲」「啟蒙運動」「新文學的獨立」「文學與革命」五個...
2069年,月球已被摧毀。科學技術與人類完美結合的典範城市⸺邯城,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科技」三大支柱的支配下平穩運行。一場大地震悄然而至,邯城將傾。普通城民陳鯤、人工智能T、基因改造人艾可,作為這座城市最有代表性的三類存在,上演了人類與科技之間關於平等、自由與愛的故事……
本書共分“福島爆炸”、“災難沒有贏家”、“無核武的核之國”、“環港核電帶”四章,分別探討了日本核危機的發生與搶險、導致日本核危機的深層原因、日本的過去和將來的能源選擇、環港核電帶和核電安全四個方面的問題。
本書分教育反思編、教育訪談編、教育隨筆編三部分,其中既有尖銳的批評,更有建設性的改革建議,集中體現了作者20世紀80年代親歷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實踐以及此後長期退處邊緣而對中國教育仍不輟思考關注、深切憂患的思想成果,洵為對當下中國教育中顯露出的諸多問題的一劑良藥,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本書是《因是子靜坐養生法》的姊妹篇。收錄了蔣先生的“關於靜坐養生法答讀者問”、“談談氣功治療法”、“健康不老廢止朝食論”。不僅詳細解答了修行者在靜坐方面的疑惑,還詳盡地闡述了“廢止朝食論”,以及十分精簡地介紹了氣功療法的種種。若配合《因是子靜坐養生法》共讀研習,相互印照,更大有裨益。
《田中奏摺》的野心及其仔細研究制定的計劃說明,一個具有超人心態而又資源貧乏的國家,會是多麼危險!在日本這個島國上,只要還有一本《田中奏摺》,或者還有一個一心想把《田中奏摺》變為現實的人存在,太平洋就沒有和平!
茶事只是社會生活之一端,但在《全宋詩》與《全宋詞》的範圍裏檢閱其詳,卻不能不驚訝於它的豐富。茶事中的細微末節,在茶詩中原是有情,有境,有性靈;飲茶方式的選擇,也每每顯示着飲者的氣度和風神。
兩宋是養育“士”氣,即士大夫之氣韻的一個黃金時代。士人在世俗生活中,以山水、田園、花鳥,以茶以香為語彙,用想像和營造別為自己醞釀了一個獨立的小天地。
蔣百里,中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岳父。他精確地預測了二戰的爆發時間和中國抗日戰爭的進程,並將國防思考引入文化與人生觀領域,從本源上考察國防力量的組成部分——國防精神的來源。本書彙集了蔣百里先生軍事著述之精華,他在總結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吸取西方新的軍事理論和中...
佛經裡問佛觀心塵世中修身養性。本書從李叔同的著作、演講稿中,輯錄了他自述的生平經歷,關於佛學入門和日常修持的文章,以及對《華嚴經》、《無常經》、《地藏經》等佛教經典經文的專門論述。
本書詳盡介紹了李焯芬的成長經歷、突出的學術成就、優秀的為人處世之道、為社會所作的種種貢獻以及溫馨的家庭生活等等,充分表現了一位勤奮好學、多才多藝的學子如何以悲天憫人的情懷選擇自己的專業
新聞自由是新聞民主的基礎,變異的新聞自由又是消費主義興起的肇因;新聞業本身諸多理念體現了新聞民主,而新聞民主觀念的變異又導致新聞民粹主義的風行。本書分析了自由主義、消費主義、民主主義、民粹主義的社會思潮對新聞的重要影響,勾勒出新聞文化的成因、特徵與演變,對於有利於新聞業發展的文化傳統和新聞理念,作者...
本書是粵劇評論人張敏慧2011至2014年初對於香港粵劇表演的評論結集,每篇文章都為一台值得關注的演出留下了重要印記。數十年來對粵劇的誠摯感情、積累和歷練的學識,以及實事求是、以戲論戲的態度,使她的文字與觀點有一種謙虛、溫厚,但又一針見血的力度。
本書以陳修良生前保存下來的私人檔案、各種親歷者回憶和相關的文獻資料為基礎編寫而成,忠實於歷史原貌並注重歷史細節的真實性與可考據性。
上世紀末開展之三峽工程,為近代中國最重要之水利項目;法國華裔攝影家曾年在施工期間十多年,以攝影與訪談,將當地人民生活、文物保存與經濟發展之變貌一一紀錄下來;此攝影故事集,嘗試提醒讀者一些不要遺忘的「三峽人和事」。
這是一本獨特的藏地書,國際知名攝影師徐家樹在經歷過生死之後,用前後八年的時間來藏地拍攝經幡,用鏡頭記錄藏地的人情風物、生死命運,用虔誠之心找尋那潛藏在經幡中的關於生死的奧秘。
「滿洲」的名稱來自「文殊」?武當山真武大帝的背後隱藏著明成祖篡位的合法性?九龍「聖山」宋皇臺、油麻地眾坊街,名稱細節中有甚麼掌故?孔子嫡系後人今何在?
從顧炎武到王國維,評述中國近三百年哲學思想變遷史。本書將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複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並於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知識分子死亡了嗎?有沒有可能以傳統的方式在當今這樣一個知識被高度專業化、文化被商業操縱和元話語被解構的後現代社會中繼續存在?史鐵生、黃遠生、金岳霖、顧城、王元化……一連串錐心追問與熟悉身影之下,對新世紀知識分子命運前途的冷峻討論以及上世紀知識分子心路歷程的激情回眸雙向展開……
沂南畫像石墓的表現手法並没有很多創新,風格也不離它的時代,不過整體安排和設計卻特見斟酌,因此能夠把既有的程式變作一種與眾不同的敘述語言,且以畫像石中少見的刻畫精微突出了敘事中細節的真實,其中的若干細節與文獻對照,竟分毫不爽。
中國的藝術,自古以來是生活的藝術,早期的“載道”,其道,為禮樂制度。而初創時期的禮樂制度本身即是一種合於生活節奏、合於人情冷暖的藝術,貼近生活,自然也貼近人情。在今人所謂“獰厲”的造型與紋飾中,其實有很多溫暖,乃至溫柔的東西,漫溢於《雅》《頌》的虔敬與自省恐怕與它是一致的。
這裏彰顯的不是偶像,而是覺悟者的覺悟,他的說法以及他說的法。它不僅不表現佛陀,連僧侶也不表現,因此畫面中的人物以世俗形象為主。供養人之外,最多的是王者、貴族、武士、侍從,還有天神,藥叉,魔鬼,外道。可以說,它是用世俗生活和傳統神話的表現方式來講述佛國故事。
“敦煌藝術名物研究”,它的重心不是佛教藝術,而是佛教藝術移植過程中接納它的土壤、這片土壤上面的物質文化,此中所反映出來的種種特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如何接納來自殊方異域的各種事物。
本書從香港在中外交通和海洋事業的地位談起,縷述近代名人訪港見聞和從事文教活動的情況,論證香港在書刊、翻譯、語文、新聞、政治活動等領域,開近代亞洲風氣之先,連接區域網絡,引領潮流
哲學教授王偉雄數年前於網絡上開設「魚之樂」博客,與網友分享香港集體回憶、生活感悟、教學心得及親子趣事等各方面所感。博文題材廣泛,文筆逗趣,每種小事中看道理,除累積了大量網友捧場與支持外,本地媒體網站「主場新聞」去年起亦開始連載王教授博文。
本書是賀龍的女兒寫賀龍從罹難、受迫害致死到徹底平反、魂歸故里的全過程,披露了一些賀龍對林彪、康生、江青等人的議論,還附有賀龍口述、其夫人薛明記錄的《我的自述》片段,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作者曾任中央警衛局副局長兼中央警衛團團長,主管鄧小平的安全警衛工作。他通過講述自己在鄧小平身邊二十年的親歷親聞親見,如實記述和反映一個警衛員心目中的鄧小平,包括他的理論、工作作風、生活習慣、個性舉止、興趣愛好等。其中講述了鄧小平所從事或決策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經典時刻等,如1979年訪問美國、198...
本書是胡適記錄其早年經歷和心路歷程的自傳,也是中國現代傳記文學小說/文學的名篇。為推動傳記文體,胡適曾勸告林長民、梁啟超、梁士詒、蔡元培、陳獨秀、張元濟、高夢旦、熊希齡、葉景葵等先生寫自傳。不幸的很,他們雖然都答應了,終不肯下筆。胡適踐行己見的這部傳記,以“青春胡適”特有的明亮、睿智、幽默與文化氣質...
本書從佛學的定義、佛學和學佛的區別、佛教的成立開始講起,介紹佛教的歷史、教理、經論,並講述了佛家的修行方式——戒定慧、禪觀、念佛及持咒等,內容豐富淺顯,易於領會,是佛學界公認的普及讀物中的絕佳版本。讀之,可快速地直達核心,了解佛教的整體概貌。
謹以此書獻給天堂的哥哥:風再起時,你在何地?這些年來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想你。你無需擔心有誰共鳴,今生今世,你永遠是我們最愛的明星。 你們會不會很快就不再記得我了?我不是一個貪心的人,我只希望的就是,如果有朋友問起你們八十年代的香港歌星裡邊都有誰,你們隨便提起我,我就很滿足了。 ——……
鬼鬼才導演彭順展示跨越20多年的「香港製造」玩具珍藏。導演彭順用自己收藏的香港舊時玩具,將一段流金歲月的童年夢娓娓道來。書中四百多幅玩具圖片,引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
本書是張樸多次遊歷香港、多年研究香港文化後繪成的一幅香港城市心跳圖。他將香港的地理、建築、歷史、文化、潮流時尚、日常生活一網打盡,更展現了人事物的色彩和溫度。書中還放入了他對甘國亮、馬家輝、陳寧、林奕華等多位香港文化人的訪談實錄。
您是否正苦於無論如何也瘦不下來? 您是否食量很大,只想靠運動瘦身? 您是否不想運動,只想靠節食瘦身? 日本人氣健身教練教你: 吃了就瘦的高N/C比減肥法 不用劇烈運動也能輕鬆瘦身 越……
陳修良(1907-1998),是一個中國共產黨建立初期便投身革命的共產黨員,具有在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隱蔽戰線工作的長期經歷。她九十一年的人生經歷隨著20世紀中國革命的浪潮跌宕起伏,大起而大落。
本書是一本具有學術意味的文化旅遊散文集。兩位作者以當下香港的現實生活為背景或參照,懷著極大的熱情和豐富的學養,深入探尋絲綢之路上中亞各國的前世今生,深刻體會大興安嶺、內蒙草原、湘西、九寨溝等地別樣的風土人情。
土地,只可使歷史蒙塵,卻永遠無法泯滅歷史。無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打土豪劣紳、蘇維埃運動、土地革命的“粗風暴雨”,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土改、農業合作化、反右、大躍進、文革、平反運動和改革,一旦抹去表層的浮灰,歷史終將露出本來面目。 本書以可感可觸的文字,讓一些……
本書重說了自鴉片戰爭爆發前夕至五四運動這段中國近代史,其間不管是中國與西方、清廷與民間、滿族與漢族士人,還是洋教與本土信仰、槍桿與筆桿、造反與維新、科舉與革命……太多的內容值得我們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既是第一部道教專史, 也是道教研究的傳世經典, 國學大師陳寅恪心服之作! “寅恪昔年略治佛道二家之學,然於道教僅取以供史事之補證,於佛教亦止比較原文與諸譯本字句之異同,至其微言大義之所在,則未能言之也。後讀許地山先生所著佛道二教史論文,關於教義本體俱有精深之評述。心服之……
「反日」「哈日」不如「知日」 日本學者稱本書字字珠璣,遠超《菊與刀》 日本的有識之士認為:外國人撰寫的日本文化著作中,有一部可以凌駕於《菊與刀》之上,那就是戴季陶的《日本論》。 戴季陶憑著對日本入木三分的了解和通透的見識,刪繁就簡,……
本書以豐厚的史料、珍貴的圖片和宏闊的敘述,構架了毛澤東在1949至1960年間的重要活動及生活點滴,介紹了這個階段中國的內政外交,諸如抗美援朝、反右鬥爭、大躍進、廬山會議、炮擊金門等舉世矚目的重大事件,反映了新中國從廢墟上站起的艱難歷程。
以獨家照片、零距離的觀察,立體再現解放軍北平入城式、政協籌備會、新政協會議、開國大典、抗美援朝、兩彈一星、毛澤東八次接見紅衛兵、審判林彪江青集團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本書本著客觀、真實、全面、公允的原則,從蔣介石的日記、著作、檔案和實踐活動中,從人格、思想、精神、修養層面研究蔣介石,對蔣介石的精神世界做出了令人信服、實事求是的分析和評價,是一本深入、全面了解真實的蔣介石的著作。
本書是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和劉邦驥合作,對《孫子兵法》所做的校釋和註解,突破了只對字詞校勘註釋的傳統做法,大量引入西方軍事思想,著重從整體上闡述孫子的兵學思維,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和實用功能。
兩宋是養育“士”氣,即士大夫之氣韻的一個黃金時代。士人在世俗生活中,以山水、田園、花鳥,以茶以香為語彙,用想像和營造別為自己醞釀了一個獨立的小天地。 宋代家具式樣、特別是士人居室陳設的品位更深入影響到後世,其中所蘊涵的對雅的定義,被詩和畫攜帶着浸入新的時代,而為明代家具&h...
一部上世紀初,由孫中山口述,經其顧問美國人林百克筆錄整理而成的傳記 一個親歷了中國革命的美國人眼中的孫中山到底是怎樣的人?他究竟有何魅力,能夠鼓動大眾跟從他推翻一個專制王朝,從而建立共和呢?
本書是一本具有學術意味的文化旅遊散文集。兩位作者以當下香港的現實生活為背景或參照,懷著極大的熱情和豐富的學養,深入探尋絲綢之路上中亞各國的前世今生,深刻體會大興安嶺、內蒙草原、湘西、九寨溝等地別樣的風土人情。
最佳中國佛教通史著作 簡要系統 不乏卓識 語言順暢 曲致風趣 資料豐富 存闕存疑 本書初版是一九三一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此後其他出版社也曾多次出版,被公認為中國近代最早出版的一部系統的中國佛教通史、最佳中國佛教通史著作之一
佛經裡問佛觀心 塵世中修身養性! 李叔同是近代極具傳奇色彩而又頗有爭議的人物。前半生,閱盡繁華,是濁世中的翩翩佳公子;後半世,超然塵外,是玄門中的潛心念佛人。
繼《文化苦旅》之後,余秋雨最珍視的總結之作 核心篇目《中國文脈》和《筆墨歷史》為余秋雨全新作品,此前從未發表過。 從神話到《詩經》、漢賦、《史記》、唐詩、宋詞與明清小說,余秋雨帶你觸摸中國文脈中的各個重要經絡,讓你近距離與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蘇……
繼《文化苦旅》之後,20年來余秋雨關於文化思索最誠懇、最隆重的回答 所有篇章均為第一次公開出版 首次全面澄清和駁斥了歷年來媒體和個人針對他的各種質疑、誹謗與爭議 本書為著名學者和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最新著述,所有篇章均為第一次公開出版。
本書是一部關於中國古代皇帝和皇帝制度的歷史著作,既有對皇帝的稱號、璽寶、符章信物、服食起居、祭祀典禮、朝儀、避忌等典章制度從古至今的發展變化的介紹,又有對皇帝治道與治術、帝王政治行為、王朝更替、皇帝制度的消亡與歷史作用等的批判和反思,揭示了存在兩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在中國歷史上曾產生過的積極與消極的&h...
中國發展方式以和平、漸進、改革為主要特色,但就在這平穩的現象之下,英國經歷了最深刻、最驚濤駭浪的社會變化:它率先闖進現代文明的大門,第一個走進現代社會,開創了現代經濟與政治制度。這種劇烈的變動與沉穩的路徑,如何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本書即追溯這種文化模式的形成機制,從中尋找帶有普遍意義的歷史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