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有言:「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又有「咬得菜根,則百事可成」之句。菜根無味,人多不食,卻是培育成株前最重要的部分。就如同人的內涵,便是從微小的行為與觀念去造就出來。《菜根譚》一書,乃修身處世之妙語輯錄,於近代開始受到中外讀者歡迎,書中蘊含的人生哲學發人深省,值得細細咀嚼。
法國小說家福樓拜(1821~1880)認為,世界上沒有兩粒相同的沙子,作家必須細密觀察,用心描寫,而創作者不該在作品裡表露自己的觀點,這些創作觀和風格影響後來的小說家十分深遠。《波法利夫人》對虛偽的社會面貌看似未加批判,但客觀、冷靜而精確的描寫,表現出來的悲劇氣氛和控訴力量反而更強。
若說《幽夢影》一書為修身養性之用的座右銘,那《菜根譚》便是為人處世方面的靜思語。作者身為道家隱士,除了以「道」的觀念為底本外,兼含儒家「中庸」、佛教「出世」的思想觀念,集三家思想之長,以語錄體的方式撰寫成這本耐人尋味的哲學作品。
《菜根譚》一書與陸紹珩《醉古堂劍掃》、王永彬《圍爐夜話》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今存有明刻版與清刻版二種,本書採分類列述的清刻版,將更有條理的閱讀內容呈現給各位讀者。
洪應明,字自誠,號還初道人,明朝人,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早年熱衷仕途,題書齋名為「述」。晚年歸隱山林,潛心禮佛。作品除《菜根譚》之外,另有《仙佛奇蹤》,關於洪的生平資料便是出自此書記載。
目錄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